香港素來是亞洲重要物流樞紐,近年於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鄰近城市的激烈競爭等因素影響下,亦需要積極加強自身優勢,以邁向高質量發展。香港特區政府繼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亦於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提到為推動現代物流發展,協助業界更好地把握智慧物流及電商業務的最新趨勢,再推出支援業界措施,優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先導計劃)及設立全新「物流推廣資助計劃」和「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協助業界運籌帷幄。
先導計劃以鼓勵物流業透過科技應用提升效率及生產力為目標,並由生產力局擔任執行機構。截至2024年3月1日,管理委員會共通過資助244個項目,涉及款項約港幣一億4,600萬元,可見業界對先導計劃反應踴躍。如今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發展及跨境電商乃物流業之大勢所趨,物流企業紛紛邁向升級轉型,當局亦進一步推出優化措施,藉此加強支援,讓業界把握商機。自2024年2月1日起,先導計劃中,每間申請企業的累計資助額上限已由港幣100萬元增加至港幣200萬元;資助範圍擴大至涵蓋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科技方案和相關的應用服務,包括顧問服務1,以及包括與應用科技相關的項目培訓2。
有物流企業透過先導計劃獲得資助,將倉儲升級至全面智能化。
此外,繼先導計劃,生產力局很榮幸受香港特區政府委託為「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3旗下之「物流推廣資助計劃」及「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的執行機構,提供秘書處服務。「物流推廣資助計劃」旨在支持和鼓勵機構和專業團體舉辧以現代及智慧物流為主題的本地推廣項目,打造現代物流業「智慧、創新、高端」的新形象,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行,以及向本地和海外企業推廣香港作為國際卓越物流樞紐的優勢。每個推廣項目的最高資助額為核准項目總開支的100%,包括項目審計費(上限為港幣10,000元)4。
而「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則資助合資格的物流業組織及培訓/教育機構舉辦與現代、智慧和綠色物流相關的本地培訓課程,以支援在職從業員掌握智慧和綠色物流的最新知識,培育更多專業人才促使行業升級轉型。最高資助額為每個核准課程費用的80%,每位首次參加核准課程的參加者的資助上限為港幣6,500元4。
《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提出推動香港物流業的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
與中小企並肩同行向來是生產力局的使命,我感謝香港特區政府對本局的信賴並委以重任。自兩項計劃於一月推出以來,本局團隊已迅速聯繫十多個物流行業商會,向業界介紹計劃的申請資格及程序、資助範圍及評審準則等,讓行內人士更了解如何有效利用相關政府資助拓展業務。我們將繼續竭盡所能,協助物流業界創優增值以及妥善運用政府資助計劃,長遠達成《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目標,使香港成為亞洲可持續現代化、高增值及智慧物流樞紐。
生產力局將就以上計劃於2024 年3月8日(星期五)舉行網上簡介會 《把握新機遇:物流行業的政府資助計劃》,歡迎有意申請計劃的企業或機構按此登記,或瀏覽本局之「資助易BIZ Expands Easy」網上平台及「BEE@HKPC」資助易手機應用程式了解詳情。
[註1] 就應用 ESG 科技方案的項目而言,相關實施服務 (包括採用相關 ESG 科技方案的顧問服務)的費用,可獲計劃資助,資助金額上限為項目總成本的百分之三十。
[註2] 先導計劃亦涵蓋與實施獲批項目的物流科技方案應用直接相關的專題式項目培訓費用,資助金額上限為項目總成本的百分之十。
[註3] 政府於 2014 年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以支持海運及空運業的人力發展,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及航空和物流樞紐的競爭力。
[註4] 上述計劃受有關條款及細則之約束。
撰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女士
HKPC 生產力局 – ForeSight 智瞻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獨特的東西方文化融合和豐富的夜生活,一直以來都是國際旅客的熱門目的地。近年,維多利亞港上空的特色無人機煙花表演,為香港旅遊業增添別樣吸引力。2024年全國兩會將「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特區政府亦積極把握機遇,「振翼起飛」,2025年3月正式啟動低空經濟 「監管沙盒」。
作為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生產力局始終處於發展完整低空經濟價值鏈的最前沿。政府早前為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舉行啟動儀式,作為香港民航處指定的監管沙盒計劃技術合作夥伴,生產力局全力支持「監管沙盒」試點啟航 ,在沙盒項目的評估與運營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香港低空經濟發展新篇章。
低空經濟是以1000米以下的空域為主要活動範圍,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涉及高端物流、道路巡檢、電力巡檢、施工監測、應急指揮、基礎設施巡檢等眾多行業的綜合經濟形態。低空經濟產業鏈價值由上游,中游,下游三個層級構成。其中,上中游佔據整個低空經濟價值鏈的70%。資料顯示,2024 年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 2000 億元。隨著沙盒機制的深化,預計到 2027 年將形成 5000 億元產業集群。筆者認爲,香港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條件,有望引領亞洲低空經濟發展潮流。
從實驗室到產業高地
香港深厚的創科底蘊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全球最具實力的無人機企業之一大疆創新(DJI),其創辦人便是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期間創立公司。這個孕育出全球70%民用無人機的創新搖籃,至今仍在輸出顛覆性技術。
生產力局、土木工程拓展署、安誠-邁進聯營顧問公司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項目中合作研發「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揉合AI、無人機、無人車及没有GPS環境下的精準定位技術,令香港隧道檢測工作進一步智能化、自動化、數碼化。該系統榮獲全球創科領域權威獎項2025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頒發金獎。
作為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始終處於發展完整低空經濟價值鏈的最前沿,在上中下游各環節作出戰略性貢獻。
上游方面,生產力局以戰略指導及技術優勢賦能生產製造商,精於優化無人機生產供應鏈配置,同時協助合資格企業獲取香港政府資助計劃。 此外,我們積極參與上游創新,包括無人機氫燃料電池、熱塑性複合材料氣瓶、微電子控制模組等先進材料研究。針對無人機增加續航的痛點,對材料優化以減少飛機自重成爲趨勢。生產力局支持企業進軍鎂合金等輕量化材料的應用研發,並助力企業智能化生產。
中游方面,低空產業從概念驗證邁向規模化應用,標準的制定、協調與共識成為核心議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的理事單位,生產力局協助規劃及推行標準制定,與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及粵港澳創新智庫等機構共同制定無人機通用安全、基礎設施、操作場景等關鍵領域的綜合標準,藉香港在國際航空的影響力,設立世界級低空空域管理標準。近期,生產力局成立了「The Cradle出海服務中心」,為内地科技企業對接國際標準。 專注于先進無人系統及軟硬體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透過「出海服務中心」實現高尖端無人機技術及產品出海。筆者認為,這種「制度軟實力」的輻射效應遠超技術本身。
此外,生產力局是第一家獲香港民航處認可的小型無人機(25公斤以下)認可進階培訓機構(ATO),亦是進階操作許可(AOP) 的持有者,已經幫助超過600名學員獲得進階操作許可。隨著香港無人機條例的進一步更新,生產力局也將提供相應的中型無人機(25-150公斤)飛行培訓和場景建立,為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儲備支撐。
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兩大載體,具有體積小、高增值、集成度高等特性。筆者認爲,低空經濟可結合「智能微工廠」的概念,在香港實現高效生產。要「飛」出香港產業新高度,可將上游研發設計、中游部件組裝及下游應用服務匯聚在香港,壯大香港低空經濟產業群,實現全產業鏈落地及高效生產。同時,培育更多包括微電子、新能源、先進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進以帶動香港製造業GDP增長。
成為亞洲低空經濟典範
儘管全球低空經濟產業急速擴張,香港仍具備成為亞洲典範的潛力。內地城市低空經濟產業隨起步早規模擴大,但由於政策、監管制度和產業模式的差異,其發展模式並不適用於其他亞洲城市。香港集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本優勢,國際自由港的制度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優勢於一身,對於區域發展更具參考價值,香港正在創造一種開創性的國際化的低空經濟發展範式。
高樓林立的人口稠密環境、複雜的空域管理,以及現有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對香港及具備類似特質的亞洲地區如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發展低空經濟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戰。若香港能在如此複雜的因素下, 探索到適合的無人機發展制度及應用場景,將成爲亞洲低空經濟發展的典範。特區政府就低空基礎設施進行技術研究及規劃,推動共同開發低空跨境航線、出入境與清關安排,為建設大灣區低空跨境通道創造有利條件。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項目的推進,以及新界西北部、部分離島地區的加速開發,本港低空經濟的地域空間和潛在應用空間勢必會空前擴大。
拓展城市治理的「空中維度」
近年,無人機科技迅猛發展,在續航距離、操控性、穩定性及負載能力上出現了重大突破,使得低空空域的產業潛能大幅提升。中國內地城市大範圍應用於外賣配送等生活化場景,美國則普遍用在大面積農田噴灑,俄羅斯用於輸氣輸電線路巡檢。
生產力局研發的「聯邦學習框架下基於小樣本學習的典型電網設備小弱缺陷識別關鍵技術研究」, 運用人工智能,以創新科技解決方案有效監察電網問題,能夠快速找出微小的缺陷,提高巡檢效率、準確性以及安全性,系統榮獲第49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第六屆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金獎等多個國際性權威獎項。
包括生產力局在內的香港科研機構及高校,也在全力配合特區政府開拓創新應用場景。自2020年起,生產力局持續發展創新無人機應用,包括物流運輸、基礎設施檢測、農業植保等領域。其中,為土木工程拓展署開發的「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以及「聯邦學習框架下基於小樣本學習的典型電網設備小弱缺陷識別關鍵技術研究」,更分別獲得得愛迪生獎金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等多個國際性權威獎項。
作為民航處指定的監管沙盒計劃技術合作夥伴,生產力局在監管沙盒項目的評估與運營中發揮關鍵作用,協助首批超視距(BVLOS)飛行應用在香港成功落地,以風險爲本的模式促進香港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穩步實施與創新。
「汀九橋無人機橋墩檢測」項目, 運用先進高水準的無人機飛行和檢測技術對汀九橋表面進行缺陷檢測,解決了傳統人工檢測方式難以檢查區域的高效作業,并精準識別缺陷類型,定位缺陷位置。
筆者認為,低空經濟對於城市的意義,不只是技術創新,它更是一個契機,一種思維方式,產業迭代,甚至重構區域佈局。而在複雜環境中開闢新航線的能力,正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低空經濟對香港的深層意義,在於重新定義了這座城市的空間維度——每立方米空域都在產生GDP,每次飛行都在拓展城市的發展邊疆。
撰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