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博客文章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2024年04月07日 12:43 最後更新:12:52

馬英九繼續大陸「尋根之旅」,4月6日下午參觀了「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他看到明抄本《使琉球錄》時強調,這是研究釣魚島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裏證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據《直新聞》報道,4月6日是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學生大陸行的第六天。「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馬英九此前說道,中華文化五千餘載,地處中原的陝西見證了中國朝代的興衰。「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保留了傳統的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中講究的慎終追遠,便是我來到陝西最重要的目的。」

更多相片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民間流傳著一句老話,「沒到過兵馬俑,就不算感受過中華傳統文化」。作為華夏文化地標之一的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74年,秦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世界,形態逼真的陶俑、威武嚴整的軍陣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事實上,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馬英九與兵馬俑頗有淵源。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兵馬俑——秦文化特展」赴台灣地區展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滋養台島,台北、台中兩座城市展覽期間共有165萬人參觀。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帶領台北市百位工會幹部到台北歷史博物館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6日上午,馬英九與隨行台灣青年終於實地來到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兵馬俑近距離接觸,他真觀察兵馬俑,還不時詢問相關細節,一齊陪同講解的,包括博物院院長、當地文物局局長和資深學者。

其中,馬英九對兵器和戰車的演變興趣尤為濃重。他詢問,「戰車什麼時候退出歷史舞台」,一旁的講解員表示,是在戰國中晚期之後,戰車行動不是很方便,後來騎兵的出現,成為新兵種並主導了戰場。

馬英九細緻觀察了不同兵種的造型,參觀期間,他指著一尊陶俑說,這眼睛很有神,鞋子也跟其他的不一樣。當聽到將軍俑的燒製溫度為攝氏950到1000度,重量達300公斤,馬英九嘆為觀止。

在兵馬俑面前,馬英九驚嘆「兵馬俑的手好大」,講解員解釋道,這是按照之前比例還原,但也少許放大,當時平均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馬英九還詢問陶俑穿的盔甲防得住什麼?講解員表示盔甲可發揮緩衝作用。

有趣的是,由於兵馬俑造型非常逼真,連小肚子都栩栩如生,講解員表示,古代審美中男人有點肚子是好的,馬英九開玩笑說:「我們應該開始復古」,引得周圍笑聲連連。

隨馬英九一行前來參觀的台灣青年、台北大學大三學生林新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以前只在課本中見過兵馬俑,這是他第一次目睹陶俑真容,感覺書本的內容跳到眼前,非常驚訝。「看到兩千年前的龐大工程出現在眼前,十分感動、驚奇。」

據秦始皇帝陵的講解員介紹,此次到訪的台灣青年看到兵馬俑都倍感新奇,紛紛拍照留念。博物院還會接待更多來自台灣的青年學生團體,也會展開兩岸的學術研究交流。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結束在秦始皇帝陵的行程後,馬英九一行下午來到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的西安國家版本館(文濟閣)。該館是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分館之一,南倚秦嶺,北望渭川。從高空俯瞰,西安國家版本館大氣磅礡,山水相融,在秦嶺腳下承擔起賡續中華文脈,守望中華文化的重任。

西安國家版本館除了向馬英九展示珍藏的《永樂大典》,還專門邀請他們觀看明朝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出版的《使琉球錄》。據館方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在相關歷史文獻記載中,最早記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版本著述。據介紹,明清兩代都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視為琉球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標,並把台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列入福建海防區域,這也是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重要歷史依據。

《使琉球錄》一下子激起了馬英九的興趣,他當場表示研究釣魚島的人一定要認真讀這些資料,古籍已證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馬英九表示,相關資料自己曾在英國牛津大學看過,也有這段論述,希望西安國家版本館收藏好這些資料,同時也開放給外界參考。

馬英九參觀之後向媒體表示,自己內心非常感動。他指,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前的文字,後人現在都能辨讀,西安國家版本館能將這麼多古籍保存完好,對中華文明的傳播綿延有不可滅的貢獻。他說,看到大陸近年來打造的幾座國家級版本館,將載有中華文明印記與地方特色印記的各類版本納入其中,不但保存了歷史文化寶藏,也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珍貴的種子,讓傳統經典能夠跨越時空的藩籬,重新活化運用持續傳承下去,自己覺得十分肯定。馬英九期盼中華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繼續照亮中華民族的未來。

報道形容,馬英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者、捍衛者。他身上的文化積澱與其幼年經歷與家庭熏陶有分不開的關係。據介紹,馬英九自小由母親秦厚修親自教習。秦厚修出身書香世家,爺爺是滿清時期的舉人,馬英九從小便被受家庭影響學習國學,打下了扎實的中華傳統文化根基,並多次表示自己啟蒙第一課就是母親教的《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今年再次訪問大陸,馬英九延續去年的「尋根之旅」,如果說去年祭祖尋的是個人的「根」,這次則是中華文化的「根」,通過這樣行程安排,讓台灣的年輕一代能夠熟悉並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根脈。

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採訪時說,中國人是講感情的,我們有感情,有過共同的經歷,共同在一個時空背景之下一起生活過,很多事情就可以擱置下來,很多分歧就可以不去強調。劉國深指出,孫中山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軒轅黃帝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祖先,兵馬俑是兩岸同胞共同為之驕傲的中華傳統文化景觀。對於當前的兩岸關係,「求同」是非常重要的,兩岸中國人認識到我們的相同之處,放下歧見以更高明的政治智慧去處理兩岸關係,這將是中華民族之福。

馬英九此次訪問大陸行程過半,有分析指,馬英九能夠率領台灣青年來到粵港澳大灣區,親眼見證「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有重要意義。

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庚欣表示,馬英九前幾年曾到訪香港,這次又來到深圳和廣州,對粵港澳大灣區有了更深刻地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的本質就是兼容、包容,大家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是制度安排,也就是「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這是中國人的創新性政治智慧。他說,馬英九和台灣青年們回到台灣後,可以把親身感受到的經歷和瞭解的信息傳遞回島內,讓島內民眾思考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與台灣的未來,這將非常有意義。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馬英九

《彭博社》7月14日報道指,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化( a tectonic shift),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發展至在創新製藥市場上可挑戰西方的主導地位。去年中國進入研發階段的抗癌、減肥等新藥數量激增至 1250多種,遠遠超過歐盟,幾乎追平美國的約1440種。

據報道,中國研製的新藥物還在不斷突破高門檻,贏得全球最嚴苛的藥品監管機構和西方製藥巨頭的認可,顯示醫療創新的重心正發生根本性轉變。

《彭博社》報道,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化,去年中國進入研發階段的抗癌、減肥等新藥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超過歐盟,幾近追平美國。

《彭博社》報道,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化,去年中國進入研發階段的抗癌、減肥等新藥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超過歐盟,幾近追平美國。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製藥業的關稅威脅下,中國生物技術的進步使其有可能成為繼AI和電動汽車外,又一個超級大國逐鹿的領域。

彭博社分析,2015年中國啟動藥品監管制度改革時,僅有160種新化合物進入全球創新藥物研發線,佔比不到6%,落後於日本和英國。但中國改革簡化了藥品審評流程和效率,強化數據質量標準,提升透明度,而《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受過海外教育和培訓的科學家與企業家也加入了這場中國發起的熱潮。

為醫療公司提供中國市場戰略諮詢的艾意凱(LEK)諮詢(上海)主管合夥人陳瑋指,中國新藥研發的規模是前所未見的,自2003年以來,中國產品不僅研發速度很快,且很有吸引力。

美國藥品諮詢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Norstella副總裁Daniel Chancellor直言,按目前發展軌跡,僅從新藥上市數量來看,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並不是聳人聽聞。

去年,中國藥企康方生物的抗癌新藥在一項中國研究中展現出比美國默沙東公司的一款全球暢銷藥Keytruda更好的療效,被喻為「中國生物技術的DeepSeek」,引發全球關注,也使一家在2022年預付5億美元獲得康方生物這款新藥開發和營銷權的Summit Therapeutics Inc美國公司估值大升。

今年5月,跨國藥企輝瑞公司與中國三生製藥達成一項預付款12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同意共同開發類似康方生物產品的治療癌症的藥。生物醫藥行業研究機構DealForma數據顯示,此類交易的價值和頻率均上升,反映國際巨頭對中國原創藥物的信心。

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細胞療法,有望治愈一種致命的血癌,該療法已被美國強生公司引入全球市場,並在多次加速審評中脫穎而出,被認為優於美國研發的同類療法。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內的全球最嚴格的監管機構也越來越多地認為,中國藥品總體上前景廣闊,值得投入額外資源來加快其審查速度,並授予「優先審查」、「突破性療法」認定或「快速通道」等資格。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在獲得這些加速審評資格上已略領先於歐盟,一個一直在該領域具顯著優勢的區域。

報道指,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關鍵優勢在於其研發效率和成本優勢,他們能夠以更低成本、更快速開展從實驗室實驗、動物測試到人體試驗的每個研究步驟。

對藥物各階段測試所需時間的分析表明,中國醫生可更快地招募試驗對象,就癌症和肥胖藥物的早期試驗而言,中國招募患者測試時間只需美國一半。

據GlobalData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發起臨床研究最多的國家。

惟美國監管機構明確要求,有意在海外銷售藥品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必須透過複雜且進展緩慢的全球研究,證明其治療效果可以在中國以外的患者身上複製。但儘管可能還需幾年時間,中國創新藥才能獲得美國和歐盟的批准在西方國家上市,但業內普遍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

幫助開展臨床試驗的諾威健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Novotech Health Holdings)中國區負責人劉安迪(Andy Liu)表示,中國可飛速超越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

美國商業不動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仍在生物技術、製藥和醫療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上仍居全球首位,但中國正以「任何主要國家無法比擬」的速度追趕上來。自2014年,中國的製藥與醫療技術專利數量增長了379%;相比之下,在主要國家中專利增長速度排名第二的韓國,過去10年的增長率為134%。

老牌藥企恒瑞醫藥通過投入數十億美元轉向創新藥研發,在2020至2024年期間成為全球創新藥研發數量最多的製藥公司之一。

老牌藥企恒瑞醫藥通過投入數十億美元轉向創新藥研發,在2020至2024年期間成為全球創新藥研發數量最多的製藥公司之一。

報道指,中國的製藥業創新者,既包括由受過海外教育企業家創辦的尖端生物技術新創公司,也包括像江蘇的老牌藥企恒瑞醫藥也積極求變。曾被稱為中國仿製藥巨頭的,通過投入數十億美元轉向創新藥研發,在2020至2024年期間成為全球創新藥研發數量最多的製藥公司之一。

全球新藥候選數量最多的50家公司中,有20家來自中國,而5年前僅有5家。

中國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正引起一些美國政界人士和商界領袖的擔憂。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警告稱,美國有可能在另一個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中失去領地位。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研究員Jack Burnham也炒作稱,除經濟和潛在軍事應用外,一旦美國人對中國藥產生依賴,「中國影響力」可能會在未來的衝突中被「武器化」,「生物技術是中美科技競爭的前沿領域之一」。

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稱,要對進口藥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並給予藥企「約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來調整」。美國國會「國家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今年4月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中警告,中國在先進生物技術領域正在超越美國,華盛頓需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大量資源,才能阻止這一「權力的轉移」。

報道指,美國已開始著手遏制中國生物技術的發展,如通過設備出口管制、投資壁壘等措施。同時,美國政府還開始優化本國監管環境、加快臨床試驗速度等,以推動其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儘管地緣政治阻礙或加劇,康方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夏瑜曾在訪問中指,製藥業一直都是一個全球性行業,「歸根結底,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患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