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博客文章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2024年04月21日 20:33 最後更新:21:17

俗語說「五十步笑一百步」 ,意即有人其身不正,卻嘲笑更不正的人,在現實世界,更荒謬的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自己差劣到加零一,卻聲大大直斥別人,竟全無愧色。最近G7外長(包括美國國務卿布肯林)指香港23條立法,將進一步侵蝕港人人權自由,但剛巧在這時候,美國警察衝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粗暴打壓支持巴勒斯坦的和平示威,除了清除所有帳篷,還拘捕近200名學生和教職員,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願,政客說一套做一套,莫此為甚。

紐約警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以武力打壓學生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示威,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顧。但與此同時,G7外長(包括布林肯)反而指責香港23條立法限制港人自由,完全講一套做一套。

紐約警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以武力打壓學生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示威,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顧。但與此同時,G7外長(包括布林肯)反而指責香港23條立法限制港人自由,完全講一套做一套。

這令政圈朋友想起2019年時,理工大學被大批激進分子佔領,校園內放滿汽油彈、化學液體和攻擊性武器,與哥大的和平情況,可說牛髀同蚊髀,但港警當時嚴陣包圍,卻被外國政客和外媒指為打壓學生自由,黑白顛倒,到了極致,這到今日仍然沒有改變。

2019年理大成為戰場,校園變了「軍火庫」,哥大的示威與之相比,是蚊髀同牛髀,但當時外國政府和外媒反而斥責港警打壓學生的「示威自由」 。

2019年理大成為戰場,校園變了「軍火庫」,哥大的示威與之相比,是蚊髀同牛髀,但當時外國政府和外媒反而斥責港警打壓學生的「示威自由」 。

以色列不顧巴勒斯坦民眾死活,陸海空強攻加沙,百萬人在煉獄中飽受煎熬,美國大學生為此大撕裂,素有學運傳统的哥倫比亞大學,一批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學生和教職員,於上周三在校園內舉行和平示威,並在草坪搭起帳幕,準備長期留守。

哥大和不少名牌大學一樣,在以巴問題上不得不向「錢」看,須處處睇親以色列商界的面色,並緊跟主流政治路綫,自然會傾向以色列一邊。在這情況下,哥大校長沙菲克不可能讓支持巴靳斯坦的示威鬧下去。她隨即到華盛頓,就校方如何「應對反猶太主義」向眾議院作證,其後給紐約執法當局發出訊息,要求警方進入校園清埸。

校長沙菲克擺明車馬強硬對付示威學生,要求幾名學生臨時停學,並警告示威者,必須撤離佔領區,否則會紀律處分。

由於得到校長首肯,大批紐約市警員穿上防暴裝備,如狼似虎衝入校園,拆除在佔領區的帳幕,強行驅趕和拘捕示威學生,甚至出動化學噴劑,當時學生只是手牽手圍成人鏈,沒以暴力反抗。結果200多人被推上巴士帶走。

警方強行進入哥大校園打壓示威,今次並非首次,1987年校方就曾與警方配合,安排警員介入驅散校園示威;在60年代學生反越戰的火紅年代,過千警察於1968年4月闖入校園,以武力鎮壓佔領行動,拘捕了700多人,逾100人受傷,校園血跡斑斑。但比起肯特大學4名示威學生被國民警衛軍槍殺,警方已非最辣手。

美國警方對示威者搞佔領,從來都不手軟,不會容許「滋事分子」有此自由。2011年近千人在紐約祖科蒂公園聚集,展開「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資本主義不公平,最後警方武力清場,驅趕淨盡,一個不留,聲稱是為恢復社會秩序,半句也不提人權自由。

政圈朋友看見今次哥大迅速清場,警察打壓和平示威乾脆利落,即想起2019年發生在大學的事,感慨很大。

他說當時大學校園成了「三不管」地帶,校長如報警要求回復校內秩序,是「罪大惡極」,立即成為批鬥目標,處境兇險,所以很少人敢這樣做。結果校園「自由」被濫用,陷入了極可怖的無政府狀態。

此外,與香港幾間大學相比,哥大的情況可算十分「小兒科」。當時理大校園成為放滿汽油彈、化學液體和攻擊性武器的「軍火庫」,校門外勇武派與警方武力衝突沒停過,而中大的情況也相差無幾。

但那時候,外國政府和外媒卻全都閉上眼,對充滿暴力的兇險境況視而不見,反指警方打壓示威者表達意見的自由,剝奪大學的「學術自主」,荒謬之程度,到了極點。

政圈朋友很想問布林肯一個問題:如果他說23條立法限制港人的公民自由,那麼,他又怎樣解釋紐約警方進入哥大校園,以武力打壓學生和平示威的自由?他是否應先譴責哥大校長和紐約警方?如果他回答不到,就請他馬上收囗好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2024年05月02日 20:27 最後更新:20:38

對玄學有些認識的人都知,今年開始進入「九運」,香港亦將轉運,首年或仍有波動,但大勢應向好。流年之說,姑且聽之,不宜盡信,不過近期確出現了一些轉勢跡象,先不說財經和政治,講講教育,據教育局對中六學生離港升學的最新調查,去年繼續升學的DSE考生當中,只有9.4%出外留學,比起2020年的14.5%,明顯下跌,更創了10年新低,這亦可以說是一種「轉勢」。教育界人士分析,原因有幾個,包括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增加等,但與移民熱潮漸冷,亦有一定關係。

中六生考完DSE後,慣常有部分到外地留學,不過佔繼續升學者的比率,就有高有低,以過去10年的數字說,2020年達到14.5%的高峯,2021年仍高企於14.3%,之後就持續回落,2023年降到9.4%,比10年前的數字還稍低,可見高峯期已過。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界朋友指,那兩年中六生離港升學比率猛升,與反修例動亂後出現移民熱潮,有一定關係;即使家長沒有移民,也多了人出於政治考慮,把子女送到外地留學,當中有人不滿香港現狀,也有人擔心子女受激進思潮熏陶,想法雖不同,造成的後果卻一樣,就是把中六生離港升學的人數推高。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2022年後,移民熱潮漸退,社會回復正常,中六生選擇是否出外留學,主要考慮的,是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有多大。教育界人士指,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加上部分中四、中五學生已去了留學,DSE考生人數減少,大專學額卻仍維持,故升學競爭不如以往激烈,獲取錄不難,自然多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在本地升學。

對不少中產家長而言,近年香港經濟陷低潮,工作與收入不如過往穩定,不得不居安思危,如送子女去留學,皮費甚高,負擔都幾攞命,升讀本地大學就划算得多。教育局的最新調查結果,正正反映家長這種心態。

事實上,子女留學花費的確很嚇人,一位朋友幾年前安排兩個囝囝去澳洲升大,每人一年學費和生活費起碼要60萬港元,即共120萬,讀4年就要480萬了。如果留在香港升學,省下的錢十分可觀。

教界界朋友指,多了家長和中六生選擇留港讀書,還因為本地大學在國際排名表現亮麗,質素有保證,肯定好過去外國讀二、三綫大學。人同此心,離港升學者自然減少。

這趨勢對香港的大專教育發展,亦是大大好事。朋友說,大學近年大力提升教師質素和教學設施,又擴張應用科學大學的規模,最擔心的,是生源不足,如果留港學生增加,就可避免大專「產能過剩」。

我早前曾寫過,香港中小幼學生流失「危機」已呈現逆轉,2023至24學年的跌幅,比上一學年勁減86%,明顯與移民潮放緩有關,而中六生離港升學減少,進一步證明這趨勢,實在可喜可賀。

說香港「轉運」,可能太玄,但事實擺在眼前,又唔到你唔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