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安案」被告死於自殺較可信 「黃絲」亂吹滅囗論極其荒謬

博客文章

英「國安案」被告死於自殺較可信 「黃絲」亂吹滅囗論極其荒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國安案」被告死於自殺較可信 「黃絲」亂吹滅囗論極其荒謬

2024年05月22日 21:05 最後更新:21:12

一些新聞的發展,比電影情節更曲折離奇,英國「國安案」就峯迴路轉到估佢唔到。上周英國警方以國安法起訴3人,其中曾任職私人保安公司的特里克特(Matthew Trickett),周日被發現在公園暴斃,死因未明,因他涉及所謂的「間諜案」,留下很多可推理的空間,一些「黃友」便乘機抽死人水,亂吹是幕後黑手「滅囗」,極之荒謬。政圈朋友看過有關資料後,認為他自殺的推論有跡可尋,比較可信。

英國「國安法案」的被告之一特里克特暴斃於公園,死因未明,但一些跡象顯示,自殺的推論比較可信,反而「黃友」的「滅囗論」就十分荒謬。

英國「國安法案」的被告之一特里克特暴斃於公園,死因未明,但一些跡象顯示,自殺的推論比較可信,反而「黃友」的「滅囗論」就十分荒謬。

特里克特可能自殺,事前已浮現了一些跡窄。據《泰晤士報》和《衛報》報導,3名被告在5月13日提庭時,檢察官Kashif Malik在庭上向法官表示,特里克特曾兩度向拘留所人員說,如他獲保釋出外後,就會自殺,因為「 he has nothing to live for」。

檢控官還引述特里克特說,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他要求繼續還押候審。不過法官最後仍決定讓他保釋。如果控方說的是真話(看不出他為何要說謊),特里克特當時已有自殺傾向。

還有兩個細節顯示這可能性,1是當日另外兩名被告袁松彪和衛志良,在法院辦完保釋手續後,立即急急腳離開,而特里克特則在法院內逗留了6小時,到關門前一刻才離開,他當時可能一直要求繼續拘留,不想走到自殺的一步;2是他離開法院時掩面狂奔,反映他有強烈羞恥感,冇面見人。其實他的真面貌已在傳媒完全曝光,根本無須這樣做。

他首日提堂時,在法庭內留了6小時不離去,說如保釋出外便會自殺,而離開時掩面狂奔,表現出強烈羞恥感。

他首日提堂時,在法庭內留了6小時不離去,說如保釋出外便會自殺,而離開時掩面狂奔,表現出強烈羞恥感。

他過往的戲劇性經歷,也可能令他有異於普通人的心理狀態。他19歲加入英國皇家陸戰隊,服役超過7年,做過「分隊指揮官」,曾被派到阿富汗與塔利班作戰,又遠征非洲索馬利征剿海盜,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也試過因拒絕服從命令而受處罰。雖然沒資料顯示他有情緒上的「創傷後遺症」,但不少案例說明,有這問題的退役軍人不在少數。

他近年任職不同的私人保安公司,但時間都不長,今年3月加入D5保安顧問服務公司,只待了很短時間便離開,一個可能原因是工作並不如意。他於今年4月底,到一名「欠債逾億元」的香港女士住宅,訛稱維修人員,圖入屋搜查,卻被警方和情報人員全程監視,結果「斷正」,相信對他打擊很大。

究竟特里克特暴斃的真正原因為何,目前仍然撲朔迷離,警方也未有清楚說法,但據上述因素推理,死於自殺的說法較為可信。

不過,由於英方一開始就將案件指向「香港情報機構」,所以不出所料,一些「黃友」隨即抽死人水,趁機亂吹「有黑手殺人滅囗」,編造007式的特務故事,例如有留言就說「連英國人也不放過,真是厲害了我的國」等等。

政圈朋友說,這種「滅囗論」,完全是諸如「太子站死人」那種製造假象手法的翻版,既沒任何理據,又無絲毫實證,說法荒謬至極。法律界人士已指出,這名被告暴斃,究竟對辯方還是控方有利,仍然講不清楚,為何「黃友」不說是英方「滅囗」?

英方在案情中指羅冠聰曾被「監視」,他自然第一個撲出來抽死人水,趁機劍指「幕後黑手」,說「如果特里克特是被滅口,背後黑手會否進一步威脅居英的其他眼中釘?英政府和港人社群又該如何應對?」雖沒說白,但一看就知他引導人向「滅囗」方向想。

不過,一段留言說得好,「可以隔空殺個監視羅冠聰嘅人,何不直接殺羅冠聰?使搞咁多嘢?黃絲就係咁白癡!」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國

6月12日是當年「黑暴之亂」的序幕日,遠遁海外的「黃友」視之神聖日子,幾年來都大鑼大鼓在各地舉行所謂紀念集會,參加人數多少有一定指標作用。心水清政圈朋友細看近幾年的出席情況,發現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雖是612五周年,在場港人卻創歷來新低,場面相當慘淡。

我與朋友分析有兩原因:1是集會被極端「港獨分子」把持,玩得太盡,一般單純支持反修例的港人恐有風險,不想與他們埋堆;2是許多海外港人已漸心淡,加上生活壓力逼人,出現「抗爭疲勞」,寧願歸於平淡。

海外「黃友」組織大鑼大鼓,在英加美澳等14個地方搞612五周年紀念集會,雷聲甚大,但雨點極小,參加人數寥寥,一年不如一年,顯示很多移英港人擔心風險,亦出現「抗爭疲勞」。

海外「黃友」組織大鑼大鼓,在英加美澳等14個地方搞612五周年紀念集會,雷聲甚大,但雨點極小,參加人數寥寥,一年不如一年,顯示很多移英港人擔心風險,亦出現「抗爭疲勞」。

海外「黃友」事前為了造大個勢,藉此向國際宣示港人「抗爭」仍方興未艾,有黃媒在612之前,列出全球各地的紀念活動,將在英加澳紐美和台北共14個地方舉行,單看預告,堆頭的確很大,驟眼以為會有成千上萬人參加。

實情如何呢?雷聲隆隆響,但雨點卻小得可憐。先說「黃友」聚居的英國,他們在香港駐倫敦經貿辦門外集會,紀念「反送中」展開5周年,在場者寥寥可數,大會聲稱有 500人,以過往慣例,多是報大數,一般打個8折就是實際人物,即約400人出席。

即使依大會估計的人數,也比去年的逾800人,減少了近4成。連在埸的「攬炒巴」劉祖迪也坦言,往後一段時間將是運動的「低潮期」,不過他循例叫大家不要灰心,「等待下一次起義的契機」。

至於英國第二大城曼徹斯特,6月9日的遊行只有80人響應網上強召,前來吶喊,而3天後的「大集會」也少於500人,當中包括部分旁觀者。另一大城市諾定咸,人數就更少,參加者大概只120人。

政圈朋友細看現場拍攝片段,有一景象十分搶眼,就是示威者不單止如常舉起「光時」黑旗,還升起一面藍白旗,聲稱是香港獨立的「國旗」,擺明車馬把紀念反修例活動轉變為「港獨」升旗禮。

這類集會的「港獨」色彩愈來愈濃厚,在場的反華政客如羅傑斯之流,自然覺得「正合我意」,但對不少單純懷念反修例運動的移英港人,卻對此有抗拒,一來覺得「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去得太盡;二來「23條」立法已完成,跟他們埋堆風險極大,所以對類似活動可避則避。可能是這原因,令今次參加集會的港人買少見少。

極端「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升起「香港國旗」,宣示香港獨立,令不少當地港人避而遠之,成為人數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極端「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升起「香港國旗」,宣示香港獨立,令不少當地港人避而遠之,成為人數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這情況同時在加拿大、美國和台灣等地出現。以港人聚居的溫哥華而言,組織者「溫哥華手足」聲稱參加人數約300,場面頗為冷落,幾乎全部戴上口罩遮蓋面容。連搞手都承認,人數不及兩三年前,因為多了人感到風險增加,有些則覺同類行動太多,感到「好攰」。

台北一直是部分「黑暴分子」潛逃的落腳地,加上賴清德新登場,「反中」立場鮮明,在那裏的612五周年集會理應人頭湧湧,但主辦的台獨組織指,參加人數約600,比 2023年的1000多人,少了近半,可能連「綠營」的熱情都在降溫,不過陸委會仍循例表示繼續支持港人。

綜觀海外「黃友」在多地發動的紀念612活動,聲勢已大大不如兩三年前,除了少數極端「港獨分子」,以及一些中毒太深、走火入魔的政治癮君子外,大多數移居當地的普通「黃友」,已出現「抗爭疲勞」,並為了未來可能返港而迴避風險,所以這類活動門庭冷落是必然的事。

不過,如羅冠聰、劉祖迪、鍾翰林等,即使群眾激情已降溫,仍然不會死心,還在等待下一次「起義」的契機,對他們不能掉以輕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