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打擊經濟間諜的行動」引發寒蟬效應,越來越多華裔科學家放棄美國的工作,選擇回到中國。
《南華早報》9月24日披露,一位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的頂尖華裔科學家結束了在美國數十年的職業生涯,回到他的祖國中國開展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相關研究。
出生於1961年的王中林是納米能源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他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了近30年,在該學院的個人主頁上寫著,王中林「以其出色的創造力和生產力被視為全球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領域的先驅和領導者」,他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貢獻納米發電機和自供電傳感器,為無需電池即可自供電的無線設備開闢了技術潛力。
綜合多家中國媒體報道以及一位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的證實,《南華早報》稱,王中林現已辭職,並在北京他幫助創立的研究所全職工作。截至該報發稿前,王中林本人和佐治亞理工學院都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
據報道,2010年底,王中林來中國參加一個會議,時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白春禮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帶頭建立一個專注於納米能源和納米系統的研究所。王中林回美國後立馬向佐治亞理工學院申請,在獲得批准後,他幫助中國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是2012年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聯合共建的新研究單元,該研究所於今年7月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根據其官網信息,此次會議通過表決聘任王中林院士為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
9月16日,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Elsevier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共同公佈的最新世界「標準化引文指標全科學作者數據庫」排名中,王中林在職業生涯影響力總排名中再次排名第二,在單年度科學影響力排名中連續五年排名第一。不過,《南華早報》指出,他所屬的機構從佐治亞理工學院變成了中國科學院。
王中林1978年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82年憑借優異的成績被選中參加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倡導的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納米學科。這為他後來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上月《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王中林回望這段經歷,稱CUSPEA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對我個人來說,CUSPEA是我科研生涯的重要轉折,李政道先生最重要的貢獻是為中國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門』。」王中林說道。
據他介紹,CUSPEA在美國的組織聯繫工作都是李政道親自操辦的。李政道建議設立少年班、建成博士後制度、開創CUSPEA等等人才項目對中國的貢獻不可估量,他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直是我的榜樣,現在我也盡量多培養學生,希望用我所學為年輕學子搭建一個平台」。
《南華早報》指出,王中林在佐治亞理工學院指導了大量年輕科學家,他在個人資料中列舉了這些科學家的去處,其中許多都回到了中國工作。
該報指出,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領域對北京和華盛頓都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在能源、醫學以及軍事技術上有著廣泛的應用。中美兩國政府都為相關領域的研發項目提供了資金。
近年來,美國嚴格「審查」兩國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領域的合作。美國頂尖化學家和納米科學家、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前主任查爾斯·利伯(Charles Lieber)因與中國高校合作,於2020年被捲入美國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2021年12月被判有罪後,2023年被軟禁。上月底,他宣佈,正在「香港、中國大陸和其它地方」尋找工作機會。
《南華早報》今年7月的一篇報道援引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稱,越來越多華裔科學家選擇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到中國,他們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美國政府的「打擊經濟間諜的行動」。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和制度研究中心稱,自2018年美國實施「中國行動計劃」以來,離開美國的中國科學家人數增加了75%。
佐治亞理工學院同樣也因為美國的無理制裁,於本月初宣佈退出了一項近8年的合作項目。9月6日,該學院在其官網上宣佈,由於天津大學在被美國政府制裁的實體清單上,他們將退出其在深圳的合作辦學機構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深圳學院,終止其與中國天津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的研究和教育夥伴關係。
早在今年5月,因為佐治亞理工學院與天津大學合作開發尖端技術,該學院就受到了美國國會審查。當地時間9月23日,美國共和黨人領導的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和眾議院教育與勞動力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再次將矛頭對準了包括佐治亞理工學院在內的三所美國高校,聲稱他們在與中國的合作辦學項目中,向中國「轉移了關鍵的美國技術和專業知識」,並指責美國高校在向聯邦政府報告中國資金來源方面存在失誤。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