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產力局與中國信通院及理大 協議成立實驗室推檢測認證服務

社會事

生產力局與中國信通院及理大  協議成立實驗室推檢測認證服務
社會事

社會事

生產力局與中國信通院及理大 協議成立實驗室推檢測認證服務

2024年11月19日 22:31 最後更新:23:02

周二於上海「2024 年國際算力標準與應用研討會」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通院)及香港理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與訊息安全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究和國際化前瞻布局,務求建設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及新一代訊息技術的產業生態鏈。三方亦將成立聯合實驗室,促進在本港推出海內外檢測認證服務,並由生產力局負責牽頭,共同聚焦大通訊、大數字化、大安全和新型工業化「三大一新」層面以深化研究成果產業化,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副院長(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李文捷教授(右)代表出席於上海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副院長(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李文捷教授(右)代表出席於上海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另外,研討會同時舉行成果頒發儀式,生產力局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用於地鐵潛在危險檢測的 3D 雲增強 AI 視覺檢測」項目獲授予「ISCT 國際算力年度創新」認可,顯示項目在算力及相關產業中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帶有智能傳感器的 3D 掃描機器人可以檢測天花板狀態,例如固定裝置鬆動或結構問題。方案可勘測大面積區域,提供數據以優化設施維護,以遠超傳統人工檢查能力的精確度識別問題。通過獨特的掃描儀系統設計,性能優於其他 3D 掃描機器人。這一項目的實施為推動香港科技發展,以及香港公共領域等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突破性推出 「一檢多證」服務 一站式助企業符合多重國際和內地行業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及信息化部相關司局領導、上海市相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美國、馬來西亞、德國、英國、日本、哈薩克、印尼等各國學術及產業界專家出席,共同開啟了一場「算匯國際 激發智能」的國際科技盛宴。在本次研討會的全體會議上,中國信通院王志勤副院長、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李文捷教授分別代表三方出席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戰略合作協議響應特區政府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的《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合作協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化「政、產、學、研、投」高效協同,標誌著內地在國際算力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邁進新篇。至於三方共同成立的聯合實驗室,則能以硬軟件及標準研發、檢測認證全面提升大灣區創科企業的競爭力,更有助鞏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定位。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是次合作有幸與中國信通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建設良好的合作基礎,由生產力局牽頭,三方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以聯合實驗室為載體,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 『十四五』規劃堅定支持將香港建立為頂尖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聯合實驗室將設於生產力局,我們期望實驗室能進一步讓國家標準走出去,把國際機遇引進來,助力發揮香港『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指出是次合作有幸與中國信通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建設良好的合作基礎,由生產力局牽頭,三方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以聯合實驗室為載體,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堅定支持將香港建立為頂尖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聯合實驗室將設於生產力局,期望實驗室能進一步讓國家標準走出去,把國際機遇引進來,助力發揮香港「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指出是次合作有幸與中國信通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建設良好的合作基礎,由生產力局牽頭,三方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以聯合實驗室為載體,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堅定支持將香港建立為頂尖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聯合實驗室將設於生產力局,期望實驗室能進一步讓國家標準走出去,把國際機遇引進來,助力發揮香港「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其中,黎少斌指實驗室兼負三大使命-生產力局及中國信通院將協助國內準則與國際指標接軌,協助本地以至大灣區企業一站式獲得海內外數碼化及網絡安全檢測標準的認證,便利它們打通海內外市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地區性檢測平台,由諮詢、能力成熟度評估,至能力評測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務,更會為業界提供落地在職及待業培訓;而香港理工大學則專長於進行硬件及軟件,以至標準制定上的研發,有助深化研究成果產業化,加快探索「一檢多證」和聯合測試認證的可行性,並孵化具國際影響力和國際應用流通能力的試點案例,為香港新質生產力賦能,為國家訊息技術發展增速。

中國信通院王志勤副院長指出:「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關係將由本次三方合作備忘錄的啟用正式確立,三方將共築內地和香港在工業和資訊化領域的溝通橋樑,積極探索更多合作方向。圍繞算力方面,未來三方將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就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邊緣算力、超算算力等多元算力的基礎設施、IT 設備及平台應用等內容,進行測試認證、標準研究、產業應用等多維度、全方位合作,共同探索算力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積極保障網絡安全 支持企業拓展大灣區及國際商機

生產力局一直透過龐大的業界網絡,不斷加強為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開拓大灣區及國際商機,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在網絡安全方面更不遺餘力,包括為關鍵基礎設施、政府機 構和企業提供網絡安全諮詢服務,還提供物聯網(IoT)網絡安全測試服務,並培訓網絡安全人 才。轄下的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自 2001 年成立以來,每年處理約 8,000 宗 網絡安全事故。除應付網絡事故外,亦會主動快速響應最新的網絡威脅及攻擊,提升企業以及個 人用戶的安全意識。HKCERT 與其他超過 110 個國家和地區的協調中心在跨境訊息保安事故上交 換情報。未來會以保障網絡安全、打擊惡意活動、加強防衛意識三大定位,積極與國際網絡安全 專業組織緊密合作,快速積極響應最新網絡威脅及攻擊,擴大網絡保護網。

生產力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左三)代表出席成果頒發儀式,生產力局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用於地鐵潛在危險檢測的 3D 雲增強 AI 視覺檢測」項目獲授予「ISCT 國際算力年度創新」認可。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生產力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左三)代表出席成果頒發儀式,生產力局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用於地鐵潛在危險檢測的 3D 雲增強 AI 視覺檢測」項目獲授予「ISCT 國際算力年度創新」認可。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2024 年國際算力標準與應用研討會」由中國信通院主辦,以「算匯國際,激發智能」為主題, 研討會聚焦了算力前沿技術創新,推動了全球算力產業協同發展。三方在研討會簽署戰略合作協 議,意義深長,有望實現兩地科技創新聯動,促進國家工業訊息產業國際化發展,全面促進建設 新質生產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確認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籌建機構。生產力局將積極展開籌建工作,目標在 2025 年底前完成籌建,促進香港成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力。

生產力促進局

生產力促進局

TISC 是 WIPO 發展議程框架下的重要項目,旨在協助技術創新主體,提升技術信息檢索能力,更快掌握行業動態和新技術信息,增強創新技術。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4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推薦生產力局在香港籌建第一家 TISC 機構,以便更聚焦地向本地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和企業家提供優質知識產權資訊及服務,協助業界開發創新潛力,並創造、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近年全球知識產權的重心已向亞洲轉移。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國擁有超過 450 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在全球居首位。根據WIPO公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經分析各地在專利申請和科學論文刊登數量等因素,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本地方面,知識產權署在2021至 2023年批出的標準專利註冊每年均超過一萬宗,較之前十年每年的平均註冊量上升逾五成,顯示香港的創科上游生態越趨蓬勃,知識產權貿易的市場潛力龐大。

生產力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女士表示,堅持創新、把握知識產權貿易機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確保香港經濟持續朝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生產力局在全力配合政府發展香港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積極保護創新智慧成果。生產力局樂見政府持續完善本港的知識產權制度,並期望通過與內地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廣深港科技集群等優勢,發揮好十四五規劃下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配合國家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策略,相信做好知識產權可以保障本地的發明和品牌,保護企業開發和設計成果,鞏固『香港製造』的品牌優勢,提高經回濟報。

生產力局將按照 TISC 籌建要求,從場地、硬件設施、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人力建設、制度建設等多方面積極開展籌建工作。在籌建期間,生產力局將開展TISC相關服務及宣傳推廣活動,以便香港創科界與中小企更好了解TISC服務内容及知識產權相關資訊,培育兼備專利知識的創科人才。

生產力局自1998年起擔任專利申請資助計劃執行機構,並成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本地企業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資訊及諮詢服務,保護其開發和設計的成果,成為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橋樑,推進本地成為創新樞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