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財政預算案會以節流為主,醫療和教育範疇有節約空間。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在人手,醫療器材和藥物方面的開支,縮減空間不大,反而在其他行政程序上的支出,或在文具、紙張等則可能有空間縮減。
醫管局
彭鴻昌在電台節目表示,在目前財赤情況下,醫管局可考慮善用現有資源,以應付新增的服務,又或多利用科技,減低人手成本,從而令開支減少。他又同意一些慢性病患者改到社區藥房配藥,有助減少藥物開支。
資料圖片
被問到近年醫管局藥物開支增至超過130億元,這方面是否有縮減空間。彭鴻昌相信這方面開支大增,與近年醫管局積極購入新研發藥物有關,他認為這些藥物一般經過數據收集,證明有效及有助改善病情,才會納入藥物名冊,但這類藥物一般都較昂貴。
消息指,政府將於未來數星期內,交代公營醫療收費調整方案。據了解,當中除了考慮急症室收費或作調整外,亦會考慮向部分服務,實施逐項收費,包括電腦掃瞄和磁力共振,但強調價格會是可負擔水平,有關收費亦不適用於病情緊急或情況嚴重的患者。
有關收費不適用於病情緊急或情況嚴重的患者。資料圖片
消息又強調,希望透過今次改革,讓資源投放給更有需要人士,例如重症和癌症病人,又期望即使中產階層亦不會因病致貧。消息人士並沒有透露公立醫院收費調整的詳情,但直言是次收費改革將會是重大的且具結構性。另外,非緊急病人被要求支付更高費用,以便當局能更好補貼面臨巨額醫療費用的重症病患,同時亦能分配用於公共醫療用途。
醫管局。資料圖片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表示,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檢討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正釐清部分執行細節,很快公布最終調整方案,並會諮詢所有持分者,包括市民意見,期望上半年落實新安排,重申今次的綜合性調整會「有加有減」,務求更有效運用醫療資源,妥善照顧有需要的市民,強調「除了要顧及市民承受能力,亦要考慮醫療成本和資源運用的問題,好好引導市民善用資源。」他表示,明白在人口老化和科技進步下,大眾會對公營醫療服務有一定訴求,但強調一切改變都是為市民好,期望調整收費後,資源分配會更精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