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發言人表示,一名5歲女童去年5月25日在仁濟醫院急症室接受傷口縫合程序期間出現心臟驟停,隨後被轉送到瑪嘉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她本周初開始情況轉差,病情危殆,延至今日上午病情惡化離世。
發言人表示,對病人離世感到極度難過,向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已安排臨床心理學家提供心理輔導,並會與家屬保持溝通,盡力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又指高度關注事件,會全力配合相關司法程序,有關個案亦已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協助家屬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5歲女童心悅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要靠儀器維生,她形容心情沉重,心悅父親早上已經處理部分手續,會繼續陪伴他跟進個案,爭取公道。
陳穎欣表示,涉事的女護士和病人助理早前被控虐兒罪,關注會否調整控罪,至於民事索償方面,會與心悅父親保持溝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相信,今年底前可望引入逾200間家族辦公室來港,超額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目標。
許正宇接受《信報》專訪時表示,投資推廣署至今已協助逾160間家辦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另有近150間正準備或已決定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他提到,來自海峽兩岸的家辦佔已落戶家辦逾8成,佔正準備落戶家辦逾一半;其餘則來自亞太地區、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他指,數據只計經投資推廣署協助的家辦,實際數字可能更多。
他表示,逾160間已落戶香港的家辦,約4分之1與過去兩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直接有關。論壇將於本周三舉辦第3屆,並計劃成為年度盛事。
提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許正宇表示,當政策環境不太確定時,會「睇定先」,同時亦有分散風險的需求,家辦繼續為持有的財富增值保值,認為對本港反而是機遇。他形容香港猶如「定海神針」,提供穩定、可持續、可預見的政策及營商環境。
另外,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引入公司遷冊機制。許正宇說,現時已接近完成法案委員會工作,預計上半年可以完成立法程序,希望今年有企業遷冊到香港。他透露,很多企業私下向他表示有興趣會用機制,當中包括部分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