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量子光學先驅郭光燦:美國鎖不住中國,中國已不是從前的中國

博客文章

量子光學先驅郭光燦:美國鎖不住中國,中國已不是從前的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量子光學先驅郭光燦:美國鎖不住中國,中國已不是從前的中國

2025年02月07日 10:23 最後更新:10:34

致力推廣新興領域研究,卻曾被誤認為是「騙子」,量子光學先驅郭光燦耐住寂寞,最終使得中國在可實現超高速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公開專利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年逾80的他自豪表示:「美國是封鎖不住中國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了。」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回國以後,一定要把中國量子光學搞起來」

1978年,教育部正式確定每年至少派遣3000人出國留學。1981年,郭光燦通過公開選拔作為訪問學者赴加拿大學習。因為與導師專業不對口,郭光燦開始自修量子光學。他驚奇地發現,這個國內認為冷門無用的學科,國外已經研究了20年,基礎理論都已成熟。

一時無法將所有知識都了解清楚,郭光燦便利用夜深人靜的下班時間將所有資料都復印下來,一堅持就是兩年。時光飛逝,臨近畢業的郭光燦得知,第五屆世界量子光學大會將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召開。上千人的會議,他遇到了八個中國人,他們約定下令人心潮澎湃的承諾:「目標就是我們回國以後一定共同把中國的量子光學搞起來,現在叫作羅切斯特大學的約定。」

1983年,回國後的郭光燦致力推廣量子光學這個新興領域,卻經常遭到懷疑,甚至被當成「騙子」。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為了不辜負當年八人的約定,郭光燦制定了一個人的計劃:首先,是為國家培養後備人才、搭建學科體系;其次,更重要的是通過舉辦會議讓大家了解量子光學的重要性。但要召開學術會議不僅需要資金,當時民政部規定,非民政部批准的學會不允許召開全國性會議。

辦法總比困難多。郭光燦找到激光專業委員會,在其年會中「寄生」召開全國量子光學討論會。1984年,在琅琊山的「寄生會議」中,量子光學第一次走進大家的視野。

與此同時,郭光燦也為設立量子光學的研究生課程謀劃著。他說當時沒有教材,就從國外拿來好幾箱的量子資料,「二十年的資料都拿來了,我就把資料重讀再消化,最後寫成一個講義。」

「美國是封鎖不住中國的」

20世紀90年代,郭光燦率先將研究視野投向量子信息領域。他帶領學生開展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成果在國際引起強烈關注。

當時,郭光燦做得最多的事仍是四處作報告、申請資金,向別人解釋量子信息的前景。為了打破僵局,郭光燦將目光投向香山科學會議,並寫信邀請科學巨匠錢學森擔任主席。

雖因身體原因不便參加,但錢學森在回信中說:「我很同意您說的,我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統的技術問題。」這讓郭光燦內心備受鼓舞。

1998年,第98次香山科學會議開幕,郭光燦提出的「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成為主題之一;2000年,郭光燦團隊的研究被法國科學家阿羅什用實驗證明,後者因此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讓郭光燦進一步認為量子信息領域的探索是有光的。

於是,他第四次向科技部「973」計劃發起衝擊,終於在中國傑出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的支持下通過申請。郭光燦說,「973」計劃是國內量子信息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代表國家重視了,會給經費。第二是隊伍壯大了,才有了今天。」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去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制的105量子比特「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機發表,它超越了谷歌的72量子比特紀錄,標誌著中國在量子科技競爭中佔據制高點。83歲的郭光燦院士表示,中國量子計算機還在嬰幼兒時期,目前最重要的使命是讓年輕人成長,科研突破需代代接力:「美國是封鎖不住中國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美國

新加坡知名學者、前聯合國大使馬凱碩近日在社群媒體分享了他去年在台北的一場演講內容,就台海局勢提出善意「警示」。

馬凱碩發文

馬凱碩發文

馬凱碩以其豐富的外交經驗,闡述了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他指出,某些台灣民眾對「獨立」後的願景過於樂觀,但現實情況可能截然不同。他特別強調,在當前全球政治格局下推動獨立,反而可能導致台灣陷入更加被動的處境,並且可能淪為「監獄」,屆時將無人能救。如今,台灣正逐漸逼近這個危險的時刻。

馬凱碩講話影片截圖

馬凱碩講話影片截圖

他以護照通行權為例解釋:目前台灣人可以前往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若貿然推動獨立,恐將失去這項優勢。「這不僅無法擴大自由度,反而會把自己關進一個更小的空間。」

馬凱碩特別提到中國大陸在國際經貿上的影響力。他指出,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從2000年的400億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近萬億美元。即使是地理位置遙遠的巴西,現在僅需60小時就能完成對中國10億美元的出口額,這個數字在20年前需要整整一年才能達成。

「在這樣的經濟實力對比下,要求其他國家在兩岸之間『選邊站』是不切實際的。」馬凱碩說。他呼籲台灣民眾需要清醒認識當前的國際形勢,並謹慎行事,「否則可能面臨嚴重後果。」

馬凱碩講話影片截圖

馬凱碩講話影片截圖

他以「瓦斯屋點火」的比喻強調,在當前敏感時期,任何輕率的舉動都可能引發嚴重後果。作為曾在聯合國服務超過十年的資深外交官,他特別指出,國際外交圈對地緣政治現實有清晰的認知,在重大議題上的立場選擇往往受制於實際利益考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