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遇上極端天氣事件越趨頻繁,為應對及避免導致供電事故,中電與本地網絡商合作,研發出全新智能管理系統Grid-V,整合現時的監控系統,並引入人工智能評估分析潛在風險和異常狀況。
中電與網絡商研發智能系統分析潛在風險 遇異常情況會發警報。
中華電力在供電範圍營運超過15,800個變電站,輸電及高壓配電電纜總長度超過16,900 公里。為了持續監察其運行狀態,中華電力與本地網絡營運商合作研發全新智能管理系統 Grid-V(俗稱「天眼通」),整合中華電力現時不同的監控系統,並且引進人工智能(AI)功能,針對關鍵電力設施進行全方位管理,實時識別潛在風險和異常狀況,減低事故發生機會,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 智能管理系統Grid-V全方位監察。
點擊看圖輯
中電與網絡商研發智能系統分析潛在風險 遇異常情況會發警報。
智能管理系統(Grid-V)整合中華電力現時各種監控系統,並且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實時識別環境中的潛在風險和異常狀況,並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
智能管理系統(Grid-V)是一個網上平台,讓工程人員隨時隨地一覽中華電力整個供電範圍及網絡,加強集中監察及管理。智能管理系統(Grid-V)會識別異常情況,自動發出不同程度的警報,通知工程人員處理。
智能管理系統(Grid-V)發現有起重機吊臂接近架空電纜,即時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中華電力工程人員透過智能管理系統(Grid-V)的多角度鏡頭,實時監察電塔附近的火勢發展。
中電與網絡商研發智能系統分析潛在風險 遇異常情況會發警報。
智能管理系統(Grid-V)整合中華電力現時各種監控系統,並且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實時識別環境中的潛在風險和異常狀況,並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
智能管理系統(Grid-V)現時整合了約3,000個數據點及鏡頭,全天候實時監察供電系統,覆蓋關鍵電力設施、變電站、高壓開關設備、架空電纜等輸電線路。根據人工智能分析,智能管理系統(Grid-V)會識別異常情況,自動發出不同程度的警報,通知工程人員處理。該系統是一個網上平台,工程人員可隨時隨地一覽中華電力整個供電範圍及網絡,加強集中監察及管理。
智能管理系統(Grid-V)是一個網上平台,讓工程人員隨時隨地一覽中華電力整個供電範圍及網絡,加強集中監察及管理。智能管理系統(Grid-V)會識別異常情況,自動發出不同程度的警報,通知工程人員處理。
過去,不少電壓驟降事件是由外物干擾而引起,以往需要派出工程人員巡視線路,查找故障位置,特別是鄉郊地區,工程人員需要步行前往山野,巡查線路需時。
智能管理系統(Grid-V)配備人工智能分析,可辨認火焰、煙霧等潛在災害,亦能識別大型吊機、掘路工程、飛行物件如無人機、風箏等,當外物接近架空天線,有可能造成外物干擾,系統即時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到相關位置作跟進,提升巡查及維修效率
智能管理系統(Grid-V)發現有起重機吊臂接近架空電纜,即時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系統自去年9月開始應用,包括上月元朗雞公嶺的山火。工程人員透過多角度鏡頭,監察及評估山火對架空電纜的影響,安排調動供電點,確保附近電力線路安全,保障供電穩定。此外,鏡頭的水平平移、垂直傾斜以及變焦功能,為中華電力提供全方位視角,減少盲點,更有效監察火勢發展。
中華電力工程人員透過智能管理系統(Grid-V)的多角度鏡頭,實時監察電塔附近的火勢發展。
智能管理系統(Grid-V)配備人工智能分析,可辨認潛在災害。中華電力亦將系統應用在加強管理工地安全。人工智能可識別工地人員的個人保護裝備,如安全帽、反光衣等,提醒工地負責人有關安全風險,採取措施跟進。
中電與網絡商研發智能系統分析潛在風險 遇異常情況會發警報。
中華電力重視應用創新科技,以提升電網的表現及營運效率。位於中華電力沙田中心的Grid-V 狀態監測中心已啟用,即時應對突發情況。中華電力計劃未來增強智能管理系統(Grid-V)的監察覆蓋率和功能,並研究加入無人機視像分析功能,進一步加強架空輸電網絡監測、優化人工智能分析和警報功能,從而提升電網韌性,加強工地安全管理,應對未來的挑戰。
近年全球多地持續出現極端天氣,美國加州南部早前爆發山火,多個州份亦受暴風雨吹襲。觀乎本港情況,酷熱天氣日數及極端降雨亦愈趨頻繁。中華電力(下稱中電)開發智能管理系統Grid-V(俗稱「天眼通」),全方位24小時實時監察電網運作及資產狀態,及早識別天氣及環境等外來因素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
引入新科技 提升工作效率
由中電和本地網絡營運商合作研發的智能管理系統Grid-V,整合現時約3,000 個中電監控系統下的數據點和鏡頭,覆蓋關鍵電力設施、變電站、高壓開關設備以及架空電纜等。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實時識別環境中的潛在風險和異常狀況,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全天候監察供電系統。
在系統開發階段,團隊每天埋首研究如何加強電網管理。「中電輸電網絡中逾三成為架空電纜,較易受惡劣天氣或外物干擾。過去數年,平均超過八成的電壓驟降事件是由外在因素引致,我們希望應用創科加強實時監察,識別外在環境的潛在風險,以減低事故發生機會,並幫助工程團隊提升巡查及維修效率。」中電智能電網及創新部副總監郭子敦坦言,以往查找故障位置及維護供電系統花費不少時間。
他說,團隊務求在短時間內整合現有監控平台,經歷多重測試後,在短短一年內成功應用Grid-V在供電系統上。「應用了Grid-V 後,工程人員在抵達現場前已能透過系統掌握環境及現場情況,作出評估。」中電供電範圍內有超過15,900個變電站,輸電及高壓配電電纜總長逾17,100公里。郭子敦認為,要管理龐大的供電網絡,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運用新科技是大勢所趨。「公司深知創新的重要性,一直鼓勵同事應用創新思維,提升工作效率和表現。」
中電智能電網及創新部副總監郭子敦
實時監測電網 揭異常自動發警報
Grid-V系統配備人工智能分析,可辨認火焰、煙霧等潛在災害,亦能識別大型吊機、掘路工程、飛行物件如無人機及風箏等。當外物接近架空天線,或對電力線路造成干擾時,系統會即時發出不同程度的警報,通知工程人員處理,以便及時檢視和安排維修。自去年9月啟用以來,Grid-V已多次成功識別外來干擾物及潛在災害。例如在應用初期,曾發現有起重機吊臂接近架空電纜,隨即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前往現場處理,確保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了潛在電力事故。
Grid-V曾發現有吊臂接近架空電纜,即發出警報。工程人員迅速到達現場作風險評估,並與承辦商協調,確保吊臂與電纜保持安全距離。
今年1月,元朗雞公嶺發生嚴重山火,焚燒逾十小時,工程團隊使用系統的多角度鏡頭,實時監察電塔附近的火勢發展。「工程人員透過遙距監控山火發展,經評估風險後,我們當時決定調動供電點,確保供電不受影響。」
今年初元朗雞公嶺山火,中電工程人員透過Grid-V監察火勢,避免電力系統受影響。
未來研增多項分析功能 引入無人機視像分析
郭子敦指創科的應用能更有效保障供電穩定性,將來有望可增加Grid-V監察覆蓋率和優化人工智能分析功能,例如研究在系統加入無人機視像分析功能,進一步提升電網韌性。
中電正研究在系統加入無人機視像分析功能,加強電網監察與警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