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電影13日迎來歷史性時刻,《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正式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影史首部破百億的電影,闖進全球票房前17強,並有望再創新高。
《哪吒2》票房破百億,創造中國電影歷史。
這部以中國傳統神話為藍本的動畫,自1月29日上映以來票房走勢強勁,不僅在內地受到熱捧,同樣吸引了海外觀眾的關注。當地時間2月8日,《哪吒2》在美國首映,儘管尚未正式上映,但哪吒已經在美國點燃了一波觀影熱情。影片發行方華人影業透露,目前預售場次火爆,上座率達90%以上,多個熱門場次均已售罄,一票難求。據悉,《哪吒2》即將在香港和澳門上映,由英皇、MCL、銀都及Cinema City四大院線聯手發行。
春節期間,《哪吒2》的宣傳海報首先登陸紐約時報廣場大屏幕。
《哪吒2》接連打破紀錄的背後,不僅是市場的狂歡,更是中國動畫產業和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
《哪吒2》延續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
傳統與科技共同打造「哪吒式」文化符號
《哪吒2》延續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將神話中的叛逆少年塑造成追求自我價值和責任成長的英雄,深陷困頓數次,偏要逆天改命,「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展現了中國人勇敢、無畏的精神力量。
主創團隊從三星堆青銅人像提取「結界獸」形象,讓太乙真人操起四川方言,將傳統文化符號與當代喜劇元素熔於一爐。導演餃子坦言:「我們希望用動畫讓世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技術層面,《哪吒2》展現了中國動畫的新高度——全片近2000個特效鏡頭,動員4000餘名創作者與20餘家特效公司協作,更首度引入AI算法提升40%渲染效率。導演餃子感慨:「過去我們仰望國外特效,如今死磕也能觸及頂峰。」這部「死磕」之作,恰如煙燻妝、鯊魚齒的哪吒,以「逆天改命」之姿,為中國動畫撕開國際市場的缺口。
中國動畫百年突圍:從《鐵扇公主》到「神話宇宙」
中國動畫的突圍之路,是一部跨越世紀的奮鬥史。1941年《鐵扇公主》開創民族動畫先河,1960年代《大鬧天宮》以京劇臉譜驚豔世界;然而90年代外來動畫衝擊令本土產業陷入低谷。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9.56億票房重燃希望,人們發現,孫悟空「上天下地都難覓的勇氣」也能從動畫電影中觸達人心。此後《哪吒之魔童降世》《長安三萬里》不斷推高天花板。
如今再到《哪吒2》破百億,「神話宇宙」的產業化成型——光線傳媒、追光動畫等公司已悄然布局封神系列,衍生品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動畫IP的商業價值逐步釋放。政策方面,《「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技術升級與跨界融合,互聯網巨頭入局完善產業鏈。
可以說,《哪吒2》的奇蹟,是文化自信與產業升級的共振,觀眾的文化自信是電影創作的最大底氣。不過,業界亦關注到繁榮背後的隱憂,當大多數國產動畫仍在「破億」門檻掙扎,神話IP陷入重複開發,中國動畫需要更多元的題材與更國際化的表達。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段時間,多間反華媒體、智庫的資助被砍,按道理說海外抹黑中國的聲音應該少了,實情到底是不是這樣?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收集了外國媒體和社交媒體平台近半年來對華抹黑的話題,囊括了「新疆」「台灣」「人權」等10多個美西方抹黑中國的「傳統藝能」,觀察他們的討論量變化趨勢。奇怪的是,自美國政府效率部「開張」以來,對華抹黑的話題不減反增,在近期達到了高點,這是為什麼?
調查發現,問題確實不在新聞媒體。數據上來看,媒體的抹黑一直「發揮穩定」——每5天一個波谷,節奏隨工作日休息日交替而起伏,近期也沒有網友所說的那樣明顯減少。
而抹黑數量升高真正的原因在社交媒體。將社交媒體討論當中的傳播節點提取出來,顯示這是一群此前不大關心政治的歷史、音樂、體育網紅。
新聞什麼時候網紅化了?
其中最大的傳播節點是一位歷史科普網紅,平時就發一些古代雕塑或彩繪。前一條關於中國的帖子還說中國文明偉大而充滿活力,後一條就突然轉發新聞,並背誦起了「人權台詞」。評論區粉絲對他的跨界轉型都看不下去了,表示「不要聊政治了,繼續講你的歷史故事吧」,但並沒有得到博主本人的回覆。而這條帖子以高出他平時帖文瀏覽量上百倍的熱度被推送出去。
不光話題跨度高,他們發的速度還一點不遜色於媒體。一位上百萬粉絲的音樂博主在2月2日突然關心起了中美關稅戰,有網友發現,相同的消息他發的比CNN還快了15分鐘。這篇帖文在音樂圈被多個「大V」轉載,在大洋彼岸實現了跨圈傳播。
此外還有平時愛發足球、摔跤、醫療衛生等話題的博主都在這段時間參與時政新聞話題。各行各業跨界「轉行」,做得還一點不比「專業選手」差。
誰在背後推動?
將這些「跨界」博主的名字輸入數據庫進行檢索和比對之後,「玉淵譚天」指出,其中一些網紅和特朗普政府「關係不錯」。比如一位網紅拳擊手的名字曾出現在特朗普就職典禮的受邀名單上,而他的哥哥也是一位網紅,曾在大選期間把特朗普請進了自己的頻道,視頻收穫了約一億播放。
網紅拳擊手保羅。X截圖
不光如此,特朗普上台後,他信任的白宮官員裡面,「網紅濃度」也是相當高,聯邦調查局副局長就曾是個網絡脫口秀主持人。華府最近也開始招募網紅當白宮記者,收到了超過12000份申請。
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邦吉諾。AP圖片
去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和賀錦麗也都動用了網紅力量拉票,但話題基本只局限於競選「拉踩」領域。如今這些網紅從政治經濟聊到內政外交,已經變成了新聞發布的新力量,充當起了政府打輿論戰的前哨。
若進一步對這些帖子進行分析,事情還沒那麼簡單。
「突發」「重大」「報警」等詞的提及數量從今年年初開始穩步上升。以年初為分割點,對帖文進行分析,發現在此前,加上情緒渲染的詞對帖子的閱讀量影響不大,而在此之後,這類有渲染性的詞能夠讓平均閱讀量提高32.6%。
美國虛假信息治理委員會的前執行董事也是在那段時間前後,觀察到X平台的算法會優先推送「有爭議或有誘導性」的帖文。更巧合的是,在這個時間點,X平台官方宣布更新了算法。這個消息可能並沒有很多人注意到,但在這次平台推送算法更新後,這些新聞帖數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觸達率卻在一天之內直線上升,並維持了兩周,新聞內容的日均曝光率被拉高了三個數量級。難怪美國有網友也覺察到了平台的變化,表示最近自己明明不關注類似的事情,卻突然開始莫名其妙收到政治類帖子。有人表示最近被推送的政治帖變得更加「無腦」,也有人表示如果不小心點到有誘導性的政治帖,要花三天才能擺脫算法對政治內容的投送。
這種平台變化和什麼因素有關?在包含「突發」「重大」「報警」這類詞語的「震驚體」帖子中,最大的傳播節點正是馬斯克和一眾網紅,而這些帖子內容很大一部分都與支持政府效率部的裁員工作有關。
實際上,政府效率部的前身是負責美國政府內部軟件和網絡系統的美國數字服務局,不僅可以不受限制地訪問所有政府機構紀錄、軟件和IT系統,還可以不受限制地訪問美國政府收集的大量居民個人信息,通過這些數據完全可以實現定向推送政治內容。而在政府效率部成立後,不僅將原來美國數字服務局的員工進行了大洗牌,它真正的管理者也並不是外界以為的馬斯克。白宮官方稱其是非職業特別政府僱員和總統高級顧問,沒有實際或正式的權力,美國政府到目前遮遮掩掩,也只公布了其代理主管。
誰在指揮政府效率部?美國居民個人信息是否被利用?目前還不能完全下結論,但可以看到的是,在特朗普任命這些網紅的背後,不只是新聞網紅化這麼簡單,美國政府進行社交媒體傳播的方式也在這些人的操縱下發生改變。除了馬斯克,特朗普現在的顧問也是一間社交媒體政治信息傳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經出版過一本關於通過使用社交媒體獲得文化影響力的手冊,他們真正被看中的是手上掌握的算法規則和數字資源。
區別於拜登政府時期喜歡諱莫如深、玩老百姓看不懂的東西,特朗普政府的這種算法加持的刷屏推送,確實算是把「流量為王」演示明白了。而在這些「震驚體」帖子中,「中國」平均每天要被討論11.9萬次。
所以,不要簡單認為美國官員組織裁員是「反腐先鋒」「捨身大義」,或者政府效率部砍了媒體抹黑中國的經費是幫了大忙,實際上,國際信息博弈的複雜性遠超單邊對抗的簡單想象。從「舊聞」到「新聞」,誇張、煽動、陰謀論是不變的流量密碼,社交媒體平台的算法機制正在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