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投票結束,隨即點票。聯盟黨總理候選人、現年69歲的默茨(Friedrich Merz)宣布勝出選舉,呼籲盡快組成新政府。這位持 「大西洋主義」、擁有出色英文口語能力,被認為與美有強烈「情感聯繫」的新任總理上任後,或將為德國乃至歐洲政壇以及與美關係都帶來重大改變。

69歲默茨宣布勝出聯邦議院選舉,將成為德國下一任總理(AP圖)
承諾讓德國再次成為歐盟「話事人」
據美聯社報導,德國大選開始前夕,默茨在德國慕尼黑一家啤酒館的集會上對聯盟黨支持者發表演講,誓言要從「對抗性的美國政府」手中保護歐洲和德國的利益。默茨宣稱,歐洲不能被當成「侏儒」,必須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參與者。

歐盟(Getty圖)
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和人口最多的成員國,德國一直是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但自去年11月「紅綠燈」執政聯盟垮台以來,德國陷入了政治動蕩。默茨在集會上向支持者承諾,如果他能夠成為下一任總理,德國將「再次在歐盟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重振德國經濟 捍衛德國以及歐洲利益
默茨誓言重振德國停滯的經濟,他認為,德國必須克服經濟弱點,才能再次得到歐盟的尊重。他也強調「歐洲必須是一個參與者,而不能只要求在小桌子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必須坐在主桌上,我們必須從俄羅斯,從中國,必要時從美國手中保護我們的利益。」更指「任何以侏儒身份出現的人,都只會被當作侏儒對待,並以侏儒的身份被送回家。」
移民問題持強硬立場
默茨也重申了他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美聯社稱,上個月,默茨向德國聯邦議院提出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呼籲在德國邊境遣返更多移民。這項動議得到德國選擇黨的支持,最終以348票讚成、345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
但默茨22日強調,聯盟黨不會與德國選擇黨結盟,「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與德國選擇黨討論任何談判,更不用說協商或參與組閣。」
曾離開政壇反令他成為理想人選
現年69歲的默茨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也是右翼保守派德國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作為德國政壇的資深保守派人士,默茨年輕時就加入聯盟黨的青年組織,並逐步晉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默茨一直活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陰影」之下。
2000年至2002年間,默茨曾出任聯邦議院聯盟黨黨團主席。2002年大選後,時任基民盟主席的默克爾接任議會黨團主席,默茨則被選為副黨團主席。2004年12月,默茨辭去黨內職務,結束了與默克爾的長期權力鬥爭,逐漸淡出政壇,最終於2009年完全退出議會。
盡管在本世紀的頭十年里,默茨在基民盟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但其履歷表明,他一直沒有受到黨內專業顧問的青睞。直至2018年,默茨宣布重返政壇,並於2021年12月當選基民盟主席。

默茨的過往從政經歷令他成為總理合適人選(AP圖)
而聯盟黨內一些黨內批評者認為,默茨的大西洋主義、出色的英語口語能力,以及離開政壇後在企業董事會磨練出來的談判技巧,使他成為特朗普執政期間擔任德國總理的理想人選。
美國戰略咨詢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的合夥人約爾格·伍特克(Joerg Wuttke)說,與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相比,曾在多家與美國有關企業中任職的默茨對美國有著「更強烈的情感聯繫,從某種程度上說,默茨的回旋餘地將由白宮來決定。」
德國選舉制度
根據德國選舉制度,德國選民並不是直接選舉總理,而是選舉議員,再由議員推選總理。德國新選舉法規定,聯邦議院議席為630個,聯邦議院擁有立法職權並負責選舉聯邦總理。所有在選舉日年滿18周歲的德國公民均擁有投票權,選民可通過現場投票或郵寄選票方式參與選舉投票。

截至2月24日09:27投票結果(網上截圖)
每位選民擁有兩票:第一票投給該選區的直接候選人,第二票投給自己支持的政黨。目前,德國共有299個聯邦選區,這意味著將有299名議員作為各自選區的獲勝者直接進入聯邦議院,剩余的331個議席將根據選民手中的第二票得票數,按比例分配給各政黨。
投票結束後,若一個政黨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即可直接組建政府,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因此,各政黨間通常需要協商談判,組建執政聯盟,以確保在聯邦議院中佔據多數席位。盡管德國選擇黨在民調中表現強勁,但德國各主要政黨均已排除與選擇黨聯合執政的可能性,新一屆德國政府大概率會形成「聯盟黨+社民黨」或「聯盟黨+綠黨」的政府架構。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AP圖)
選舉後仍有許多挑戰
不過,路透社指出,如果幾個邊緣政黨達到得票率5%的門檻進入議會,組閣談判可能更加複雜。
德國媒體評論指出,本次選舉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哪個政黨得票最高,而是未來政府的組成,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將決定未來的執政格局。在本屆聯邦議院選舉中,有4個政黨最受德國民眾關注,分別是聯盟黨、社民黨、德國綠黨及近年來上升勢頭最強的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
盡管贏得選舉,但面對日益碎片化的德國政治格局,默茨仍面臨著組建穩定聯合政府的重大挑戰。首先,贏得在選舉中遭遇重創的社民黨的支持就並非易事,因為聯盟黨與社民黨在公民收入、養老金、最低工資等多個社會政策領域存在明顯分歧,而債務剎車制度亦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社民黨主席克林貝爾在選舉結束後「可在執政聯盟中承擔責任,也可在反對黨中承擔責任」的表態耐人尋味,似乎該黨並沒有把參與聯合政府作為唯一的選項。同時,默茨也多次強調,聯盟黨絕不會與德國選擇黨合作,這進一步限制了聯合政府的潛在構成。由此,默茨將面臨一場繁雜而嚴峻的政治博弈。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AP圖)
今次選舉還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
目前德國正面臨著數十年來最大的經濟和外交危機,歐洲也迫切需要新一代領導人來應對大西洋兩岸關係緊張的時代。今次選舉還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歐洲正面臨地緣政治挑戰,而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對外政策變化加劇了德國的戰略不確定性,德國必須重新評估其在北約和歐盟內部的角色,新政府的組成將決定德國乃至歐洲的發展方向。無論何人當選,都將在這場「政壇巨變」中發揮關鍵作用。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