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修例擴大生產者責任制至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電台節目表示,現時大部分膠樽都丟棄到堆填區,當局在2021年起試驗,要求生產公司設立回收點及提供0.1元回贈,計劃相當成功,至今收到1億5千萬個膠樽,顯示市民歡迎這項計劃。謝展寰指出,如果由政府推行會比較繁複,因此決定由市場主導,相信可以將整體操作成本降減。
膠樽回收。環保署影片截圖
政府建議生產者可以自行設置回收點或聘請營辦商代收,被問到如回收表現不好,責任誰屬。謝展寰說當局對營辦商有一定要求,對其回收能力有一定信心才會容許他們登記,但最終的責任是入口商或生產商,包括要督促營辦商做好回收工作。至於未能達標的罰則如何,謝展寰說未釐定細則,但傾向罰款要高於回收成本,並與回收目標差額掛勾,認為這樣才有動力做好,具體會再與業界商討。
紙包飲品盒回收。資料圖片
謝展寰提到整項計劃會分4個階段推行,預計需時6至8年達標,如果推行進度好,可以加快,如果慢就要給予較多時間。最初的目標不會定得太高,以便順利推行,最終目標與世界的平均數看齊,亦即膠樽回收率為75%、紙包飲品盒回收率50%。
膠樽回收。環保署影片截圖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法例實施一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現時連鎖式食肆已經有八、九成客人購買外賣時表示不需要餐具,保守估計每年可減少6千萬套餐具,認為「走塑」計劃成功。
謝展寰。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謝展寰出席電台節目表示,大部分商戶都有遵從「走塑」法例,有21間食肆巡查後被罰款,當局會繼續巡查和執法。
至於第二階段管制將涵蓋食物湯品容器及膠蓋等,謝展寰說目前這類即棄餐具的替代品效果不太理想,當局預計今年中,會與大型食肆進行試驗,認為直至找到好的替代品才全面強制推行,會比較合適,至於實際何時實施要視乎試驗成效。被問到如果成效不佳,會否不推行第二階段「走塑」,謝展寰相信不會不推行,有信心最終可以找到好的替代品。
走塑下階段何時實施,要視乎食品容器替代品試驗成效。謝展寰網誌圖片
他表示,雖然政府去年暫緩垃圾徵費計劃,但這一年來社會對垃圾徵費的認知和參與度都增加很多,現時本港垃圾量較2021年減少7.5%,差不多達到垃圾徵費的減廢效果。被問是否仍有需要推行垃圾徵費,謝展寰說,今年中會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檢視報告,強調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力度沒有減低。
謝展寰又提到,綠在區區的「綠綠賞」應用程式目前已有超過100萬用戶,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回收,將會逐步停止禮物機運作,改為電子券,積分可以用作乘搭港鐵、超市、快餐店等消費。
另外,政府計劃將新發展區的部分區域供冷系統,開放給私營機構參與。謝展寰說目前市場反應熱烈,不少公司表示有興趣,當局會研究推出鼓勵政策,例如稅務優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