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飲水當思源 東江水造就香江繁榮

博客文章

飲水當思源 東江水造就香江繁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飲水當思源 東江水造就香江繁榮

2025年04月05日 07:00

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像我這一輩的人,經歷過「樓下閂水喉」的日子,體會到乾淨食水源源供應的可貴,而水源更是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必須,若沒有東江水,相信香港也無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說,東江水確保了香港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繁榮。

東江水供港60周年,當局辦「打卡挑戰」。

東江水供港60周年,當局辦「打卡挑戰」。

在東江水之前香港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下雨不足就有缺水危機,當年經常聽到新聞報道水塘存水量,要存水量上升只有望天打卦,等下雨。1962年底開始香港很久不下雨,到了63年,就開始制水,最初每天供水3小時,到最後4天供水一次,記得當時家裏滿是水桶水壼,供水時所有可盛水的容器都裝滿水,基層家庭要到水車輪水,一盆水洗米後洗菜,洗澡後洗衫,最後沖廁。白領上班穿的白裇衫無人買,連政府也呼籲市民不要穿白恤衫,以節省洗衣水,膠桶銷情急升,現在說來是集體回憶,但當時為口奔馳、養活一家十數口的升斗市民,莫不叫苦連天。

1964年港府與廣東省簽訂東江水供港協定,全長83公里的東江水管,由當年中國總理周恩來批建,內地同胞日夜趕工,11個月就完成工程,真正解決香港的水荒問題。

與香港同是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同樣缺乏水資源,1963年出現長達10個月的制水,新加坡用水依靠馬來西亞輸入,與香港不同的是,馬來西亞常在供水問題上與新加坡起爭執,馬來西亞認為60年代的供水協定偏袒新加坡,供水協議問題還一度鬧上國際法庭,1990新加坡斥3億坡元建造水壩,建成後歸馬來西亞柔佛州所有,但兩國仍不斷發生大小爭拗,新加坡當局數年前透露,自1990年至2019年,新加坡當局已在柔佛水利工程投入達10億坡元(約58億港元)。

新加坡當局絞盡腦汁增闢水源,所以出現了由工業污水提煉的再生水,當局也興建海水化淡廠,廣建蓄水池等。

反觀香港,即使在英治時代,內地從不曾在供水問題上找香港麻煩,香港也斥資建萬宜水庫,但水庫完全是香港使用,與斥巨資建造設施後拱手送人完全不同。

強如美國,也有乾旱和限水問題,今年1月起美國加州正式推行永久限水措施,緩解乾旱季節的影響,紐約去年底發布22年來首次乾旱警告,紐約市民被要求減少洗澡次數。

香港自60年代中期以後,從未遇上缺水問題,這是因為東江水的緣故,幸福非必然,飲水確實應該思源。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劉興華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周看到一則報道,著名學術期刊英國《自然》向超過1600名美國科研人員進行調查,超過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瘋癲霸凌行徑,看來開始自食惡果,法國已向這批高科技人才招手,正是「手快有手慢冇」,特區政府要搶人才,就要快手。

特朗普上任後對外狂加關稅,對內大砍政府部門,勁削大學撥款,美國太空總署、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環境保護署等部門的的科研人員均被裁減,美國衛生研究院撥款也大降,這機構每年給生物醫學研究提供數十億美元資助,美國科研人員深感不安,正紛紛向外尋出路。他們的首選是加拿大和歐洲,加拿大收到來自美國科研人員的求職大增,法國下月推出計劃,資助研究機聘請外國科研人員,明顯向美國科研人員招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X平台發文,說:「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選擇法國吧!選擇歐洲吧!」

這批科研人員中,不乏香港現正大力發展的生科醫藥、環境保護甚至人工智能的相關人才,雖然香港未必是他們的首選,但香港的大學世界排名不低,大學的科研也很高水準,未必無條件與人爭,特區政府人才服務辦公室和各大學,要想想如何把握機會,以免落後於人。

本港一直致力吸引科研人才(圖片來源:人才服務辦公室網站)

本港一直致力吸引科研人才(圖片來源:人才服務辦公室網站)

根據港府2023年底的調查,經「高才通」來港的人士,大部份從事金融服務業,較從事創新科技的比例高近半,雖然這調查結果可能不是最新,但據日常所接觸及收到的資訊,似亦以從事金融服務業為多,雖然他們在港不會領取福利,更帶來消費,但畢竟政府搶人才的原意,是爭奪創新科技人才,政府和學術機構,宜切實想想如何吸引科技人才落戶香港。

特朗普上任即殺氣騰騰,有如土匪打劫的關稅政策,規模較小的東南亞國家幾乎不可能承受,唯有馬上投降,他又要求其他國家削減對華貿易,但這些國家若斷絕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同樣重創,美國官員的霸權嘴臉令人髮指,中國政府不可能就此「跪低」,也有能力一拚,而歐洲也不會就此俯首聽命。

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原因是美國人的消費遠大於生產,消費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接近70%,較歐盟和日本高逾10百分點,較中國高逾30百分點,各國家實際上是提供了大量廉價商品,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要,這也是美國一直保持低通脹的原因,特朗普政府簡單地以大加關稅來解決赤字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很有可能最後一片混亂,落雨收柴。

特朗普政府的瘋癲政策開始損害到自己,美債美股大瀉,美元地位開始動搖,周二他放軟口氣,除了說無意炒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外,對中國的態度亦軟化,對香港而言,此刻積極擴大對外網絡,廣納人才,等待最壞時刻過去。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