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政府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下半年起會就三個「片區開發」試點陸續招標,今年稍後亦會邀請土地業權人就新田科技城提出原址換地申請,兩幅分別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正以「雙信封制」進行招標,7月底截止。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甯漢豪出席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時表示,政府今年內將完成沙嶺數據園用地的改劃程序,配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盡早將土地推出市場,今年內亦會敲定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的土地用途建議。
另外,為利便市場參與,提升投資意欲,甯漢豪說政府正研究幾項土地管理工作,包括容許業權人主動交回政府在北都計劃徵收的土地,以抵銷業權人在新發展區進行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需繳付的地價。其次是研究更廣泛應用「按實補價」,包括容許發展商不用按最高樓面進行補地價,而是按實際興建樓面釐定補地價,政府亦會考慮特長租約,即較目前最多7年的短期租約為長。
甯漢豪又說,上星期剛邀請市場就三個海島海岸旅遊項目提交意向書,是政府近年首次推動打造新的旅遊及康樂「片區」,並著力善用企業參與和市場力量落實安排。至於香港仔避風塘擴建部分發展旅遊停泊設施的市場意向徵集,會在本月底完結,局方亦會在本月就紅磡站臨海用地的商住項目和遊艇停泊設施建議,諮詢持份者意見。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香港的雨水收集不足以應付全港淡水使用需求,因此主要依賴東江水供港,現時東江水佔全港食水用量達七至八成,是穩定可靠的主要水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分享國家為保障香港優質供水所作的大量工作,以及相關紀念和慶祝活動。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在網誌說,過去60年,國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擴建、改造工程及生態環保措施,例如去年啟用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有助紓緩東江沿河城市對東江水需求,並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東江水供港路線圖。甯漢豪網誌圖片
對於有建議提出,香港自行開拓淡水資源以取代東江水供港,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網誌解釋,興建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主要目的在於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以增加供水資源多樣性,屬未雨綢繆措施,並非取代東江水作為主要水源。
香港輸送東江水系統位於上水的部分設施。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說,海水化淡生產成本比輸入東江水高出兩至三成,作為主要水源並不合乎成本效益,加上海水化淡過程較耗能,與世界減排的大趨勢亦背道而馳。
珠三角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為香港提供引入西江水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實現東西江雙水源互補。圖示橙色線為西江水引入深圳路線。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又指,購買東江水的價格包括輸港東江水的相關費用,例如基礎建設、系統運作及維修的費用等,以及保護輸港東江水水質措施,但不包括內地用於生態保護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例如內地限制開發東江流域沿線保護區,以及在受保護範圍內禁止採石、開礦及大規模禽畜養殖等活動,多年來拒絕數百個投資項目,涉及總投資額超過600億元。
東深供水系統全長約68公里,途經4座泵站,包括圖示位於金湖泵站部分,以專用管道輸送至深圳水庫,再輸送到香港。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提到,香港供水穩定,水質安全可靠,但市民所需付的水費相當實惠,現時住戶每月平均水費為44元,佔家庭月入中位數約百分之0.1,而本港大概有接近兩成用戶因用水量低,而毋須繳交水費,根據「國際水協會」調查數據顯示,香港的水費明顯低於其他大城市,市民應更珍惜用水,避免浪費公共資源。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發展局和水務署聯同教育局舉辦內地考察團,增進學生對東江水歷史的了解,培養愛國情懷。甯漢豪網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