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罕有點名通緝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3名特工 指責他們聯同2美大學 對亞冬會進行網攻竊密

博客文章

中國罕有點名通緝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3名特工 指責他們聯同2美大學  對亞冬會進行網攻竊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罕有點名通緝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3名特工 指責他們聯同2美大學 對亞冬會進行網攻竊密

2025年04月15日 21:09 最後更新:21:25

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央視新聞公布,今年2月舉辦的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下稱亞冬會)曾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後成功追查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3名特工和兩所美國大學參與了針對亞冬會的網絡攻擊,哈爾濱市公安局更公布了3名美國特工的全名,公開懸賞通緝3人。

媒體報道亞冬會遭境外網絡攻擊後,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亞冬會賽事網絡安全保障團隊,向哈爾濱市公安局提交了相關的全部數據。公安局高度立即組織了專家組成技術團隊,開展網絡攻擊溯源調查。

今年2月舉辦的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曾遭受境外網絡攻擊。

今年2月舉辦的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曾遭受境外網絡攻擊。

在相關國家支持下,經技術團隊持續攻堅,成功追查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3名特工和兩所美國高校,參與實施了針對亞冬會的網絡攻擊活動。

據央視報道,經技術團隊層層溯源,此次針對亞冬會開展網絡攻擊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精心組織實施的一次網絡攻擊行動,組織是美國國家安全局信息情報部(代號S)數據偵察局(代號S3)下屬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Office of 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簡稱“TAO”,代號S32)。

購買大批IP地址及租用歐亞地區網絡伺服器

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為掩護其攻擊來源和保護網絡武器安全,依托所屬多家掩護機構購買了一批不同國家的IP地址,並匿名租用了一大批位於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網絡伺服器。

調查發現,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賽前攻擊行為主要集中在亞冬會註冊系統、抵離管理系統、競賽報名系統等重要信息系統,這些系統用於賽前開展相關工作,保存大量賽事相關人員身份的敏感信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意圖利用網絡攻擊竊取參賽運動員的個人隱私。

從2月3日第一場冰球比賽開始,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網絡攻擊達到高峰,此時攻擊重點為賽事信息發布系統(包括 API 接口)、抵離管理系統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妄圖破壞系統,擾亂影響亞冬會賽事的正常運行。

針對特定應用系統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攻滲透

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局針對黑龍江省內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國防科研院校等重要行業開展網絡攻擊,意圖破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引發社會秩序混亂和竊取相關領域重要機密信息。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主要圍繞特定應用系統、特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特定要害部門開展網絡滲透攻擊,涵蓋數百類已知和未知攻擊手法,攻擊方式超前,包括未知漏洞盲打、文件讀取漏洞、短時高頻定向檢測攻擊、備份文件及敏感文件及路徑探測攻擊、密碼窮舉攻擊等,攻擊目標、攻擊意圖明顯。

調查還發現,亞冬會期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向黑龍江省內多個基於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特定設備發送未知加密字節,疑為喚醒、激活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提前預留的特定後門。

哈爾濱市公安局公開懸賞通緝3名特工

哈爾濱市公安局其後成功鎖定了參與網絡攻擊亞冬會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3名特工,包括凱瑟琳·威爾遜(Katheryn A. Wilson)、羅伯特·思內爾(Robert J. Snelling)、斯蒂芬·約翰遜(Stephen W. Johnson)。

調查進一步發現,該3名特工曾多次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施網絡攻擊,並參與對華為公司等企業的網絡攻擊活動。

調查團隊更指,而具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背景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也參與了今次網絡攻擊。

翻查資料,加利福尼亞大學自2015年起就被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國土安全部指定為網絡防禦教育領域的學術卓越中心。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則是美國6所高級軍事院校之一,曾在2021年接受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資助,用於加強網絡攻防的隊伍建設。該校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 認證的「網絡安全防御研究中心」和「網絡安全作戰研究中心」,長期參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資助的聯邦獎學金項目,還承建了弗吉尼亞州政府的網絡攻防靶場建設。

哈爾濱市公安局表示,為依法嚴厲打擊境外勢力對中國網絡攻擊竊密犯罪,切實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決定公開懸賞對上述3名隸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犯罪嫌疑人進行通緝。

凡向公安機關提供有效線索的舉報人,以及配合公安機關抓獲有關犯罪嫌疑人的有功人員,公安機關將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2025年4月15日,哈爾濱市公安局發布了相關通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