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圖書館遇見人工智慧 2000冊圖書上架只需10分鐘

HotTV

HotTV

HotTV

當圖書館遇見人工智慧 2000冊圖書上架只需10分鐘

2025年04月26日 10:20 最後更新:10:56

內地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都採用了AI系統,提高了從圖書分類到資源共享等各個環節的效率,2000冊圖書只需10分鐘即可全部上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人工智慧助力閱讀古籍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據內媒報道,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利用AI技術,將中華古籍資源庫轉換為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台,AI大模型提供古籍和白話文對照翻譯,讓市民看古籍像看白話書籍一樣簡單容易。此外,AI技術還支持古籍簡體、繁體轉化,豎、橫版轉換閱讀,自動標點和AI深度檢索多種功能。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2000冊圖書上架只需10分鐘

目前,AI技術已經開始融入為讀者服務的各個環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每年採購新書約30萬冊,傳統模式下,新書需經過分類、編目、貼標等16道工序才能上架,人工日均處理量不足300冊,上架周期達3周。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如今,圖書館採用「采編圖靈」系統,館內圖書上架前封面掃描、自動貼標等流程全部智慧化。利用這套采編系統,館內最新的2000冊圖書只用了10分鐘就完成了原來需要20天的作業流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小時處理1500冊圖書歸還分揀

浙江圖書館之江館剛剛上新的智慧還書分揀系統,前端還書機快速識別書籍信息完成圖書歸還,隨後圖書被傳輸到分揀車,按分揀規則搬運到指定格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浙江圖書館網絡與數字資源中心主任梅影介紹,該套系統一小時能夠處理1500冊的圖書歸還、分揀,「分揀準確性從原來我們人工要求的95%以上,提升到機器能夠識別的99.8%以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分析閱讀者喜好 實現閱讀書籍個性化推薦

在湖南長沙市圖書館,可通過與AI館員語音對話,續借圖書無需預約、排隊和線上操作,自動跳轉辦理頁面,3秒完成。根據後台借閱記錄,人工智慧可以迅速了解讀者閱讀喜好,動態調配館藏書籍,實現閱讀書籍個性化推薦。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藝術畫作的修復過程通常耗時耗力,但現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數碼技術,修復過程只需數小時!

藝術畫作修復過程過往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年的時間

據外媒報導,多個世紀以來,藝術畫作因磨損和自然老化而出現裂縫、變色和顏料剝落等問題,修復過程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年的時間。然而,結合人工智能的電腦工具能夠通過數碼重建技術,在數小時內完成對藝術畫作的修復。

MIT新技術修復百年名畫

一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開發了一種數碼蒙版技術,他使用荷蘭畫家丁紹恩的作品進行數碼修復。他通過在透明聚合物板上添加斑點、圖案和複製藝術家不同作品元素的方式進行修復,並且在塗上清漆以防止墨水流動後,將這個數碼蒙版覆蓋在修復的畫作上。

使用57314種顏色進行區域填補

在修復過程中,總共使用了57314種顏色進行區域填補。儘管這些顏色並非完全對齊,但卻提高了整體畫作的品質。卡奇金表示,這項技術可以重建和拼接畫作的殘存部分,但使用聚合物板覆蓋畫作也存在爭議,包括是否會影響觀賞體驗,以及是否合適複製畫作的特徵等問題。

整個修復過程只需3.5小時

這項數位重建技術自動識別出5612個修復區域,並且整個修復過程只需3.5小時,比傳統修復技術快了約66倍。此外,聚合物板可以輕易剝離或使用特定溶劑去除,並且不會在原作上留下任何痕跡。

圖片來源:MIT News

圖片來源:MIT News

目前,這項技術僅適用於表面光滑、可以平放的清漆畫作。奧斯陸大學文化史博物館的庫茨克教授表示,這項技術提供了一種比傳統方法更快速、更經濟的方式來修復受損的畫作,不僅擴大了公眾接觸藝術的機會,也讓受損的畫作重新展現在眾人面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