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首個「機械人學校」課程揭秘 一動作練習5萬次務求骨骼添「血肉」

Plastic

Plastic

Plastic

中國首個「機械人學校」課程揭秘 一動作練習5萬次務求骨骼添「血肉」

2025年04月29日 16:00 最後更新:16:23

位於上海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械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簡稱國地中心),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入學」的機械人日以繼夜練習,務求進化至有血有肉的地步。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中心今年7月運作

更多相片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國地中心」位於上海張江模力社區,將於2025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械器人訓練場,聚集了10多家企業百餘台人形和類人形機械人,日夜操練各種動作,獲取資料以實現「進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將學會如何思考

國地中心市場體系總監楊正葉表示,如果說過去業內實現了人形機械人人「骨骼骨架」的活化,那麼今年,隨著多物種的「開源」以及上線,機械人是學會『思考』的開始,或者說『蝶變』的開始。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復刻資料採集員動作

走進國地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資料採集員坐在電腦面前,兩手交替訓練機械人做抓的動作,電腦螢幕上,一個虛擬的人形機械人雙臂「復刻」資料採集員的動作,不斷練習如何「抓」。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採集員每天做600次

產生數據、採集數據、擴增數據、分析數據,是國地中心最基礎的工作。其中一名採集員說: 「一個動作,一名採集員每天要做600次」。對人類而言,「抓」這個動作很簡單,但對機械人學習而言,「抓」的物體的大小形狀、放置角度等,即使有微小的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數據。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人與機械人每天都在練習

在這裡,不管是人還是機械人,每天都在練習:抓拿取放、清潔洞眼,即便是趣味性最強的踢足球機械人,也是在兩個機械人「對戰」的場景中練習前跑、後退、臥倒,後翻起身,進球後振臂等。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練習5萬次後有泛化能力

「每個資料都是不一樣的,當一個動作練習5萬次時,同一類型就有了泛化能力。」楊正葉說,以上文提到的「抓」為例,讓機器人去「抓」一個先前沒有見過的物體,比如一袋感冒沖劑,它會先從資料庫中尋找匹配的抓取方式,如果資料庫中的抓法不行,然後再呼叫其他的抓取方式。從這一步開始,機器人的學習和自我更新能力就會呈現幾何倍增長。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目標突破1000萬條數據收集

楊正葉透露,嚴格來說,訓練基地目前還在調試、整改,一天約能生產2萬至3萬條資料。待到整改結束,預計今年7月將完全投入使用,屆時一天約能產生5萬條數據,預計年內就能突破1000萬條真機數據的收集。

美國艾奧瓦州1隻母雞近日迷路,竟然走到「水牛城狂野雞翼」 (Buffalo Wild Wings) 連鎖餐廳門口,幸好動物救援人員及時趕到,母雞逃過一劫。

行錯路險進死門關

據外媒報道,艾奧瓦州動物救援聯盟 (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表示,幽默地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隻雞顯然走錯路了」。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arliowa) 分享的帖子

與救援人員繞著餐廳追逐

這隻可憐又迷路的母雞出現在德梅因市 (Des Moines),當地一間水牛城狂野雞翼餐廳門口,看似還想進入,路過民眾發現後感到困惑,擔心牠會成為餐桌上的美食,馬上通報動物救援部門。公開照片可見,動物救援組織人員耐心地繞著餐廳追捕這隻雞,最終將牠安全帶走。

FB圖片@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FB圖片@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尚未公開讓民眾領養

艾奧瓦州動物救援聯盟指出,母雞狀況良好,正接受妥善照顧,目前尚未開放民眾領養。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表達不同看法,有人說「到底怎麼會出現在那」、「這看起來像是一隻產蛋母雞,差點被送去屠場」。

FB圖片@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FB圖片@Animal Rescue League of Iowa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