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審計署:部分職津計劃申請處理時間長 最多逾時331個工作日 

社會事

審計署:部分職津計劃申請處理時間長 最多逾時331個工作日 
社會事

社會事

審計署:部分職津計劃申請處理時間長 最多逾時331個工作日 

2025年04月30日 13:23 最後更新:15:07

新一份審計報告審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情況,發現部分申請處理時間較長,逾時日數最多的個案涉及331個工作天。職津辦解釋,需時較長是基於申請人過往獲批的職津申請正接受特別調查或內部覆核。

審計署

審計署

報告指出,在處理不獲批申請方面有可改善之處。署方檢視2022/23年度至去年9月期間相關數據,審查了15宗不獲批申請,發現約六成、即9宗不獲批原因為「不獲批(沒有回應)」,當中5宗已回覆職津辦,但申請最終不獲批,因為提供的證明資料等未能滿足職津辦要求。

另外,報告亦發現職津計劃在2018/2019年度至去年9月展開的特別調查個案中,最長處理時間為1301天、即3.6年,平均為210天。至於尚在進行的特別調查個案,由個案展開日至去年9月,最長相隔1221天、即3.3年,平均為231天。

審計署亦留意到,歷年來少數族裔申請人的不獲批比率平均約一成,持續高於整體不獲批比率平均5.6%。署方認為職學處需要查明少數族裔職津申請人不獲批比率較高原因,提供相應協助。

署方同時建議職學處需要縮短特別調查個案的處理時間,繼續採取措施協助申請人理解申請資格,審慎計算住戶資產,並為計劃訂定及公布衡量服務表現準則。

財政預算案提出,審計署將為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辦工作坊,強化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的理念。

審計署

審計署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在一個電視節目說,正籌備相關工作,新一份審計報告提出有關應用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建議,因此希望工作坊內容貼地,分享最新案例,有待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完成聆訊,目標今年第三季或第四季推出工作坊,與所有受資助機構或政府部門高層分享。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資料圖片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資料圖片

林智遠指出,相信科技應用有助政務和民生工作,如果可以加強效率和節省成本,應加強使用,署方會加強檢視不同部門有否善用人工智能或電腦科技取代人手。

政府總部。資料圖片

政府總部。資料圖片

他又指,處理大量的數據工作適合使用人工智能,不排除加強使用人工智能後,審計署的衡工量值報告可以做得更多和更深入,但同時會保持獨立性和機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林智遠又說,國家安全有助營造穩定的發展環境,預計新法例下部門和機構需時適應,審計署會協助加強執行,推動相關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