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強如美國也鬥不過中國,其他人呢?

博客文章

強如美國也鬥不過中國,其他人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強如美國也鬥不過中國,其他人呢?

2025年05月16日 18:51 最後更新:05月21日 22:23

中美快速達成貿易協議,舉世震驚,外界完全想不到美國面對中國,會轉軚轉得這樣快。事件的震波還在擴散中,各國都在重估美國,也要重估中國。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社論直指「特朗普敗了,這更像是投降。」而《法國世界報》寫道:「中國是如何讓特朗普屈服的?」《法國世界報》認為中美協議是中國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北京做對了4件事讓美國屈服,包括:1.稀土出口許可機制;2.中國人凝聚起來抗美;3. 中國經濟的韌性;4.押寶美國頂不住民怨。

美國之敗,除了之前威脅說「誰敢報復就要承擔後果」的恐嚇,完全作廢之外,中美的協議也樹立了一個平等對待的先例,「對等關稅」中美兩國各徵10%。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反加徵美國「對等關稅」。

總結中美貿易談判,中國打出漂亮的勝仗。強如美國,面對中國都佔不到便宜,其他人想和中國對抗,就真是天真了。

近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到了澳門視察,喊話港澳的工商界。夏寶龍強調,「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哪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是依託祖國。沒有祖國的強大,哪來企業的發展。沒有國家的堅強後盾,就沒有企業的根。」

夏寶龍又講到,針對霸權行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一種就是軟骨頭,「下跪」求饒,主動獻上「投名狀」的有之,鼓吹「商人純逐利」而不顧國家利益的有之,這樣的人必為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所不齒。另一種是硬骨頭,挺身而出,堅決鬥爭,展現出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夏主任的講話,令人想起長和出售港口的交易。強如美國,都難令中國屈服,其他人又如何可以叫中國屈從呢?

特朗普一直說要拿回巴拿馬運河。特朗普要在3月5日向國會發表演講,美國貝萊德集團為首的財團在趕及在特朗普講話前,宣布達成收購長和包括巴拿馬兩個港口的43個碼頭的交易。

特朗普結果在美國國會上表示:「我的政府將收回巴拿馬運河,我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就在今天,一家美國大公司宣布他們將購買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以及與巴拿馬運河和其他幾條運河有關的許多其他設備。」

一家公司面對特朗普的大棒,本能反應想下跪求饒,並不出奇。但如今中國自己做出了榜樣,對美國根本不用下跪,你夠硬,她也奈不了你什麼何。這值得所有面對美國壓力的人重新反思。

就在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長和在5月13日發聲明指出,港口交易絕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規的情況下進行。

不要以為事件就此完結,看來爭持還在繼續。國家商務部在5月16日例行記者上講到長和出售港口事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長和集團出售港口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希望有關企業對此保持清醒認識,審慎行事。

這次是商務部首次公開評論長和計劃出售港口事件。商務部的評論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之前的聲明多了兩句,表示「希望有關企業對此保持清醒認識,審慎行事」,很明顯有勸說長和及其交易對手貝萊德及地中海航運集團收手之意。

這裏有兩杯酒,一杯敬酒,一杯罰酒。國家想這個交易的各方知難而退,如敬酒不飲,最後國家監管總局很可能判定交易違返國家反壟斷法,違法就不能交易,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美倫敦貿易談判結束,特朗普一則帖文一度嚇壞市場。

事緣中美倫敦結束會談之後,只是聲稱達成框架協議,並沒有公布協議內容,美方話要等候總統特朗普批准。特朗普就按他的常態,將他自己的「真相社交」社媒的帳號當作發布美國政策的平台,他昨日在「真相社交」上發帖說,「我們已和中方達成協議,只等待習主席和我最後批准。中國將向美國全面提供磁鐵及任何我們需要的稀土,相對地美國會向中國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包括容許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留學(這是我本來就認為是好的),我們(美國)可以拿到55%的關稅,中國可以拿到10%,大家的關係非常好」。

特朗普的帖文一出,馬上惹起市場關注,因為他提到向中國徵收55%的關稅,令人懷疑是不是美國又要提高關稅,因為上次日內瓦談判,中美雙方同意退到4月2日開徵對等關稅時的狀況,然後所謂對等關稅只是各自徵收10%,由於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前,已經徵收中國20%的「芬太尼關稅」,所以美國是徵收中國的30%關稅,而中國對美國是徵收10%的關稅。

特朗普這個突然出現的「55%關稅」的說法,惹起市場再加稅的疑慮。不過後來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的時候就澄清,另外25%關稅是指在特朗普上任政府時已經加徵的關稅。換言之,特朗普是專挑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宣傳,誇大自己的政績,卻引起市場的無謂擔憂。

特朗普另一個誇大的地方,是說到美國在這次談判上沒有什麼讓步,只是放寬中國學生去美國學習,而中國就同意再供應稀土和稀土磁鐵,這個說法同樣誤導。要留意,特朗普的語言藝術是說,美方會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然後只提到留學生一項,其實美方應該同意了更加多的事情。

回看這次中美爭拗的緣起,在兩個多星期前特朗普突然發帖,說中國違約,後來美國官員吹風指中國不供應稀土,特別是稀土磁鐵給美國。但國家商務部後來就發表聲明,強烈反駁中國違約的說法,當中提到美方在日內瓦談判之後,至少做過3個小動作,包括一、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EDA);二、向外國發警告指華為的人工智能昇騰芯片不安全;以及三、限制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

而中國控制稀土磁鐵出口,相信是回應美國這些在日內瓦會議後針對中國的升級行為,估計這次倫敦會議就是雙方各自取消日內瓦會議之後升級的行動。換言之,美方不單是撤銷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還會移除其他針對中國的新增舉措。

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中方最快會在兩國元首確認框架協議的一個星期之內,恢復用於電動車、 風力發電機、電子銷售產品和軍事裝備的稀土供應。而美國除了撤銷對中國留學生簽證限制之外,還會放寬對華出口用於生產塑料的乙烷,及飛機引擎與相關零部件等新增的針對措施。

《華爾街日報》更加爆料指,中方決定恢復對美國稀土供應只是半年,作為今後中美持續談判的籌碼,並非長期供應。換言之,如果中美最後未能達成全面協議的話,中國又會再停供稀土。

可以這樣總結:第一,在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之後,美國繼續不斷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零星行為,在上屆政府,美國已經有這種習慣,一方面談,一方面搞。在拜登政府任內,中國會採取容忍態度,但中國現在不忍了,一見到美國搞事,就馬上停供稀土,最後在這次倫敦談判成功叫停美國新增針對中國的措施。

第二,特朗普報喜不報憂,誇大了美方獲得的東西,但提也沒提中國供應稀土的限期只是6個月,這就是懸掛在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美若最後達不成終極協議,懸劍就會劈下。

第三,即使中美在倫敦達成框架協議,但是兩國的競爭態勢仍然持續,中美在關鍵領域裏面仍然會互相卡壓,例如美國仍然會限制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英偉達的H20芯片供應給中國。

而《人民日報》最近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訪問,特別提到他說,「中國芯片雖然落後美國一代,但是透過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就可以解決那些問題」。這個也是擺出一個明顯的態勢,既然華為的昇騰910C芯片,已經追上英偉達的芯片,中國也無懼美國斷供高階人工智能芯片,反而借勢增強國產化,希望推動昇騰芯片,成為可以和英偉特競爭的對手。這正好是借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自立自強的好時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