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之夜」康城舉行吸引逾800名環球電影人 助擴展國際商業網絡開拓跨國合作機遇

社會事

「香港之夜」康城舉行吸引逾800名環球電影人  助擴展國際商業網絡開拓跨國合作機遇
社會事

社會事

「香港之夜」康城舉行吸引逾800名環球電影人 助擴展國際商業網絡開拓跨國合作機遇

2025年05月19日 22:21 最後更新:23:07

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創產業發展處、電影發展局及貿發局合辦的「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於5月13至24日在康城影展舉行,推廣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角色,並提升香港電影的國際知名度。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重點活動之一「香港之夜」上周六在康城Majestic Beach舉行,吸引超過800名環球製片人、導演、演員、發行商、買家及電影機構代表出席,為業界人士提供交流機會以擴展國際商業網絡,開拓跨國合作機遇。

更多相片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香港電影《風林火山》獲選入圍今屆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並於影展期間舉行世界首映,該電影的導演麥浚龍、演員古天樂和高圓圓亦出席「香港之夜」,與一眾嘉賓交流。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Hong Kong Cinema @ CANNES 2025」

大會在康城影展市場設立香港館,匯聚多間香港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活動期間,參展商展示多部最新及即將上映的製作。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今年活動突顯了香港電影及本地創意產業的活力,以及對業界發展的信心,透過鼓勵企業間的業務交流和提升業界整體的參與,希望推動更多國際合作,鞏固香港作為文化及商業交流樞紐的獨特地位。

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聯合公佈最新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顯示,大灣區企業當前的營商表現在美國「解放日」關稅衝擊後仍具韌性,主要受惠於提前安排的訂單及生產活動。同時,企業在季內對未來展望持審慎態度,整體預期有所放緩但仍屬正面。

第二季「現狀」指數輕微下跌至 53.1,較第一季的 53.5 略為回落。指數細項的分項表現印證提前安排訂單的說法,其中「生產/銷售」是八個主要子指數中表現最強的項目,不論是絕對值(57.1,為一年來最高)或變幅(+4.2 點)均居首位。其他錄得增幅的子指數包括「固定資產投資」(+2.0 點)、「利潤」(+1.1 點)及「原材料庫存」(+0.1點)。

另一方面,「預期」指數由第一季的 54.3 下跌至第二季的 52.0,為自 2022 年第四季以來最低水平,但仍高於 50 的中性水平。子指數普遍錄得跌幅,除「產能利用率」外,八個預期子指數中有七項錄得下跌。季內跌幅最大的分別是「融資規模」(-5.1 點)、「成品/服務價格」(-4.8 點)及「生產/銷售」(-2.6 點)。

按行業劃分,「創新和技術」表現最佳,「現狀」及「預期」分別上升 6.3 點及 5.5 點。「製造和貿易」短期表現具韌性(分別下跌 0.4 點及 2.1 點),顯示製造商在美國關稅實施前忙於處理急單。儘管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效,「零售和批發」仍分別下跌 1.0 點及 4.1 點。

大灣區城市中,香港與廣州表現同樣錄得下跌。季內,香港錄得較大跌幅,「現狀」及「預期」分別下跌 9.8 點及 10.5 點,多少反映香港對外圍因素較敏感,以及本地消費疲弱。廣州的「現狀」及「預期」則分別下跌 9.3 點及 6.3 點。相比之下,深圳則受科技行業帶動,在「製造和貿易」、「零售和批發」和「創新和技術」行業的指數對比上一季度均明顯改善。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巴士的報記者攝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巴士的報記者攝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關稅不確定性推動了大量訂單及生產在第二季度加快出貨,同時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展望未來,調查結果顯示,在整體商業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尤其是關稅豁免期屆滿後的貿易政策發展,大灣區企業因此對下半年持更審慎態度。此外,香港今年第一季的經濟穩步擴張,考慮到外部相關的經濟活動對本地經濟佔比龐大,國際貿易及關稅政策去向對香港至關重要。」

主題問題方面,僅約 10%的受訪者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對其業務造成實質直接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關稅暫緩及豁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衝擊,可見維持中美貿易休戰十分重要,也凸顯了在第三季迅速敲定其他雙邊貿易協議的必要性。

在營商影響方面,41%的受訪者表示因美國加徵關稅,將延遲落實業務計劃。其他主要影響包括「物流或海關流程嚴重受阻,變數太多難以應對」(35%),以及「生意流失,客戶轉投其他較少受關稅影響的市場」(30%)。同時,32%的受訪者表示會增加內銷,是最常見應對美國關稅衝擊及相關不確定性的方式。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雖然調查是在 4 月美國『解放日』對全球多國提高關稅後不久進行,並未涵蓋近期的所有發展,但調查結果顯示,大灣區企業具備韌性,可應對美國關稅措施帶來的影響。約 75 至 80%的大灣區企業表示受到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主要是與業務計劃延遲落實及物流受阻有關。」

「面對美國貿易政策進入新時代,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拓展內銷市場,並把業務擴展至區內其他主要市場,特別是東盟地區,這也凸顯出中國內地及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促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聯繫的重要。」

GBAI 是市場首個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營商景氣進行的前瞻性季度調查,以分析區內營商氣氛及跨城市、跨行業之間的協同效應。渣打與貿發局合作,每季訪問逾 1000 家大灣區企業,涵蓋製造及貿易、零售及批發、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創新科技行業,並根據所收集的數據編製出指數,有助投資者及企業了解大灣區最新的營商環境、評估未來表現並制定市場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