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近日公布了一件罕見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始祖鳥具有真正的動力飛行能力。
被視為鳥類和恐龍之間重要的過渡物種
據CNN報導,始祖鳥被視為鳥類和恐龍之間重要的過渡物種,生存距今約1億5000萬年,目前僅有14個化石標本。大多數標本不完整且遭到壓碎,限制了對其飛行能力的研究。這個新標本保存完好,骨骼是立體的,並保留了珍貴的軟組織痕跡,為科學家提供了珍貴的細節信息。
An uncrushed and nearly-complete fossil marks the 14th Archaeopteryx found to date, and it has a lot to say. https://t.co/a6MD322AgQ
— IFLScience (@IFLScience) May 21, 2025
始祖鳥化石中首次發現了「三列羽」
研究團隊利用紫外線和電腦斷層掃描(CT)技術,在始祖鳥化石中首次發現了「三列羽」(tertials),這是一組長在肱骨上的羽毛,對現代鳥類的動力飛行至關重要。以往科學界僅能根據骨骼推測其存在,而這次的研究直接證實了始祖鳥具有支持飛行的羽毛結構。
Glad to see the formal description of the Chicago specimen of #Archaeopteryx finally out in @nature.com! Troodontid and early bird features in the palate and evidence of tertiary feathershttps://t.co/jmnTWiMrp0
— Matteo Fabbri (@tetaneuron) May 14, 2025
此外,化石中的腳趾鱗片形態顯示,始祖鳥可能像現代鴿子一樣在地面覓食;口腔骨骼則顯示早期鳥類頭骨靈活運動的演化跡象,即顱動性(cranial kinesis),有助於鳥類更靈活地使用喙部。
揭示鳥類飛行能力的起源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兼研究負責人歐康娜(O’Connor)表示,這個標本是她見過保存最完整且細節最豐富的始祖鳥化石。「這是演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它連結了恐龍和現代鳥類的血統,並揭示了鳥類飛行能力的起源。」

圖片來源: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可能僅能進行短距離飛行
專家指出,雖然始祖鳥具有飛行羽毛,但可能僅能進行短距離飛行,因為缺乏現代鳥類特有的飛行肌肉和胸骨結構。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生物科學教授查普曼博士認為,這個標本展示了恐龍向鳥類轉變過程中的關鍵細節,並強調化石應優先用於科學研究,以免錯失重要的演化資訊。
這件始祖鳥化石的研究不僅解答了長久以來的飛行謎團,也預示著將來將揭露更多鳥類演化的祕密。歐康娜表示,團隊正在持續分析更多細節,期待帶來更多令人驚喜的發現。

圖片來源: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