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率領外國駐港領團和商界代表參訪大灣區,為期4天的大灣區之行圓滿落幕,外國商會代表稱,對是次行程俱予以高度評價。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完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天沐琴台規劃展覽館及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地的考察後,參訪團今(6月6日)日結束,成員下午返港。歐洲商會主席Inaki Amate對行程給予高度評價,直言「這次考察應成為每位香港居民的必修課(This trip should be compulsory for anyone living in Hong Kong)」。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Inaki Amate將珠海類比越南的峴港和西班牙的馬拉加,讚賞大灣區城市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規劃建設,「隨處可見的公園綠地與休閒空間」。面對大灣區城市群激烈的競爭,Inaki Amate認為香港雖然現有的法治體系和國際化社區仍是顯著優勢,但在未來發展道路上仍需深入思考如何強化核心競爭力。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英國商會主席Jeremy Sheldon則說,注意到幾乎每家參訪企業都在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若18個月後再訪,必定會看到全新的景象。」對於香港在當中的角色,Jeremy Sheldon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憑借其專業服務、國際網絡等「軟實力」,協助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也表示,香港平台能協助外國企業克服進入大灣區市場時面臨的語言和文化障礙。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孟加拉駐廣州總領事Shah Mohammad Tanvir Monsur亦觀察到中國產業鏈融合程度之深。他說例如華南港口群說明,中國如何以最低成本實現高質量產品的全球化供應,「中國至少在未來數十年內將保持全球製造業領導地位。」他認為大灣區在AI+農業、智能醫療等領域已形成顯著競爭優勢,並透露孟加拉企業正積極尋求與大灣區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機會。

巴士的報記者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