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以其複雜的歌聲和群體行為聞名。科學家近日首次詳細記錄到座頭鯨與人類友好互動時,牠們會特意吹出「泡泡圈」的奇特行為,為非人類物種的創造力提供了罕見的洞見。
11隻座頭鯨製造了39個泡泡圈
據《IFLScience》報導,美國SETI研究所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科學家共同進行了這項研究,在全球多個海域(包括夏威夷、多明尼加及美國大西洋沿岸等地)觀察並記錄了11個獨立事件,共11隻座頭鯨製造了39個泡泡圈。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泡泡圈並非在捕食或打鬥時出現,而是在座頭鯨顯得相當放鬆時製造,且常在接近船隻或游泳者後才這麼做。
"We’ve now located a dozen whales from popul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 majority of which have voluntarily approached boats and swimmers blowing bubble rings during these episodes of curious behavior." https://t.co/qFeb6RMTKw
— IFLScience (@IFLScience) June 9, 2025
座頭鯨對船隻和人類游泳者表現出好奇和友善
該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海洋野生動物攝影師弗雷迪安尼(Jodi Frediani)表示,座頭鯨對船隻和人類游泳者表現出好奇和友善,多數情況下牠們會主動靠近並吹出泡泡圈。在一些「好奇互動」事件中,這些座頭鯨甚至專注於人類而忽略同伴,有的泡泡圈甚至部分環繞了泳客。
Scientists photograph whales blowing ‘bubble smoke rings’ to communicate with humans https://t.co/NwE2F38mZs #EarthDotCom #EarthSnap #Earth
— Earth.com (@EarthDotCom) June 8, 2025
具有精細的運動控制能力
科學家的分析發現,至少有一隻座頭鯨僅用單邊鼻孔就製造出泡泡圈,顯示這些大型哺乳動物具有精細的運動控制能力。與海豚在吹泡泡圈前會有明顯準備動作不同,座頭鯨的動作則顯得流暢而突然。研究團隊推測,座頭鯨可能在進行「有目的的玩耍」,這種行為有助於測試環境和對方的反應,也可能是一種跨物種連結的方式。
##HumpbackWhales have been observed creating large bubble rings during friendly encounters with humans, suggesting a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form of play or #Communication. @SETIInstitute @thePeerJ https://t.co/v3yDCbmd7h https://t.co/2lgJS8dAdI
— Phys.org (@physorg_com) June 6, 2025
SETI研究所的科學家道爾(Dr. Laurance Doyle)認為,這一發現對搜尋外星智慧生命具有啟示意義,因為它支持了「智慧生命會對接觸感興趣並主動嘗試聯繫」的假設。共同主要作者夏普(Dr. Fred Sharpe)也指出,座頭鯨似乎試圖透過吹泡泡圈與人類進行有趣的互動或某種形式的溝通。
首次在鬚鯨類中得到充分記錄的案例
雖然海豚和白鯨也曾被觀察到會製造泡泡圈,但這是首次在鬚鯨類中得到充分記錄的案例。先前在無人類在場的無人機調查中並未發現泡泡圈,暗示此行為可能是針對人類。

海洋哺乳動物科學期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