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倫敦貿易談判結束,特朗普一則帖文一度嚇壞市場。
事緣中美倫敦結束會談之後,只是聲稱達成框架協議,並沒有公布協議內容,美方話要等候總統特朗普批准。特朗普就按他的常態,將他自己的「真相社交」社媒的帳號當作發布美國政策的平台,他昨日在「真相社交」上發帖說,「我們已和中方達成協議,只等待習主席和我最後批准。中國將向美國全面提供磁鐵及任何我們需要的稀土,相對地美國會向中國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包括容許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留學(這是我本來就認為是好的),我們(美國)可以拿到55%的關稅,中國可以拿到10%,大家的關係非常好」。
特朗普的帖文一出,馬上惹起市場關注,因為他提到向中國徵收55%的關稅,令人懷疑是不是美國又要提高關稅,因為上次日內瓦談判,中美雙方同意退到4月2日開徵對等關稅時的狀況,然後所謂對等關稅只是各自徵收10%,由於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前,已經徵收中國20%的「芬太尼關稅」,所以美國是徵收中國的30%關稅,而中國對美國是徵收10%的關稅。
特朗普這個突然出現的「55%關稅」的說法,惹起市場再加稅的疑慮。不過後來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的時候就澄清,另外25%關稅是指在特朗普上任政府時已經加徵的關稅。換言之,特朗普是專挑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宣傳,誇大自己的政績,卻引起市場的無謂擔憂。
特朗普另一個誇大的地方,是說到美國在這次談判上沒有什麼讓步,只是放寬中國學生去美國學習,而中國就同意再供應稀土和稀土磁鐵,這個說法同樣誤導。要留意,特朗普的語言藝術是說,美方會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然後只提到留學生一項,其實美方應該同意了更加多的事情。
回看這次中美爭拗的緣起,在兩個多星期前特朗普突然發帖,說中國違約,後來美國官員吹風指中國不供應稀土,特別是稀土磁鐵給美國。但國家商務部後來就發表聲明,強烈反駁中國違約的說法,當中提到美方在日內瓦談判之後,至少做過3個小動作,包括一、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EDA);二、向外國發警告指華為的人工智能昇騰芯片不安全;以及三、限制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
而中國控制稀土磁鐵出口,相信是回應美國這些在日內瓦會議後針對中國的升級行為,估計這次倫敦會議就是雙方各自取消日內瓦會議之後升級的行動。換言之,美方不單是撤銷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還會移除其他針對中國的新增舉措。
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中方最快會在兩國元首確認框架協議的一個星期之內,恢復用於電動車、 風力發電機、電子銷售產品和軍事裝備的稀土供應。而美國除了撤銷對中國留學生簽證限制之外,還會放寬對華出口用於生產塑料的乙烷,及飛機引擎與相關零部件等新增的針對措施。
《華爾街日報》更加爆料指,中方決定恢復對美國稀土供應只是半年,作為今後中美持續談判的籌碼,並非長期供應。換言之,如果中美最後未能達成全面協議的話,中國又會再停供稀土。
可以這樣總結:第一,在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之後,美國繼續不斷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零星行為,在上屆政府,美國已經有這種習慣,一方面談,一方面搞。在拜登政府任內,中國會採取容忍態度,但中國現在不忍了,一見到美國搞事,就馬上停供稀土,最後在這次倫敦談判成功叫停美國新增針對中國的措施。
第二,特朗普報喜不報憂,誇大了美方獲得的東西,但提也沒提中國供應稀土的限期只是6個月,這就是懸掛在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美若最後達不成終極協議,懸劍就會劈下。
第三,即使中美在倫敦達成框架協議,但是兩國的競爭態勢仍然持續,中美在關鍵領域裏面仍然會互相卡壓,例如美國仍然會限制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英偉達的H20芯片供應給中國。
而《人民日報》最近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訪問,特別提到他說,「中國芯片雖然落後美國一代,但是透過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就可以解決那些問題」。這個也是擺出一個明顯的態勢,既然華為的昇騰910C芯片,已經追上英偉達的芯片,中國也無懼美國斷供高階人工智能芯片,反而借勢增強國產化,希望推動昇騰芯片,成為可以和英偉特競爭的對手。這正好是借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自立自強的好時機。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