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博客文章

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5年06月12日 19:54 最後更新:20:11

中美倫敦貿易談判結束,特朗普一則帖文一度嚇壞市場。

事緣中美倫敦結束會談之後,只是聲稱達成框架協議,並沒有公布協議內容,美方話要等候總統特朗普批准。特朗普就按他的常態,將他自己的「真相社交」社媒的帳號當作發布美國政策的平台,他昨日在「真相社交」上發帖說,「我們已和中方達成協議,只等待習主席和我最後批准。中國將向美國全面提供磁鐵及任何我們需要的稀土,相對地美國會向中國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包括容許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留學(這是我本來就認為是好的),我們(美國)可以拿到55%的關稅,中國可以拿到10%,大家的關係非常好」。

特朗普的帖文一出,馬上惹起市場關注,因為他提到向中國徵收55%的關稅,令人懷疑是不是美國又要提高關稅,因為上次日內瓦談判,中美雙方同意退到4月2日開徵對等關稅時的狀況,然後所謂對等關稅只是各自徵收10%,由於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前,已經徵收中國20%的「芬太尼關稅」,所以美國是徵收中國的30%關稅,而中國對美國是徵收10%的關稅。

特朗普這個突然出現的「55%關稅」的說法,惹起市場再加稅的疑慮。不過後來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的時候就澄清,另外25%關稅是指在特朗普上任政府時已經加徵的關稅。換言之,特朗普是專挑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宣傳,誇大自己的政績,卻引起市場的無謂擔憂。

特朗普另一個誇大的地方,是說到美國在這次談判上沒有什麼讓步,只是放寬中國學生去美國學習,而中國就同意再供應稀土和稀土磁鐵,這個說法同樣誤導。要留意,特朗普的語言藝術是說,美方會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然後只提到留學生一項,其實美方應該同意了更加多的事情。

回看這次中美爭拗的緣起,在兩個多星期前特朗普突然發帖,說中國違約,後來美國官員吹風指中國不供應稀土,特別是稀土磁鐵給美國。但國家商務部後來就發表聲明,強烈反駁中國違約的說法,當中提到美方在日內瓦談判之後,至少做過3個小動作,包括一、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EDA);二、向外國發警告指華為的人工智能昇騰芯片不安全;以及三、限制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

而中國控制稀土磁鐵出口,相信是回應美國這些在日內瓦會議後針對中國的升級行為,估計這次倫敦會議就是雙方各自取消日內瓦會議之後升級的行動。換言之,美方不單是撤銷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還會移除其他針對中國的新增舉措。

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中方最快會在兩國元首確認框架協議的一個星期之內,恢復用於電動車、 風力發電機、電子銷售產品和軍事裝備的稀土供應。而美國除了撤銷對中國留學生簽證限制之外,還會放寬對華出口用於生產塑料的乙烷,及飛機引擎與相關零部件等新增的針對措施。

《華爾街日報》更加爆料指,中方決定恢復對美國稀土供應只是半年,作為今後中美持續談判的籌碼,並非長期供應。換言之,如果中美最後未能達成全面協議的話,中國又會再停供稀土。

可以這樣總結:第一,在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之後,美國繼續不斷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零星行為,在上屆政府,美國已經有這種習慣,一方面談,一方面搞。在拜登政府任內,中國會採取容忍態度,但中國現在不忍了,一見到美國搞事,就馬上停供稀土,最後在這次倫敦談判成功叫停美國新增針對中國的措施。

第二,特朗普報喜不報憂,誇大了美方獲得的東西,但提也沒提中國供應稀土的限期只是6個月,這就是懸掛在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美若最後達不成終極協議,懸劍就會劈下。

第三,即使中美在倫敦達成框架協議,但是兩國的競爭態勢仍然持續,中美在關鍵領域裏面仍然會互相卡壓,例如美國仍然會限制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英偉達的H20芯片供應給中國。

而《人民日報》最近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訪問,特別提到他說,「中國芯片雖然落後美國一代,但是透過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就可以解決那些問題」。這個也是擺出一個明顯的態勢,既然華為的昇騰910C芯片,已經追上英偉達的芯片,中國也無懼美國斷供高階人工智能芯片,反而借勢增強國產化,希望推動昇騰芯片,成為可以和英偉特競爭的對手。這正好是借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自立自強的好時機。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阮民安與智商稅

 

在這個騙子充斥的年代,受騙是在交智商稅。人被騙第一次是教訓,第二次是模式,第三次是自己的選擇了。

黃色藝人阮民安,都可以說是一個經典。最近他在超市盜竊140多元的貨品,被警方截查時「斷正」,保釋外出候審,當日還在Facebook上發帖,大言不慚留言說,「記.得.拎.單」,說到好像他是付了錢,但因沒有「拎單」而被警員「老屈」那樣。最後他在周三缺席聆訊,然後再在Facebook發帖,證實已流亡海外。

阮文安還很高興地留言,「我唔係唔記得上庭,係我從來無諗過要上庭。」他當日「記.得.拎.單」的留言,又是什麼概念?這種人講大話講到這個地步, 面不紅氣不喘,都可以說是一個經典。難怪網上留言一邊倒譏諷他,有網民說,「為一宗140元的盜竊案而着草,你都算經典」、「另外一個弱智版零元購」。

阮民安如今還在facebook上大放厥詞,要搞一個「壞人大家庭,一齊玩大佢,對抗港共」云云。再擺出一個圈錢騙局,又看看有多少傻人一而再、再而三入局。

阮文安行騙往跡最出彩的一次就是在2023年,利用社交媒體帳號,訛稱一名暴動少女「A小妹妹」遭遇困境,賣曲奇餅爲她籌款。但警方調查後發現,那個所謂「A小妹妹」,只是他虛構的人物,阮民安暗地裡用小舅的銀行戶口收取捐款之後,再將款項轉入自己戶口,甚至轉入馬會的戶口賭馬,結果因爲煽動和洗黑錢被判囚26個月。

不過,阮民安坐完牢仍不知悔改,繼續在網上招集信徒,不斷向支持者歛財。

回想幾年前那場這場政治狂潮,令很多人忽然民主,阮民安作爲一個中年藝人,星途黯淡,恐怕民主理論的書也沒有讀過一兩本,但見到潮流時興,就撲出來做「民主鬥士」,開口「毅進仔」, 埋口「死黑警」,召集激進信徒,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後不斷實現各種歛財大計。

在那個年代,忽然民主的人很多。幾年前我和一個大學副教授聊起,他說近年大學湧現很多「民主副教授」,大家鬥激。這些人過去不見他信什麼民主理論,但是就忽然激進,比政治系那些副教授還激進十倍。

這背後其實蘊藏着一個生存邏輯,因為大學會要求學生評核老師,如果老師教的課堂不受歡迎,教的課報讀人少,再加上學生對他的教學評核分數很低,約滿就有續約危機。所以扮激進,就是一種生存之道。最重要是貨比三家,較同僚激進,確保自己的課有更加多人報讀,就可以生活無憂。至於個人是否真的相信那套「勇武理論」、「本土主義」,都是後話了。

這根本就是一種Marketing(市場推廣),誠實一點的靠激進形象來包裝自己,吸引客戶;賤格一點的就透過激進包裝,搞出一個又一個的「掠水大計」,含笑收取信徒的智商稅。

在騙徒充斥的年代,我們難免受騙,但是就不要被騙第二次、第三次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