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警「犁庭掃穴」搗破油麻地製毒中心 檢各式毒品拘一人

社會事

警「犁庭掃穴」搗破油麻地製毒中心 檢各式毒品拘一人
社會事

社會事

警「犁庭掃穴」搗破油麻地製毒中心 檢各式毒品拘一人

2025年06月14日 16:38 最後更新:17:32

警方在油麻地搗破一個製毒中心,檢獲各種形態的懷疑可卡因、大麻花、含大麻油電子煙及懷疑迷姦水等,拘捕一名58歲本地男子。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第二隊督察李凱正。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第二隊督察李凱正。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第二隊督察李凱正表示,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人員於「犁庭掃穴」反罪惡行動期間,經過深入調查及分析後,於6月13日下午,在登打士街與廣華街交界的一幢私人住宅大廈內展開反毒品行動,搗破一個懷疑生產可卡因的製毒中心,並以涉嫌「製造危險藥物」及「販運危險藥物」罪名拘捕一名58歲本地男子。該名男子現正被扣留作進一步調查,行動仍在進行中。

更多相片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第二隊督察李凱正。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第二隊督察李凱正。

行動期間,警員先於該名男子所租用單位的外圍進行埋伏,當男子離開單位時,警員即表露身份並上前截查,並於其腰間搜出一個透明可再封膠袋,內藏約13克懷疑為霹靂可卡因的毒品,警員隨即將其拘捕。

其後,警員押解被捕男子返回單位進行搜查,於該單位內發現多件可用以將粉狀可卡因轉化為霹靂可卡因的工具,包括電磁爐、鍋具、發大粉、包裝工具如封條機,以及大量全新的可再封膠袋等。同時,警員亦於現場搜獲約121克懷疑粉狀可卡因,以及290克懷疑霹靂可卡因成品。

此外,單位內亦發現多種懷疑危險藥物,包括約80支懷疑含有可卡因的捲煙、約220克懷疑大麻花、15支懷疑內含大麻油的一次性電子煙裝置、4支共約300毫克懷疑迷姦水,以及21張懷疑毒郵票。最終,警方以「製造危險藥物」及「販運危險藥物」罪名正式拘捕該名報稱無業的男子,並將於6月16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提醒市民,毒品製造過程中通常會釋出刺鼻氣味,若發現任何處所傳出類似電油或酸性氣味,應提高警覺,如有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是次行動成功搗破一個利用私人住宅單位作掩飾的製毒中心,有效切斷其毒品供應鏈。

警方重申,製毒及販毒均屬極為嚴重罪行,根據《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終身監禁及罰款港幣五百萬元。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警方拘捕兩名男子,涉及7宗「假冒官員」電話詐騙案,7宗案件累計損失金額接近港幣1000萬元。警方指案中尚有一名涉案男子被通緝。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左)及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右)向傳媒簡報案情。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左)及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右)向傳媒簡報案情。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表示,是次偵破的「假冒官員」電話騙案中,警方共拘捕兩名男子,年齡分別為25歲及19歲,分別報稱為大學生及侍應。警方目前正通緝另一名涉案男子。兩人涉及全港至少7宗案件,累計損失金額接近港幣1000萬元。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7宗案件的受害人年齡介乎17歲及71歲,均被詐騙集團以虛構指控及假冒身份手法欺騙,導致重大金錢損失。其中損失金額最高的一宗案件,受害人在短短數日間損失超過港幣460萬元,該名受害人為一名53歲女子,損失的金錢是其本人及家人多年來的積蓄。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李表示,新界南總區刑事部採取情報主導的策略,於騙徒現身犯案期間將其拘捕,成功阻止該案進一步發展,避免更多市民受害。雖然今次詐騙集團的手法和過去的都大同小異,是「換湯不換藥」,但仍以精心包裝及層層設計來誤導受害人。

李續指,受害人首先接獲一通陌生來電,來電初段多為預錄語音,再轉駁至自稱為內地執法機關的「官員」。該等騙徒聲稱受害人的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嫌牽涉一宗內地嚴重詐騙案件,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在詐騙過程中,為增加可信性,騙徒會以案件需保密為由,威脅受害人不得向任何人透露通話內容,否則將即時遭受拘捕或其資產被凍結。騙徒亦會偽造各類官方文件,包括刑事拘捕令及保密令,以進一步增加其說法的可信度。

李稱,詐騙集團更安排同黨與受害人在本港不同酒店會面,聲稱需就案件進行面對面調查。這些同黨接見受害人時穿著整齊,偽裝成公職人員或執法人員出現,並以資產審查等名義,要求受害人當場交付大筆現金。甚至曾有個案顯示,當騙徒認為受害人提供的金額不足時,會直接陪同受害人前往銀行提取現金,或將存款轉帳至指定賬戶。在長時間心理壓力與恐懼下,受害人最終配合於對方要求,交出大筆款項。當受害人表示再無力支付更多金錢時,騙徒便會斷絕聯絡。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李說,此類電話詐騙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新界南總區刑事部透過分析情報及翻查大量閉路電視錄像,鎖定3名涉案男子,並相信他們涉及至少7宗案件。

警方於2025年7月11日展開行動,當日探員發現其中一名疑犯正在葵涌與一名女子會面,該女子懷疑正陷入電話騙局之中。當疑犯取出一份文件準備與該女子簽署「保密協議」時,警方隨即上前拘捕。該女子為一名25歲的大學生,警方即時介入,成功阻止其財產損失,並於疑犯身上檢獲偽造的「保密令」。此外,警方於12日稍早時間亦拘捕另一名19歲男子,現時兩名被捕人正被扣留調查。警方亦正積極追緝第3名涉案男子。根據初步調查結果,3人疑共同參與上述假冒官員電話騙案。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

李指出過往多宗類似案件的手法如出一轍,騙徒通常具備以下3項特徵。首先,騙徒會利用心理操控手法,製造恐慌氣氛,並以「案件保密」為藉口,威脅受害人不得向外人透露任何細節,否則將遭拘捕或凍結資產。其次,騙徒善於利用受害人對法律程序的不熟悉,偽造官方文件及冒充執法人員,令受害人誤信其身份。最後,騙徒會以各種藉口誘使受害人交出金錢,例如要求繳付保證金、配合資產審查等,並聲稱調查結束後將款項退還。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警方相信其中一名被捕人士涉及更多未曝光的騙案。然而,由於部份受害人可能誤信已簽署的「保密令」限制,因而未有報警,警方在此呼籲,倘若市民懷疑自己或親友可能已墮入類似騙局,請盡快與警方聯絡。案件現正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1C隊跟進,查詢電話為3661 1530。

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說,「假冒官員」電話騙案雖然手法層出不窮,但其本質始終如一。廣大市民只要緊記三項核心的防騙原則,便能有效避免墮入圈套。

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

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

首先,切勿接聽來歷不明或具可疑性的來電。須知內地公安或其他執法機關絕對不會以電話方式主動聯絡香港市民,更不會要求市民協助偵查所謂的刑事案件。凡是聲稱來自「公安」或「執法機關」,並指稱市民涉及犯罪的電話,必屬騙局。市民如接獲此類電話,毋須驚慌,只需立即掛線即可。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其次,切勿輕信任何人所提供的資訊。即使對方能準確說出市民的姓名、身分證號碼,甚至展示疑似來自官方的「保密令」或「拘捕令」等文件,也不應貿然相信。這些文件多屬偽造,而騙徒往往利用非法手段獲取市民個人資料,以提高騙局的可信度。因此,無論對方聲稱身份如何,市民切勿輕信,亦不應向陌生人透露更多個人資料。

檢獲的證物。

檢獲的證物。

第三,絕對不應將金錢轉帳至任何可疑帳戶。警方再次重申,無論是本地或海外執法機構,均不會要求市民以繳交保證金來減輕罪責,或以此方式證明清白。任何涉及金錢轉帳的要求,極有可能為騙局的其中一環,市民應提高警覺,堅決拒絕。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左)及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右)展示證物。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李木易(左)及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曹世樑(右)展示證物。

曹世樑續說,在今次行動中,警方亦發現有年輕學生涉案,情況令人關注。踏入暑假,不少青少年會尋找暑期工作,但若誤交損友、貪圖快速賺錢,極容易被犯罪集團招攬參與非法活動,最終誤入歧途,斷送前程。警方嚴正指出,不論涉案者的年齡或參與程度如何,凡觸犯法律,便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絕不姑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