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處正式推行「交通定額罰款通知書」電子化,以電子方式發出違例泊車及違例行車告票,並推出「電子交通告票平台」,方便車主及司機查閱及處理告票。
警方將根據市民向運輸署提供已核實的電子聯絡方式發送電子告票,例如香港流動電話號碼會獲發短訊告票、提供電郵地址則獲發電郵告票,如果違例人士未曾向運輸署提供已核實的電子聯絡方式,警方會繼續以紙本方式發出告票。
電子告票推出初期,警方會「雙軌並行」,違例人士會同時收到電子及紙本告票,但只需使用其中一張告票繳款,並鼓勵市民使用電子告票繳款。
警方同時推出「電子交通告票平台」的專屬網站(www.etrafficticket.gov.hk)及流動應用程式,市民可透過平台查閱告票詳情及使用電子支付方式,例如轉數快、信用卡等繳交罰款。
警方提醒市民所有告票短訊均由「#HKPF-eTT」發出,其他發送人名稱均屬偽冒,短訊及電郵告票均不會附上任何超連結,市民切勿點擊可疑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平台官方網站域名結尾為「.gov.hk」,其他結尾均非政府網站。
在河北省贊皇縣葛溝村,可見到一幅幅描繪香港及澳門地標的壁畫。村的黨支部與中央港澳辦簽署共建協議,港澳辦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協調香港企業捐助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和發展特色產業。
中央港澳辦組織記者到河北省贊皇縣,了解當地扶貧、鄉村振興及產業發展情況。
葛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彩彬指出,當地現時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和大棚蔬菜產業,同時爭取光伏發電項目落地,預計能帶動村的集體收入增加100萬元人民幣。他以紅薯作二次創業為例,透過將傳統農產品加工並包裝成在超級市場出售的紅薯粉,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村的收入,目標將葛溝村打造成「戶戶是股東、人人有股份、個個有就業、年年有分紅」宜居宜業的地方。
郭彩彬說,村內現有35戶「脫貧戶」,會透過監測系統留意村民醫保有否異常,及時了解村民困難,預防他們因病返貧。
有村民的丈夫因腦癌離世,13歲兒子同樣患上腦癌,需要10幾萬元醫療費。在村幹部協調下申請到澳門的慈善基金,得以順利完成手術,她感激所有伸出援手的人士。因要留家照顧兒子,該村民暫時無法外出工作,一家可以每年領取超過2萬元補貼,亦獲政府在教育、健康、就業培訓等方面幫扶,保障基本生活。
郭彩彬說,目標是將葛溝村打造成宜居宜業的地方。(趙嘉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