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學家用基因體掃描技術 發現兩新品種小龍蝦 其一瀕臨滅絕

Plastic

科學家用基因體掃描技術 發現兩新品種小龍蝦 其一瀕臨滅絕
Plastic

Plastic

科學家用基因體掃描技術 發現兩新品種小龍蝦 其一瀕臨滅絕

2025年06月17日 14:30 最後更新:06月19日 09:02

美國研究團隊宣布發現兩種長期被誤認為「信號小龍蝦」(Signal Crayfish)的新物種,因入侵物種與人類活動面臨滅絕危機,亟需保育行動。

人類低估了生物多樣性

《CBC》報道,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奧卡納根小龍蝦 (Okanagan Crayfish) 與「不幸小龍蝦」(Misfortunate Crayfish)。研究合著者、伊利諾大學農業、消費與環境科學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拉森 (Eric Larson) 表示:「全球已有超過600種小龍蝦,現在又多了兩種,顯示我們低估了生物多樣性。」

採用基因體掃描技術

研究歷經多年,團隊觀察到外觀異常的小龍蝦後,採用基因體掃描 (genome skimming) 技術,分析粒線體與核DNA,結合野外採樣與形態學研究,確認這兩種新物種。奧卡納根小龍蝦分佈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美國華盛頓州,不幸小龍蝦則見於俄勒岡州溪流。拉森說:「我們錯認了原生環境中的多種未描述物種。」

入侵物種奪去棲息地

然而,新物種面臨嚴重威脅。入侵物種如「銹色小龍蝦」(Rusty Crayfish)和「強壯小龍蝦」(Virile Crayfish)競爭力強,威脅水生生態。拉森警告:「人類活動,如釣魚誘餌、水產養殖或水族箱棄置,加速入侵物種擴散,引發生態連鎖反應。」不幸小龍蝦因銹色小龍蝦入侵,已喪失大部分棲地,因而得名。

圖片來源: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圖片來源: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為全球生態保育敲響警鐘

拉森強調,入侵小龍蝦難以移除,正逐步取代新物種,為全球生態保育敲響警鐘。他呼籲:「辨識物種是保育第一步,這些小龍蝦需要保護。」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極為特殊的新型「活體建築材料」,由一種既可以3D打印又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活體凝膠構成,能夠從空氣中不斷消耗和保存二氧化碳,效率相當於一棵20年樹齡的松樹。

能實現碳封存目標

綜合外媒報道,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的研究團隊透露,把藍藻 (PCC 7002) 與可3D列印的透明凝膠 (Pluronic F-127) 結合,並誘導藍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碳酸鹽沉澱 (MICP) 反應,讓二氧化碳轉為固體碳酸鹽儲存於材料中,以此實現碳封存目標。

只需陽光及含營養物人工海水

這種光合活體凝膠的藍藻,只需要陽光、富含營養物質的人工海水,以及二氧化碳,即可光合作用生長超過一年,且整個生長過程無需離開材料。研究人員為了確保藍藻能夠長時間存活與高效運作,他們透過3D列印製程優化結構的幾何形狀,增其加表面面積、光穿透力,以此促進營養物質的流動。

瑞士研新型活體環保建築材料 ,不斷消耗和保存二氧化碳, 相當於20年松樹。ETH Zurich網站圖片

瑞士研新型活體環保建築材料 ,不斷消耗和保存二氧化碳, 相當於20年松樹。ETH Zurich網站圖片

吸收礦物熱解後可回收

研究結果顯示,這種光合活體凝膠的每克材料在30天內,可封存2.2到3.1毫克二氧化碳,且存活一年以上 (目前紀錄是400多天)。該材料在400天內,每克材料累積吸收26至33毫克二氧化碳,且大多以穩定的礦物形式保存;若需要材料內的礦物只需600°C熱解便可回收。

瑞士研新型活體環保建築材料 ,不斷消耗和保存二氧化碳, 相當於20年松樹。ETH Zurich網站圖片

瑞士研新型活體環保建築材料 ,不斷消耗和保存二氧化碳, 相當於20年松樹。ETH Zurich網站圖片

每年吸收18公斤二氧化碳

該團隊用「光合活體凝膠」打印成活體積木,再用積木組裝成兩個樹幹狀物體,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加拿大館中展出。他們表示,一個樹幹狀物體每年可吸收18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溫帶地區一棵樹齡20年的松樹每年吸收的碳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