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尼蘇達州2對民主黨州議員夫婦遭「政治暗殺」  1人曾「倒戈」支持廢除非法移民醫保法案  疑犯車內檢獲「目標名單」  

博客文章

明尼蘇達州2對民主黨州議員夫婦遭「政治暗殺」  1人曾「倒戈」支持廢除非法移民醫保法案  疑犯車內檢獲「目標名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明尼蘇達州2對民主黨州議員夫婦遭「政治暗殺」  1人曾「倒戈」支持廢除非法移民醫保法案  疑犯車內檢獲「目標名單」  

2025年06月16日 12:57 最後更新:13:04

當地時間6月14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發生令人震驚的連續兇殺案,一名男子假冒警察,在民主黨籍的明尼蘇達州眾議院議員梅麗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的家中槍殺了她及其丈夫,而同樣是民主黨人的明尼蘇達州參議院議員約翰·霍夫曼(John Hoffman)及其妻子,則也在約15公里外的住所被該男子開槍打傷。當地傳媒15日報道,兩名民主黨議員及其配偶遭遇槍擊事件,疑犯已落網。

據報道,疑犯為現年57歲伯爾特(Vance Boelter),在一家名為「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 Security)的保安公司工作。該公司網站稱,疑犯擔任安全巡邏隊主管,並接受過美國軍方培訓。據公司記錄顯示,伯爾特的妻子創建該公司 ,而該公司的郵寄地址與這對夫婦在格林島的地址相同。

疑犯伯爾特(Vance Boelter)落網,消息指他在一家名為「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 Security)的保安公司工作。

疑犯伯爾特(Vance Boelter)落網,消息指他在一家名為「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 Security)的保安公司工作。

該公司網站首頁顯示,該公司為各類財產和活動提供武裝保安服務。網站展示了一張SUV車的照片,漆有黑色和銀色的雙色圖案,類似警車,車頂上有一條燈條,畫著「禁衛軍」字樣;另一張照片則顯示,一名男子身穿黑色戰術裝備,頭戴軍用頭盔,身穿防彈背心。

據相關記錄顯示,伯爾特曾擔任政治任命官員,與霍夫曼同期在明尼蘇達州勞動力發展委員會任職,但目前尚不清楚兩人之間的關係。另伯爾特曾在中東和非洲工作,也曾在明尼蘇達州的一些公司擔任管理職位。

FBI發布的照片中,有一張顯示疑犯戴著乳膠面罩。X圖片

FBI發布的照片中,有一張顯示疑犯戴著乳膠面罩。X圖片

明尼蘇達州一名官員向美聯社透露,疑犯的文字資料中包含針對多名支持墮胎權的知名議員的威脅內容。據CNN報道,調查人員指疑犯在行兇時疑似戴著乳膠面罩;FBI當天下午在X平台發布的一系列照片中,有一張照片顯示疑犯戴著面罩。

美聯社報道,前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現任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已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政治動機的暗殺」。據報道,槍擊事件發生後,霍特曼當場死亡,而其丈夫則在被送醫後宣告死亡。初步屍檢報告稱,他們的死因是「多處槍傷」。

警方在疑犯駕駛的車輛中發現了大量「NO KINGS」的宣傳資料。

警方在疑犯駕駛的車輛中發現了大量「NO KINGS」的宣傳資料。

據布魯克林公園警方和FBI的聯合通報,疑犯駕駛的車輛中發現了大量「NO KINGS」的宣傳資料,顯示疑犯是特朗普的反對者;另有一份所謂「宣言」以及一份詳細的「目標名單」,名單上包括兩名州議員,顯示本次襲擊具有明確的政治動機和高度組織性。

明尼蘇達州眾議院議員梅麗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及其丈夫遭槍殺。

明尼蘇達州眾議院議員梅麗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及其丈夫遭槍殺。

現年55歲的霍特曼,自2017年以來,一直是明尼蘇達州眾議院的民主黨最高領導人,以推動教育、氣候政策和公共交通項目而廣受關注。沃爾茲形容,霍特曼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公僕,是明尼蘇達州的支柱與巨人」。

2023年,在明尼蘇達州眾議院擔任議長期間,曾提及擴大對墮胎權的保護,包括鞏固明尼蘇達州作為「墮胎庇護州」的地位,確保來自其他被限制墮胎的州份患者,能前往該州尋求墮胎服務,並保護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醫療人員。霍特曼和丈夫育有2名子女。

但值得一提的是,霍特曼在上週一「加入」了共和黨的陣營,支持一項廢除對非法移民提供免費醫療的法案,她是5名支持該法案的民主黨議員之一。據《Minnesota Reformer》報道,「明尼蘇達醫保」是一項由州政府補貼的、面向在職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險計劃。

明尼蘇達州參議院議員約翰·霍夫曼(John Hoffman)及其妻子遭槍傷。

明尼蘇達州參議院議員約翰·霍夫曼(John Hoffman)及其妻子遭槍傷。

至於60歲的霍夫曼,則於2012年首次被選為明尼蘇達州參議員,目前亦擔任該州參議院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他和妻育子有一名女兒。

沃爾茲在當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證實,霍特曼議員與其丈夫於凌晨3點35分被一名假冒執法人員的槍手闖入家中射殺。大約一個半小時​​前,另一位民主黨州參議員約翰·霍夫曼和妻子在其位於尚普林(Champlin)的住所中遭遇類似攻擊,二人中彈後被緊急送醫,目前正在接受手術,情況危急。

FBI在暗殺現場調查。AP圖片

FBI在暗殺現場調查。AP圖片

據明尼蘇達州警方稱,當地時間6月14日凌晨2時多,警方接到霍夫曼家中有槍聲的報告,發現這對夫婦身上有多處槍傷。兩人其後接受了手術。而警方又接報霍特曼家中發生事故,派人檢查時,他們疑似發現一輛警車,而一名打扮成警察的男子站在門口,正要離開房子。當警察與他對峙時,此人立即向警察開槍,後退回房屋中,步行逃跑。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表示,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和FBI正調查事件,這種可怕的暴力是不能容忍的。

美國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說,他要求國會警察立即加強對明尼蘇達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的安全保護。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馬斯克試圖在兩黨之外「另立山頭」,成立第三黨繼續對抗美國政壇現狀,他能成功嗎?

美國獨立日,馬斯克發起在線投票,詢問美國人是否願意從民主共和兩黨輪流上位的現狀中「獨立出來」。近125萬人參與投票,超過65%的人表示支持。第二天,馬斯克就「順從民意」,宣布「美國黨」成立,並且「劍指」明年美國建國250周年之際的國會選舉。馬斯克5月底離開白宮時,還說自己要把重心從政治轉回企業,但才過了一個月,他就再次以身入局並另起爐灶。

導致馬斯克「殺回來」的導火索是特朗普7月4日簽署的大規模稅改法案。這個法案,特朗普說它「大而美」,民主黨叫它「大而醜」,馬斯克則稱它「債務奴役法案」。對於意見相左的議員,特朗普和馬斯克都使出了政治威脅的手段。特朗普指名道姓地警告共和黨參議員蒂利斯,自己要在明年中期選舉時找人替代他;馬斯克則曬出一張皮諾丘海報,稱要把給法案投贊成票的議員名字全寫上面,明年讓他們過不了初選。共和黨議員夾在中間,要麼遭受總統的「清洗」,要麼面臨首富的金元攻勢,真是「一根筋成兩頭堵」了。

和年初入駐白宮時張口就要砍一兩萬億預算不同,馬斯克這次的戰略「保守」了不少。他宣稱「美國黨」第一步要尋找民主共和兩黨勢力薄弱的選區,力爭明年在參議院搶下2至3席,眾議院拿下8到10席,成為關鍵少數。畢竟 「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是以極其微弱優勢通過,只要馬斯克能控制個位數的議席,他就能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互撕時擁有決定誰贏的力量。

那他真能做到嗎?央視新聞詢問馬斯克旗下的大模型Grok,它思考了39秒後回答,這件事「前景存在不確定性,成功可能性較低」。盡管馬斯克身家超4000億美元,旗下社交媒體月活用戶超1.3億,可謂有錢有聲量,但憑一己之力想撼動兩黨一二百年的根基,實在太難。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對美國兩黨制發起挑戰的人。1992年,億萬富翁佩羅作為獨立候選人競選總統,獲得全美18.9%的普選票,但在各地簡單多數、贏者通吃的選舉規則下,他一張選舉人票也沒拿到。美國現任衛生部長小羅拔甘迺迪去年也作為第三方參選總統,但在獲勝無望的情況下和特朗普做了交易,幫助特朗普勝選,換來一個部長職位。

一百多年來,美國誕生過人民黨、公牛黨、進步黨、州權民主黨、美國獨立黨、改革黨、自由黨、綠黨等眾多黨派,但都沒做起來。2024年大選,自由黨和綠黨還在參選,但這兩黨候選人加一起也沒拿到總票數的百分之一。那一年,兩黨為競選共砸錢近160億美元。其中馬斯克為特朗普豪擲近3億,是很多,但也不到共和黨資金總數的零頭。如果他想獨自抗衡另外兩黨,可能得把自己的天價助選開銷再翻上幾十倍,即使全球首富,也得仔細掂量。馬斯克這次「建黨」,很難說他是鐵了心獨走,還是只想討價還價。

這段日子見證了美國政壇太多的「反轉再反轉」,這種情況下去預測一年後的選舉什麼樣,實在是強人所難。拿馬斯克本人舉例,4月他在白宮開會,頭上帽子寫著「特朗普說什麼都是對的」;5月他搬離白宮,稱要專注經營企業;6月他怒噴特朗普「不感恩」「沒我他選不上」,但沒過幾天又說 「後悔發表過激言論」,服軟了;現在7月馬斯克又和特朗普鬧翻「自立門戶」,但誰知道第二天他會不會又改口呢?

前人皆已放棄,馬斯克的「美國黨」會成為攪動死水的鯰魚,還是又一顆一閃而逝的流星?美國的「政商劇集」,依然未完待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