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務處的「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於6月13日舉辦「重要基礎設施保安研討會2025」,吸引了逾200位來自香港各個界別的重要基建的代表參與。
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分享定期演練如何能夠提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能力
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專家講者,包括立法會議員、學者及保安局代表,亦有啟德體育園項目經理,網絡安全服務商及警方代表等,就低空經濟發展,氣候變化、網絡系統安全、反恐演練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當中亦設有講者嘉賓討論環節。
點擊看圖輯
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分享定期演練如何能夠提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能力
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分享定期演練如何能夠提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能力
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高級警何建華向講者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致送紀念品
左2起: 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副院長段煥豐、香港安恒國際區域總監羅永基、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及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警司劉高駿。
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分享定期演練如何能夠提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能力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研討會上探討低空經濟的發展趨勢,指出內地大灣區城市在無人機物流及空中觀光等領域已實現商業化運營。她強調香港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建議特區政府加快完善空域管理法規,與大灣區協同發展,抓住新興經濟機遇。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研討會上探討低空經濟的發展趨勢
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 (RICRI)副院長段煥豐教授分析極端天氣對城市基建的影響,指出香港作為沿海城市,需在基建設計中融入氣候適應理念,以應對颱風及暴雨等挑戰。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研討會上探討低空經濟的發展趨勢
保安局代表詳細介紹了最新實施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當中要求能源、交通、金融等重要領域的營運者必須遵從特定的法定責任,以保障其關鍵電腦系統的安全。此外,將來成立的專責辦公室會按情況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攻擊威脅,從而提升香港的整體電腦系統安全。
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高級警何建華向講者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致送紀念品
啟德體育園項目經理周雅棋在研討會上詳細講解了如何將「安全設計」(Security by Design)理念貫徹於園區規劃初期。她指出,團隊在設計階段便與重要基礎保安協調中心緊密協作,有系統地評估各類潛在風險,並將保安措施融入建築本體。例如在防止車撞威脅方面而設置不同形式的防撞措施等,甚至將這些措施與景觀融為一體,做到兼顧美觀與安全。
香港安恒國際區域總監羅永基分享為低空經濟提供的安全解決方案,強調需建立空域監控、數據傳輸及應急響應的全面防護體系,並建議結合本地航空管理標準,打造安全高效的低空經濟生態。
左2起: 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副院長段煥豐、香港安恒國際區域總監羅永基、反恐應變及演練組總督察梅永罡及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警司劉高駿。
警方反恐演練組分享定期演練如何能夠提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能力。他亦分享了警方過去與不同基建營運者的合作,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演習能幫助發現安全漏洞,完善應急預案。
是次研討會不僅展現了香港在重要基礎設施保安領域的前瞻思維,更凸顯了跨界別合作的重要性。與會者一致認為,唯有通過持續協作與專業知識共享,以及科技運用,才能構建更安全、更具韌性的香港重要基建網絡。
近期騙徒假扮Agoda、Klook、Trip.com等知名平台,引誘受害人投入大量金錢「刷單賺佣」,最終分文不剩,有市民誤墮騙網損失逾200萬。
今年首5個月,網上求職騙案2148宗,佔整體科技罪案16%。警方資料
根據警方資料,今年首5個月本港錄得13438宗科技罪案,其中網上求職騙案2148宗,佔整體科技罪案16%。與去年同期相比,網上求職騙案的數字由1118宗上升至2148宗,升幅達92.1%,涉及損失金額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接近一倍,總額超過4.8億港元。
騙徒假扮Agoda、Klook、Trip.com等知名平台行騙。警方資料
僅在5月,單一案件最高損失金額逾260萬,騙徒聲稱招聘兼職幫助Agoda集團旗下的酒店進行刷單增加人氣及知名度。受害女子信以為真,分14次轉賬至對方銀行戶口進行刷單,但遭對方以不同的籍口拒絕套現,最終醒悟,但總損失金額超過260萬元。
偽冒知名企業群組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表示,詐騙集園利用 WhatsApp 及 Telegram 等即時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拉入偽冒知名企業的群組。這些群組名稱常盗用 Agoda、Klook、Skyscanner等旅遊平台商標,並安排自稱「高級分析師」、「數據分析師」的假冒專業人員操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巴士的報記者攝
騙徒拉受害人入群組之後,聲稱做簡單任務即可賺佣金,並誘導受害人下載真購物APP,並於假網站開賬戶充值以執行任務。騙徒初時會給受害人少量佣金獲取信任,當受害人充值更多時,騙徒就會用不同藉口拖延付款,繼續騙錢,直至受害人分文不剩。
受害人陳女士(化名)。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一宗個案,受害人陳女士(化名)是一位50多歲的家庭主婦,她於2024年12月,透過WhatsApp被不明人士加入電商群組認識騙徒。對方以「刷單賺佣」為名,誘騙事主做任務以獲得所謂的回佣,據陳女士回憶,當時群組人數眾多,每當完成一單任務就有50元報酬。由於一開始確實能獲得回報,陳女士不疑有詐,便繼續做任務。
最新網上求職騙案。警方資料
然而有一次,陳女士在完成任務時,被對方告知由於她的操作錯誤導致平台要修復數據,要投入更多資金,在群組中的其他「群友」亦紛紛給壓力,稱被陳女士拖累無法賺錢。出於壓力和愧疚,陳女士以轉數快及櫃員機轉賬分24次轉賬到指定戶口,總計損失逾230萬港元,直至因多次大額轉帳被銀行暫時凍結,她才驚覺受騙並報警處理。
騙徒打心理戰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指出,騙徒以「高回報、零風險」的噱頭誘使受害人執行簡單的限時任務,而群組內埋伏的大量同黨已會同步吹噓,製造從眾效應。他表示,騙徒通常會打心理戰,詐騙過程層層遞進,除了誘使受害人投入金錢,還會在受害人感到壓力時假扮知心朋友,「我之前都是這樣,你照做就可以了」,讓受害人真心相信會幫助自己,操控受害人情緒。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巴士的報記者攝
最新網上求職騙案。警方資料
不同群體均會成為目標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許綺惠強調,騙徒手法多變,目標分散,學生、在職人士、家庭主婦等均會成為騙徒目標。今年頭5個月共錄得7宗與遊戲相關的騙案,今年4月,一位14歲的受害者在手遊上收到陌生人私信,聲稱只要幫手訓練遊戲account,即可獲得2000元報酬。騙徒給受害人虛假鏈結並讓其開設帳號,等到受害人想提現時,卻被告知資金已凍結,需要預付金額,最終受害人被騙逾千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許綺惠。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呼籲市民提高警惕
警方提醒市民務必透過可信賴求職平台尋找工作,若被強制加入不明即時通訊群組,且群組內出現「旅遊平台限時兼職」、「緊急任務」等關鍵詞時,應立即檢舉群組並退出,同時進入「私隱設定」將「群組邀請權限」由預設值調整為「僅限我的聯絡人」。
警方呼籲市民提高警惕。警方資料
警方呼籲,當收到任何來歷不明的招聘短訊或聲稱「高薪筍工」的宣傳時,可用「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電話號碼、社交媒體帳號或相關網址查核風險。
警方呼籲市民提高警惕。警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