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好消息頻傳,國際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布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本港繼續有5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大。
香港大學由去年的17位升至今年11位,僅次於排第8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亞洲第2。中文大學上升到32位,科技大學排44位,理工大學排54位,城市大學排63位,多間大學均創歷史上最高排名。
QS排名是根據9個主要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國際教員佔比、單位教員論文引用率、國際學生佔比等。在美國排擠國際學生的浪潮下,香港的大學排名上升,有利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來港就讀,發展成教育樞紐。
另一個好消息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最新《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上升兩級至第3位,是2019年以來香港首次重返3甲,僅次於排第1的瑞士和排第2的新加坡。本港在4個評分大項中,全球排名均上升,其中「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香港的排名都升至全球第2位。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在排名報告中表示,「政府效能」是化解社會分歧和維繫經濟活力的關鍵,瑞士、新加坡和香港被評為2025年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評比結果勾勒出全球格局的變動的場景,東亞、西亞、西歐、非洲與南美洲正湧現嶄新動能,當中「政府效能」是其中的關鍵,「政府效能」主要指政府應變的敏捷性、包容性與前瞻性的政策框架。
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布里斯說,全球貿易網絡正在重組,在極化效應中,那些開放型的經濟體更具優勢,善於形成共識,對經濟發展絕對是好事。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評價,等於變相批評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所帶來的封閉效果,導致國際貿易兩極分化。
香港在各個方面的國際評分皆有進步,一方面因為有中央的大力支持,也因為特區政府的政策得宜,以及社會各界的打拼努力,另外亦和外圍大背景有關,主要是西方對香港的政治偏見逐漸褪色。其實世界競爭力報告透露了一個有趣的訊息,經常批評香港的美國,國際競爭力只是排第13位,是自2022年的第9位開始逐年下跌,當中最受詬病的是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不可持續的財赤。
另一個經常批評香港的英國,排名就更低,長期排在32至35位中間。美英這些競爭力低的經濟體,經常對香港指指點點,的確十分諷刺。
香港2019年平定黑暴運動,2020年制定《香港國安法》,令香港重拾穩定。美國在2001年制定比香港更加嚴厲的《愛國者法》,美國又在最近出動軍隊去平息洛杉磯的暴亂,美國對香港的態度,顯然是極致的雙重標準。美國對香港的制裁,也一度影響西方機構對香港的各種評分。
如今這些負面影響,逐漸退去。在西方對香港的政治偏見褪色之下,香港的競爭力就突顯出來了。
盧永雄
在這個騙子充斥的年代,受騙是在交智商稅。人被騙第一次是教訓,第二次是模式,第三次是自己的選擇了。
黃色藝人阮民安,都可以說是一個經典。最近他在超市盜竊140多元的貨品,被警方截查時「斷正」,保釋外出候審,當日還在Facebook上發帖,大言不慚留言說,「記.得.拎.單」,說到好像他是付了錢,但因沒有「拎單」而被警員「老屈」那樣。最後他在周三缺席聆訊,然後再在Facebook發帖,證實已流亡海外。
阮文安還很高興地留言,「我唔係唔記得上庭,係我從來無諗過要上庭。」他當日「記.得.拎.單」的留言,又是什麼概念?這種人講大話講到這個地步, 面不紅氣不喘,都可以說是一個經典。難怪網上留言一邊倒譏諷他,有網民說,「為一宗140元的盜竊案而着草,你都算經典」、「另外一個弱智版零元購」。
阮民安如今還在facebook上大放厥詞,要搞一個「壞人大家庭,一齊玩大佢,對抗港共」云云。再擺出一個圈錢騙局,又看看有多少傻人一而再、再而三入局。
阮文安行騙往跡最出彩的一次就是在2023年,利用社交媒體帳號,訛稱一名暴動少女「A小妹妹」遭遇困境,賣曲奇餅爲她籌款。但警方調查後發現,那個所謂「A小妹妹」,只是他虛構的人物,阮民安暗地裡用小舅的銀行戶口收取捐款之後,再將款項轉入自己戶口,甚至轉入馬會的戶口賭馬,結果因爲煽動和洗黑錢被判囚26個月。
不過,阮民安坐完牢仍不知悔改,繼續在網上招集信徒,不斷向支持者歛財。
回想幾年前那場這場政治狂潮,令很多人忽然民主,阮民安作爲一個中年藝人,星途黯淡,恐怕民主理論的書也沒有讀過一兩本,但見到潮流時興,就撲出來做「民主鬥士」,開口「毅進仔」, 埋口「死黑警」,召集激進信徒,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後不斷實現各種歛財大計。
在那個年代,忽然民主的人很多。幾年前我和一個大學副教授聊起,他說近年大學湧現很多「民主副教授」,大家鬥激。這些人過去不見他信什麼民主理論,但是就忽然激進,比政治系那些副教授還激進十倍。
這背後其實蘊藏着一個生存邏輯,因為大學會要求學生評核老師,如果老師教的課堂不受歡迎,教的課報讀人少,再加上學生對他的教學評核分數很低,約滿就有續約危機。所以扮激進,就是一種生存之道。最重要是貨比三家,較同僚激進,確保自己的課有更加多人報讀,就可以生活無憂。至於個人是否真的相信那套「勇武理論」、「本土主義」,都是後話了。
這根本就是一種Marketing(市場推廣),誠實一點的靠激進形象來包裝自己,吸引客戶;賤格一點的就透過激進包裝,搞出一個又一個的「掠水大計」,含笑收取信徒的智商稅。
在騙徒充斥的年代,我們難免受騙,但是就不要被騙第二次、第三次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