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阿爺不信社會和解這一套

博客文章

阿爺不信社會和解這一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阿爺不信社會和解這一套

2025年07月02日 18:27 最後更新:18:39

香港回歸28周年,亦是《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在一片歡慶聲中度過。

不過,亦有外國政府藉此機會,針對香港。歐盟對外行動署就發表聲明,指「過去5年,香港的公民自由不斷受到侵蝕,政治反對派和獨立公民社會的空間也受到嚴重限制....歐盟敦促香港當局將工作重點轉向促進香港社會和諧,並通過促進開放、多元和尊重基本自由,再次鞏固香港的獨特和成功。」

就歐盟干預香港的行動,國家嚴厲反擊。中國駐歐盟使團發文回應稱,「中方對歐盟有關聲明妄議《香港國安法》、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使團表示,「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部勢力干預。我們敦促歐方恪守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中國主權和香港法治,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香港國安法》切斷外國勢力干預香港政治的通道,美西方自然十分反對。前外長錢其琛曾經講過,「誰反對23條的國安立法,是不是誰心中有鬼呢?!」

我早前已經說過,在中央領導人的眼中,「誰上了美國人的黑名單,就是上了國家的光榮榜。他們不屈不撓的鬥爭意識,表現了堂堂中國人的氣節。美國的打壓清單,就是國家扶持的清單。」

看看這次特區的七一授勳名單,9名遭美國制裁、現任和前任國安相關官員,成為焦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國安委執行長劉賜蕙、國安委秘書長區志光、警務處副處長簡啟恩獲金紫荆星章;警務處國安處處長江學禮獲銀紫荊星章;兩名負責國安的警務處助理處長王忠巡、趙詠蘭,以及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獲銅紫荊星章。特首李家超表揚9個官員面對外部勢力針對和惡意打壓,仍然堅定不移、無畏無懼履行職責。

授勳予9名遭美國制裁的英勇官員,體現了「上了美國人的黑名單,就是上了國家的光榮榜」之說。

至於歐盟提到的社會和解,就有很嚴重的誤導性。香港社會內總有一批溫和派人士,推動大和解。大和解的觀念看起來思想開放、政治正確、人畜無害,甚至是拉攏對手的一種手段。但是大和解背後有一個潛台詞,就是停止一切強硬的執法行動。那些特赦訴求,亦應運而生。而反對大和解的人,就要背上政治不正確的惡命,他們被貼上頑固保守、凶神惡煞的標籤。

我們看看現任的歐盟外長,正式名稱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她是前愛沙尼亞總理,就是鼓吹政治正確理念的政客,她的政治特徵是反共的白左。歐盟發這樣的聲明,充分體現了卡拉斯的政見。背後是否定《香港國安法》和否定香港的相關執法行動,既想為外國干預香港開方便之門,亦「撐一撐」那些本地激進分子。

很多支持大和解的人是所謂溫和反對派,部份人亦是我的朋友。我和他們私底下討論政治問題時經常問他們,2019年香港的政治暴力發展到瘋狂程度,當年的11月11日,馬鞍山出現放火燒人的劣行時,為什麼你們不出來反對呢?他們大多都無言以對。

支持和解的人其實有不想面對矛盾的心態,但和解的副作用是助長反對力量,他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時又搞出暴動時,和解派會不會挺身而出,制止他們的暴行呢?抑或今天出面叫你和解,明天出事又縮在一旁呢?

阿爺不接受社會和解這一套,反而認為維護國安的工作要一直做下去,而發展經濟的工作亦要同步一直做下去。只要努力施為,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可以同步達成,這沒有一個二選一的選擇。

盧永雄

世界日新月異,透過互聯網叫車的網約車服務,在全球各地成行成市,亦已進軍香港11年,證明服務有需求,但過去一直生存在一個合規與不合規之間的灰色地帶。如今政府終於行出一步,提出規管網約車的建議。

可以先看看一些數字。據交通諮詢委員會及運輸署委托顧問公司調查顯示,點對點交通每日載客88萬人次,當中69萬人次使用的士,使用網約車有19萬人次,即5程中有1程由網約車提供,現時的士和網約車巳經是共存互補的狀態。的士仍是大部分點對點服務的主要選擇,但有7成的士司機表示,他們也有透過網約平台取單,佔載客人數三分之一。市民及受訪司機大多支持立法規管網約車。

政府提出立法建議,規管網約車司機、車輛及平台3方,網約車司機牌不設上限,有效期5年,不得轉讓;網約車車輛則設總量限制,申許可證時車齡不得超過7年;而網約車平台則要有財力證明等入場門檻,牌照有效期5年,運輸署會作中期評估,擬按旗下車輛數目向平台徵牌照費,另外每程網約車亦要繳交徵費。

政府的規管框架以市民利益為首位,令市民有選擇、有保障,可以方便、安全地透過網約平台叫車。另外要兼顧的士司機生意,鼓勵的士及網約平台有良性競爭,並考慮道路承載能力。

分析政府的規管架構,對各方有不同的影響:

1.     市民明顯受惠。現時網約車未受規管,有沒有有效保險存疑。坐網約車好像使用一種不合規服務,亦令人心存疑慮。網約車受規管後,變成合法經營,市民可放心使用,有真正的出行選擇,期望良性競爭會令的士亦改善服務,令的士用家同樣受益。代價是平台徵費和每程車徵費會轉嫁至消費者,如數額不高仍可接受。

2.     司機受惠。網約車司機未來合法營運,免除被起訴並被扣車的威脅,是新政策的受惠者。代價是每程網約車要繳交徵費,會否影響生意,視乎徵費高低。

非車主的士司機亦有選擇。現時有46000個活躍的士司機,在新規管架構下可以直接轉做網約車司機,不用再考牌。若然的士司機並非車主,覺得新規定對網約車司機有利,大可轉行。現在買一架電動車,放低2萬元首期就可出車,估計也有租車公司睇準這行生意,會出租電動車給網約車司機。所以的士司機轉行無難度,那一行好做就做那一行。

3.     的士車主有數計。有人以為政府規管網約車令它們合規經營,對的士車主不利,會影響牌價。其實的士牌價升跌,和市場投資環境關係大,和的士收益關係小。如今網約車有平台徵費、有每程徵費,這都是做網約車的附加成本,的士沒有這些成本。另外的士一方面可以加入的士網約平台收取更高費用,又可隨街上客招攬更多生意,若的士服務提升後,其攬客能力比網約車高,所以的士牌有其內在價值。可以大膽估計,如果的士牌價進一步急跌,有財力者可以掃入過千個的士牌,自營高質車隊,打造品牌,也是一門生意。

另外,的士行業司機極其老化,根本難有新人入行,的士行業最後也會陰乾。反而政府規管之後,可吸引更多司機入行,或許有不少人直接考的士牌,這樣可以揀揸的士或網約車,為的士行業帶來新血司機。

的士和網約車其實不是「零和遊戲」,可共存互補,良性競爭。的士行業要創新求變,才有出路。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