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趨緩和,繼解除對華芯片設計軟件及乙烷出口禁令之後,《路透社》7月4日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商務部7月3日向美國航空引擎供應商通用航天(GE Aerospace)發出通知,可恢復向中國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出口兩款分別用於C919和C909飛機的引擎,並形容是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正在取得進展。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恢復的出口許可,涵蓋通用航天為商飛C919單通道客機提供的LEAP-1C發動機,這是通用與法國賽峰集團的合資產品;以及為C909支線飛機提供的CF34發動機。
美國商務部通知通用航天可恢復向中國商飛出口兩款分別用於C919和C909飛機的引擎。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除通用航天外,至少還有一家航空企業的對華出口許可證限制也被解除。
霍尼韋爾航天同樣為C919提供了輔助動力系統、輪胎和剎車系統、飛控系統和導航系統;而雷神技術公司旗下的柯林斯航空也為中國商飛供應零部件,但兩公司暫未就事件置評。
此前,《紐約時報》5月28日報道,美國暫停向中國出售部分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噴氣發動機相關技術,此舉為針對開發國產商用飛機的中國商飛,該公司正與佔據主導地位的飛機制造商空客和波音競爭。
當時有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已暫停部分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商飛出售產品和技術的許可證,這些產品和技術被用於開發C919飛機;美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證實,正在審查對中國具戰略意義的出口。當時美方的限制措施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對中方管制稀土出口的報復行動。
《觀察者網》報道,民航工作者、民航業評論員張仲麟表示,美國解除禁售是意料之中事,體現特朗普政府的善變以及極大不確定性。
張仲麟早前分析稱,由於近年中國在航空領域突飛猛進,尤其大量先進裝備如飛控、液壓、航電之類的系統,中國並不是做不出來,只不過出於價格以及民航適航審定標準需求而選擇國外供應商成熟的產品,故對有關限制並不擔心。
C919使用的LEAP-1C發動機。
他說,在C919項目上,由於發動機對美國仍有一定依賴,禁售確實造成一定傷害,但「不拿出來使用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強調C919有配套國產發動機不是秘密,由中航發商發負責的長江1000發動機就是一個對標LEAP-1系列的先進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業內普遍預計長江-1000A將於今年內裝機到C919原型機,開展飛行測試與適航數據採集。張認為,雖然今輪禁售解除,但C919的國產化進程將持續推進,配套國產發動機也將加快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取消相關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回應指,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後,雙方近期確認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具體細節。目前,雙方團隊正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採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關情況已向中方作了通報。
發言人指,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認識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續同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糾正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7月11日於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産總數達到60項,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西夏陵為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存。央視截圖
西夏陵遺址區面積達38.99平方公里,是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存,見證了党項族創立的西夏王朝近200年歷史及其在「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地位。
西夏陵為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存。央視截圖
今次申遺的西夏陵包含四大人工建造遺存要素: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32處防洪遺跡,以及一處面積逾5萬平方米的疑似祭祀場所建築基址。西夏陵遺址博物館另藏有7千餘件可移動文物。
西夏陵為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存。央視截圖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同濱指出,西夏陵的獨特景觀由自然與人工要素共同構成,「這次申遺是對西夏的重新認識,它雖未入二十四史,卻是與宋、遼、金並存的重要王朝。」
西夏陵入列《世界遺產名錄》。央視截圖
據了解,西夏王朝於公元1038年建國,1277年為蒙古大軍攻陷,存續190年後湮沒於歷史。其陵寢遺址最早於1930年代由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行員卡斯特爾航拍記錄,1972至1977年間考古隊展開系統發掘,證實《嘉靖寧夏新志》所載「賀蘭山東西夏陵」的記載。陵區西北倚賀蘭山,東望興慶府與黃河,形成「背山面水」氣勢壯麗的獨特格局。
據央視記者實地探訪,9座帝陵是遺産核心要素,雖規模有別但佈局相似:均以陵城為核心,四面設門闕,四角置角闕,內有獻殿、魚脊狀突出地表的墓道封土及高達逾20米的陵塔。與中原墓葬不同,西夏帝陵墓室位於陵塔南側約10米處,現已全部遭毀。考古僅對6號陵地下部分發掘,出土綠釉琉璃鴟吻、雕龍望柱等建築構件,以及金銀馬具等精美隨葬品。
3號陵為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帝陵,地面遺跡呈中軸對稱,陵城南接月城,內有神道、石像生,前方設闕臺、碑亭,外圍四角立角臺。1至6號陵園格局保存完好,7號陵尚存半數建築遺址,8、9號陵則以陵塔形式留存。陳同濱介紹,遺産區劃定為人工遺存分佈範圍,周邊賀蘭山、戈壁地貌及城市緩衝區則共同構成保護體系,「既保護歷史環境,也控制城市發展影響。」
7號陵墓主被確定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央視截圖
9座佇立於荒原之上的王陵,究竟安葬的是誰?至今成謎!西夏陵在仿照唐宋陵寢的規制的基礎上,增設了碑亭的規制,遺憾的是,所有的碑亭都遭到嚴重的毀壞,只有在清理7號陵東西兩座碑亭時,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西夏文及漢文殘碑。從中成功拚合出一塊西夏文碑額,並考釋出碑額上16個西夏文篆書為:「大白高國護城聖德至懿皇帝壽陵志銘」。
7號陵墓主被確定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央視截圖
由此,7號陵被確定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的壽陵,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可以確定主人的陵墓。
而3號陵因其規模最大,建築最精美,被推測為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寢。不過雖然墓主身份至今成謎亦不影響西夏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墓主身份成謎無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央視截圖
世界遺産需具備突出普遍價值、真實完整性及保護管理保障。對此,陳同濱表示,西夏陵符合「交流價值」與「見證價值」兩項標準,其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徵是中華文明的典型體現。
西夏陵見證了党項、漢、吐蕃、回鶻、契丹、女真等多民族的交流交融,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提供實物佐證。陳同濱指出,這一遺産有助於國際社會理解中華文明的持續性與包容性,「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根源,也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今,賀蘭山腳下的九座王陵雖歷經滄桑,仍以其獨特風貌訴說着那段多元文化共生的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