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強國之路無得揀

政事

強國之路無得揀
政事

政事

強國之路無得揀

2017年10月19日 17:23 最後更新:00:17

中共十九大定出2020年之後30年的發展目標,到2049年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清晰,藍圖明確。

有中產朋友問我,中國公然定出要建設強國的目標,是不是好事?是不是應該韜光養晦一些?


他的提問令我想起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講法。他在1992年4月28日與身邊的人員談起中國發展問題時說,「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份量就會不同。」


從5年前中國十八大後提起的「中國夢」,到現在明確地要在33年內建設成強國,的確不像鄧小平當年所講的那樣韜光養晦。從中國建設軍隊、在南海堆沙造島、到在國際上提出搞一帶一路及設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中國一步一步做出這些舉措的時候,我反覆與不同的人士談過,究竟中國走這些道路是否正確呢?

我與內地政界、經濟界甚至文化界人士談過,其中一位很有遠見的朋友講了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息」。他說中國濟體量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即使想韜光養晦,也不可能了。他特別提到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宣示美國「重返亞洲」策略,奧巴馬之後經常不遠千里從美國飛到東亞地區,不斷地訪問、拉攏盟友。大家要注意美國宣示重返亞洲策略的時間節點,那時剛好是中國「入世」十年,中國入世後對外貿易大增,國力急速上升,美國慢慢感受到中國經濟體量大增的威脅。


2011年仍是胡錦濤主政中國的末段,習近平還未上場。所以,從時序上說,並不是因為習主席走強人政治路線,挑動美國定出重返亞洲的策略。現實剛剛相反,是美國先有重返亞洲策略,才令到中國要更加明確地要走自己的路。

美國重返亞洲策略的主要目標,就是用所謂的「第一島鏈」包圍中國,即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接菲律賓的鏈形島嶼帶。這條鏈帶上的國家當時都是美國的緊密盟友,美國透過與她們建立密不可分的外交及軍事關係,在海洋上圍封中國。另外,在陸上,美國亦支持越南、緬甸這些國家與中國交惡。當然,操縱馬六甲海峽咽喉新加坡,更是美國大力拉攏的對象。

外國圍堵對中國的最終危機是封鎖能源運輸線。隨著中國日益發展,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而最重要的是石油。過去,中國主要透過海路把原油從中東運返中國,只要中美關係交惡,美國透過亞洲盟國封鎖海上運輸路線,切斷對中國的原油供應。不用一個月,中國經濟就要熄燈玩完。這就是所謂的石油安全問題。
中國拆局的方式,首先是建立三個月的以上的石油儲備;然後就要突破美國重返亞洲之後對中國海路和陸路的封鎖。中國在南海幾個礁上大量堆沙造島,其實就是在打造幾艘「不會沉的航空母艦」,在上面建立機場和軍事基地,以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另外,中國也很聰明地提出一帶一路政策,從海路和陸路與沿線國家發展經濟關係,建設公路、鐵路和碼頭運輸線,以確保從中東及歐洲輸向中國的能源運輸線路安全。

理論上,中國可以選擇不發展為外交及軍事強國,只做一個經濟上的「肥仔」,但其下場卻肯定會像日本一樣。日本二次大戰之後,成為變美國的緊密追隨者,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成長到貼近美國水平時,美國就透過一個「廣場協議」,強逼日元大幅升值,結果日本經濟衰足30年。這是前車之鑑。

中國的強國之路無得揀,現時定出30年大計,在軍事上和科技上都會大力發展,就可以增加中國的話語權,就更能保障中國的安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有實力,沒有人會保護你。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習近平就連串炸彈襲擊 向巴基斯坦總統致慰問電

2023年09月30日 20:10 最後更新:00:13

巴基斯坦發生連串炸彈襲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總統阿爾維致慰問電。

AP圖片

AP圖片

習近平表示,炸彈襲擊造成重大傷亡。他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和傷者致以誠摯慰問。習近平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將繼續堅定支持巴基斯坦維護國家穩定和安全的努力。

另外,國務院總理李強亦向巴基斯坦看守政府總理卡卡爾致慰問電。較早前,巴基斯坦接連發生懷疑自殺式炸彈襲擊,兩間清真寺受破壞,襲擊導致50多人死亡,數以十計人受傷。兩間寺廟分別位於俾路支省及開伯爾普什圖省,仍未有組織對襲擊承認責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