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人妖」有男裝者 也有扮女者闖閨房騙誘良婦

歷史長河

古代「人妖」有男裝者 也有扮女者闖閨房騙誘良婦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人妖」有男裝者 也有扮女者闖閨房騙誘良婦

2020年08月07日 10:00 最後更新:21:18

其實也有很多正面故事,如花木蘭代父從軍。

「人妖」是指生理男跨女的跨性別者,華人世界常用於指泰國變性人。有關泰國「人妖」的產生,坊間有說是從印度的「閹人」演變而來,可追溯至十六世紀初印度北方的莫臥兒伊斯蘭王朝。今次說「人妖」歷史,不說泰國說中國。

中國「人妖」一詞,早見於戰國時期荀況著作《荀子·天論》:「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夫是之謂人襖(妖)。」那時「人妖」一般指反常事物。由於古代沒有變性手術,到後來逐漸用「人妖」和「妖人」來代指那些女扮男裝、男扮女裝或心理變態、行為怪異之人。

周昉《揮扇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周昉《揮扇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據《南史》記載,南朝齊的時東陽有女子叫婁逞,聰慧機智過人,才華超脫世人。婁逞雖然是女子卻有抱負,認為飽讀經書、滿腹經綸,若是像其他女子般一輩子侍奉男人,就是浪費。於是她把自己打扮成男人,踏出家門,四處遊歷。

同時,因為她廣讀聖書,精通為人處世之道,很受上層貴族歡迎,甚至被任命為揚州議曹從事,最終紙包不住火,婁逞女兒身被人發現,甚至上報到朝廷。齊明帝得知後十分惱怒,下旨撤掉婁逞官職,遣回老家。婁逞被成為婦道人家,而他人都認為婁逞是為「人妖」之舉。史臣曰:「此人妖也。陰為陽,事不可。」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在歷史上,男扮女裝「人妖」有許多,比如明朝作家謝肇淛《五雜俎》就記載成化年間就有一位名叫桑羽中的男子,自少纏足,習女工,作寡婦裝,親近婦道人家「與之姦淫」,「如是十餘年,姦室女以數百」,最終被揭發送官。

在男扮女裝「人妖」中最典型者,要數到清朝一位姓洪的男子。據清朝乾隆進士、知名詩人袁枚的《新齊諧》載,乾隆年間貴州有一個姓洪的美男子,5歲時因父母雙亡,被鄰居一姓付的寡婦收養。付寡婦見洪某長相非常漂亮,是個難得的美少年,心中頓生邪念。為了掩人耳目,她對外謊稱洪某是個「女孩兒」,並刻意將洪某打扮成女孩兒模樣,給洪某留下又黑又長的辮子,並給他纏足,教他學會了刺繡、做針線等女兒活。

清代焦秉貞《仕女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清代焦秉貞《仕女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當洪某長到十二三歲時,擺脫稚氣,模樣初張。付寡婦即開始讓洪某供其淫樂。洪某17歲那年,付寡婦因病而亡。按說,此時的洪某終於擺脫魔掌,可以恢復男兒裝,獨立生活。可惜他卻像女人。只說他那雙三寸金蓮,再加上除了會刺繡等女兒活,甚麼也做不了。

洪某沒有生活依靠,只好外出「教女子刺繡,行其技於楚、黔兩省」。當他在湖北時,江夏一姓杜男子見洪某天生麗質,婀娜多姿,竟然對洪某一見鐘情,欲娶洪某為妻。洪某有口難辯,只好屈從。洞房花燭之夜,杜某方知洪某是個男兒身,惱羞成怒的杜某,一氣之下告官。

因案件特殊,主管法律的提刑按察使親自查驗洪某性別,結果發現洪某「其聲妖細,頸無喉結,發垂委地,肌膚玉映,腰圍僅一尺三寸」。洪某的男兒身確定後,在如何為洪某定罪時,因為清朝的法律對此並無明確的規定,按察使和巡撫意見分歧。

唐寅《王蜀宮伎圖》(網上圖片)

唐寅《王蜀宮伎圖》(網上圖片)

巡撫認為洪某男扮女裝,妖言惑眾,應該判「流放」。而按察使卻堅持認為洪某是個「妖人」,必須處以極刑。洪某對按察使判自己為死罪堅決不服,他認為:「我罪止和奸,蓄髮誘人,亦不過刁奸,與律無死罪。」行刑那天,洪某指着刑場上的斷頭台當眾詛咒:「3年以後,判我死罪的人必然也要死在這裏。」說來也巧,3年後,這位按察使果然因犯罪在那裡被誅殺。

在古代,除了「女扮男裝」的「人妖」,還有許多正面的傳奇故事,比如:花木蘭代父從軍,謝小娥傭保復仇,還有孟麗君、馮素貞奪魁科場等。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