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去年新生人口1200萬 斷崖式下跌 「丁克族」湧現

博客文章

中國去年新生人口1200萬  斷崖式下跌  「丁克族」湧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去年新生人口1200萬 斷崖式下跌 「丁克族」湧現

2021年05月12日 13:58 最後更新:14:01

千呼萬喚始出來。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終於公佈了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先看看最受關注的數據——現階段中國人口總數為:141178萬人,也就是14.12億人。

中國人口14.1億。

中國人口14.1億。

從總數上看,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佔全世界人口的18%,但增速確實放緩了,也可以說,人口增長乏力了。跟第6次人口普查(2010年)時的數據相比,這10年間,中國人口淨增長7206萬人,一共增長了5.38%,年均增長0.53%,略低於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

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口走勢基本已定!

這次人口普查,順帶公佈了2020年的出生人口總數——1200萬。

與2019年的1465萬相比,去年的出生人口減少了265萬,降幅達到18.09%,這個下降幅度應該引起警惕。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於中國的出生人口問題進行瞭解讀:「我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於較低生育水平。」

事實上,這個總和生育率已經不能用「較低」形容了,甚至在全世界都能排在倒數。下圖可見,我們一直認為的「低生育國家」日本,2018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42,而我國此次公佈的數據其實已經低於日本,達到了烏克蘭的水平。

2018年全球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

2018年全球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

總和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國出生人口呈現「斷崖式」下跌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佈會上提到了另一組數據——二孩的佔比。他說:「二孩的佔比從2013年的30%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後雖有下降,但還是高於40%」。

這話乍一聽,好像是內地群眾生育意願很強烈。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二孩佔比高於40%,但總出生人口卻在2018年以後不斷下跌,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生一胎的人正在不斷減少,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經奔向了丁克,或者乾脆不婚了。(丁克族即DINK是「Dual Income, No Kids」的縮寫,意為“雙薪水、無子女”的夫妻)

這個問題,淋灕盡致地表現在了我國的家庭戶人口上。據第七次全國普查公報數據,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57423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09300人。折算下來,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
2.62人。

什麼叫家庭戶呢?根據中國的規定,有戶口本都叫家庭戶。家庭戶人均2.62人,換句話說,就是現在一個家庭不到3個人,連三口之家的結構都撐不住了。

家庭戶的人均數不斷減少,跟中國的人口政策、社會發展存在著必然聯繫。首先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家庭生育子女數量在不斷減少;同時,伴隨著人口的流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往外地工作生活,形成「單人戶」。

數據顯示,中國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了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了192.66%,流動人口增長了69.73%。

而單身人口家庭的增長,也會導致家庭戶的規模不斷下降。

現如今,年輕人的就業環境越來越不友好,壓力越來越大,也在迫使大眾不斷延遲自己的結婚、生育年齡,這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的趨勢。

男人比女人多了3490萬。

現階段,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41178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48.76%——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490萬,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105.2略有降低。

中國人口性別比的問題,得看具體的年齡段分布。目前,各年齡段男女結構的詳細數據尚未出爐,我們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看出,在70歲以前,我國的男性人口是多於女性的;只有在70歲後,男性的人口才開始逐漸低於女性。

換句話說,總人口中女性佔比本來就偏少,其中老太太還比老頭多,那就說明,適婚年齡段的男女性別失衡會比105.1這個比例更嚴重,配對難度更大。

此前,《中國統計年鑒2019》曾發佈中國各年齡段的性別比,從中能夠看到,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年齡段是0歲至24歲。其中,10歲至14歲的性別比更是高達119.1。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整體依舊偏高,但是比此前出現了降幅。

中國男女性別比的失衡,和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自然脫不開干系。此前,國務院辦公室曾發佈了《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21-2030年)》,內文提出,要「消除男尊女卑傳宗接代等落後思想」,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女人,不夠用了……》)

另外,造成地區男女性別比失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流動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人數日益增多,這其中又以男性為主。以廣東為例,珠三角一帶長期呈現人口淨流入的狀態,其中男同胞又是打工主力軍,性別比受到影響也難免。

從本質上來說,性別比失衡對於當地的影響是長期的,年輕男女之間出現的「人口窟窿」,會帶來結婚率持續疲軟,以及出生人口不斷下降。

出生人口持續走低,已是大勢所趨。

一般來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生育率,明顯高於經濟發達地區。從下表的人口結構,我們或許能看出一二,北京在0歲至14歲年齡段的人數比重為11.84%,上海在這一年齡段的比重為9.80%,而貴州在這一年齡段的比重為23.97%。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生育率,明顯高於經濟發達地區。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生育率,明顯高於經濟發達地區。

即使有流動人口的加成,經濟發達地區的生育意願也普遍不高。小兒難養,難怪有網友戲稱:孩子未來將是行走的奢侈品,不再是普通人能隨便擁有的。

然而從人口流動的趨勢來看,農村地區向城鎮地區流動,經濟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目前我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佔總人口的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佔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2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了1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個百分點。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引人關注,那就是大眾受教育的程度正在不斷提高。數據顯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有調查顯示,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的出生率就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其家庭對教育的需求也就越高,撫養子女的教育成本也在直線上升。從本次普查結果來看,北京是接受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北京剛剛創下了戶籍出生人口的新低。

伴隨著中國出生人口不斷減少的趨勢,城市未來勢必會繼續分化,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城市間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不用擔心大城市的樓市沒有接盤俠,因為最先沒人的,肯定是小城市!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媒:廣交會中國報價太吸引 關稅嚇不跑美國買家

2024年04月24日 16:31 最後更新:16:40

「中國産品價格太低,買家根本不擔心關稅問題。」

美媒彭博社如此總結在第135届中國廣交會上觀察到的這種「主流觀點」。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報道截圖

在這個中國最大的貿易盛會上,大多數人仍看好出口,華南地區連日的强降雨絲毫沒有澆滅境外採購商的熱情,場館四處是人們熱火朝天做生意的畫面。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報道稱,許多買家和賣家都對貿易戰升級的風險不太在意,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産品的價格實在「太有競爭力」,令人難以抗拒;而且,中國産品的質量相對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也更有優勢。

「我的客戶告訴我,就算徵收50%的關稅都不至於趕跑他們。」一家售賣卡車零部件的中國出口商介紹稱,美國買家承包了他大約一半的訂單,他們會再以四倍於採購價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儘管在美國大選年這個特殊時刻,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在對華大打「關稅牌」,目標産品清單越拉越長,近來已經接連對金屬、船舶和電動汽車等中國産品出手;歐盟也亦步亦趨,對中國電動車和太陽能産品發難。但彭博社發現,在廣交會上看到的大多是對中國出口的樂觀情緒。

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Jackson)是一家波斯尼亞家具公司的採購員。他在展會上說,他能以歐洲製造商一半的價格買到標準「非常非常相似」的産品。

關於關稅問題,他不以為然,「關稅可能會産生一些影響,但中國太大了,他們還有其他國家可以賣。」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文章進一步指出,即使對來自欠發達國家的買家來說,中國産品也很便宜。

對於第一次來中國的坦桑尼亞機械貿易公司老闆丹尼爾•盧蘭達拉(Daniel Lulandala)來說,廣交會上令人心動不已的報價,正在幫助他實現拓展商業版圖的夢想。現在他考慮在家鄉開辦一家工廠,使用一台價格約為8000美元的中國機器生産積木。他有信心能在三個月內回本。

談到與中國製造商直接談判的興奮時刻,盧蘭達拉表現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情:「如果我早幾年就來這裏,我現在的生意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彭博社報道稱,許多貿易商都表達出一個態度,即無論如何世界都需要中國商品,他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解决關稅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汽車配件進口商亞曆克斯•斯特頓(Alex Student)向彭博社介紹了一種抵消關稅的辦法——改用「離岸價」,這意味著物流和倉儲成本由他的美國客戶承擔,而作為關稅基礎的銷售價格將會下降。

斯特頓套用一句美國諺語說道,「解决問題的方式不止一種。」但他也坦言,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關稅,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美國消費者。他透露,當特朗普政府開始徵稅時,他在國內的零售商拒絕支付更高的價格,而是要求他讓出口商提供稍微便宜一點的版本。

「到頭來,是誰在為關稅買單?是消費者。」斯特頓直言不諱道,「你要麽為了保持利潤而放弃産品質量,要麽繼續使用相同産品但損失更多的利潤。」

為了加强供應商多元化,斯特頓提到,他的公司去年也從越南進口了一些商品,此外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部分産品也在考察範圍內。

這是二十多年來,斯特頓第一次購買中國製造以外的産品。但他認為,這些國家的産品若想和中國競爭,仍前路漫漫。斯特頓說,也因此,即便是在「最壞的情况」下,中國商家仍有可能獲得他公司約75%左右的業務,「我無法預見這個數字會變得更小。」

在《南華早報》23日刊登的該報記者何慧峰對廣交會的觀察中,讓這位自本世紀初就開始報道廣交會、見慣出口訂單波動的資深記者「震驚」的是,「今年外國進口商出乎意料强勁的回流」。

她在報道中寫道,在巨大的展覽中心,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最擁擠。展臺前擠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買家,這讓「幾乎每個中國參展者都納悶:為何今年來了這麽多外國人?」

文中稱,一些出口商表示,人數激增可能是因為需要補貨甚至提前備貨,以應對美國大選期間甚至大選後中國産品可能被針對的風險。更有趣的是,一些海外參展者表示,儘管西方報道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産能過剩」造成威脅,但他們無法抵禦物美價廉中國産品的誘惑。

一位外國進口商說:「買還是不買?我終於親身體驗到中國電動汽車——那麽多品牌和型號,價格也不貴。非常棒。」有美國買家還拍攝了關於售價9000美元的比亞迪品牌電動汽車的視頻,短視頻在網上瘋傳,這款在美國被禁售的中國電動車價格之低令人難以置信。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何慧峰還提起,以往她還能在午休時間找出口商交談,但這次他們根本抽不出時間。有出口商說:「以前是我們等客人,主動聯繫他們,現在是他們排隊等我們。」還有出口商提到,今年來自俄羅斯、中東和南美洲的買家有所增加,而且他們願意在更多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據央廣網24日報道,第135届廣交會已於23日順利進入第二期展會。截至23日17時,來自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156927人綫下到會,比上届同期增長21.2%。第二期進口展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家企業參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亮點紛呈,共有144家企業參展,占比約65%。

第一期展會於4月19日落下帷幕,最終交易額尚未公布,但一些省市的交易團已經公布「戰績」:天津交易團累計意向成交2.51億美元,較第134届秋季廣交會同期增長8.1%;溫州交易分團成交意向達9113.9萬美元;湛江企業現場簽下意向訂單達9105萬美元……

廣交會上的盛况是中國外貿穩中向好的生動縮影。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達10.2萬億元,單季首次突破10萬億元,增速為5%,創6個季度新高,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4.5%。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4月19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對廣交會2萬多家參展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手訂單增長或者持平的企業占比達到81.5%,比上届提高16.8個百分點。企業對訂單情况相對樂觀,開拓國際市場也更加踴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