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資料顯示,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0,000人,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其中阿兹海默症為最常見認知障礙症的病因,佔香港長者病例約超過六成。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狀,有潛力發展成新型長效治療手段。
科大。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領導,他們以在小鼠作為實驗模型,研發出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技術可以有效破壞基因突變,並在全腦範圍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狀,為開發新型治療方法打下基礎。
患病小鼠大腦中有大量被認為是引發阿兹海默症元兇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綠色虛線區域中的白色陰影),治療後白色陰影明顯下降(右圖)。科大圖片
研究同時發現,小鼠在接受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的6個月後,即小鼠平均壽命的1/3時間,其大腦中被認為引發阿兹海默症神經退行病變的澱粉樣蛋白斑塊,仍然保持較低水平,證明該基因編輯技術的單次治療可以維持長期療效,亦未在小鼠身上發現任何明顯的副作用。
資料圖片
目前研究結果已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刊載。葉玉如認為,有關研究結果是一項令人振奮的進展,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遺傳性腦疾病治療領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有助推動相關疾病的精準醫療發展。
研究團隊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領導。科大圖片
政府公布,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在截止前共接獲三份建設第三所醫學院建議書,分別來自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 工作組計劃今年第二季內與提交建議書的大學進行會面,進一步了解各間大學提出的建議,以作出綜合考量。
三間大學均提交了建設第三所醫學院建議書。
工作組將展開下一階段的工作,按照已制訂的準則評核建議書。工作組早前已同意採用全面和綜合的評核方法,按已訂定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從多方面包括創新策略定位、課程結構與評估方法及財政可持續性評核大學提交的建議書。工作組預期今年內完成評核,並向政府建議一個能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支持本地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同時配合香港發展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及創新樞紐的方案。
香港科技大學
科大表示,建議書長達150頁,是根據政府訂立的十項有關籌建新醫學院主要考慮條件而撰寫。課程設計的目標,是與現有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既符合國際標準,亦回應本地社會需求。科大已與超過20間海內外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將為新醫學院提供短期臨床課程、實習機會、師資交流和聯合研究計劃等。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深信新醫學院將助力香港躍升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引領全球醫療變革。
浸會大學網頁圖片
浸大表示,將新醫學院命名為「前沿綜合醫學院」,反映浸大致力通過融合創新技術和前沿研究,以及傳統醫學和中醫藥的智慧與西方醫學的先進思維,推動醫學進步。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建議書體現浸大對卓越的承諾,認為建議書體現團隊對於醫學教育和研究的願景的同時,亦滿足工作組的要求及訂定的方向。校方充滿信心,認為浸大建議書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元素,符合工作組羅列的主要考慮條件。
理工大學亦有意申請。巴士的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