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接連出招,繼昨日(9月5日)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後,今日再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表示為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前海合作區的總面積,將由原本14.92平方公里,大幅擴展8倍,至120.56平方公里,接近港島九龍土地面積總和(127.67平方公里)。
報道指,新方案建議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通過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通過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前海合作區面積大幅擴大。21世紀經濟報道圖片
報道又提到,開發建設前海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
新方案提到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作用日益彰顯。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新方案提出前海2025到2035年的目標。21世紀經濟報道圖片
新方案提到總共提到了香港45次,提到澳門35次。市場人士相信,無論香港上不上車,前海這班列車還是會鼓足馬力開出去。
新方案其中有15條重點內容備受關注:
一、建立完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開展標準化試點示範。聯動建設國際貿易組合港,實施陸海空多式聯運、樞紐聯動。
二、在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基礎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規範發展離岸貿易。
三、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港澳優勢領域,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促進港澳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推動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
四、聯合港澳探索有利於推進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法律規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創新,逐步打造審慎包容監管環境,促進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五、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研究加強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領域與港澳標準和規則銜接。
六、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支持港澳和國際高水平醫院在前海合作區設立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七、積極穩妥制定相關制度規範,研究在前海合作區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參與前海區域治理途徑,探索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和外籍人士擔任前海合作區內法定機構職務。
八、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不危害國家安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內,支持前海合作區對港澳擴大服務領域開放。
九、在前海合作區引進港澳及國際知名大學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建設港澳青年教育培訓基地。
十、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支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十一、深化粵港澳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為內地企業利用港澳市場進行綠色項目融資提供服務。探索跨境貿易金融和國際支付清算新機制。
十二、探索建立前海合作區與港澳區際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交流新機制。深化前海合作區內地與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機制改革,支持鼓勵外國和港澳律師事務所在前海合作區設立代表機構。
十三、支持前海法院探索擴大涉外商事案件受案範圍,支持香港法律專家在前海法院出庭提供法律查明協助,保護進行跨境商業投資的企業與個人的合法權益。
十四、健全投資保險、政策性擔保、涉外法律服務等海外投資保障機制,充分利用香港全面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支持前海合作區企業走出去。
十五、加強與國際港口和自由貿易園區合作,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台,推動境內外口岸數據互聯、單證互認、監管互助互認,開展雙多邊投資貿易便利化合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原本計劃8天的太空之旅,卻變成9個月的意外旅程。在海豚圍觀、全球關注下,兩位美國太空人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太空「加班」。
SpaceX太空船濺落。AP圖片
北京時間3月19日清晨5點57分,由SpaceX「龍」飛船負責運送的返回艙準時降落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附近海域,兩名滯留太空超過9個月的美國太空人——59歲的威廉姆斯和62歲的威爾莫爾,終於安全回到地球。
威廉姆斯在執行太空任務前。AP資料圖片
威爾莫爾出發太空前。AP圖片
等候多時的載回船和直升機迅速抵達濺落位置,協助太空人出艙並進行初步的身體檢查。同時,這一行動也吸引到一群好奇的海豚在周圍繞圈圍觀。两名宇航员接下來將由直升機運送前往NASA位於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太中心進行更詳細的體檢,家人已經在那裡等待迎接他們。在得到醫生批准後,兩人才能回家。
四名太空人一齊返回地球。AP圖片
這次代號「Crew-10」的航太任務是「龍」飛船第10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輪換太空人。與他們一同返回地球的還有美俄的另外兩位太空人。從離開國際空間站到濺落到海洋,整個過程持續了17個小時。
AP圖片
「星際客機」問題頻發,滯留事件暴露多重問題
有美國媒體直言,去年6月搭載這兩名太空人升空的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問題重重、最後不載人返回地面,反映出波音公司存在「系統性質量控制問題」。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梳理的時間線表明,早在2014年,波音公司就從美國航空航天局獲得了一份價值42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建造「星際客機」,不過2019年才進行首次試飛。
試飛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在2019年的首次試飛中,由於機載時鐘設置錯誤,導致「星際客機」的推進器在錯誤的時間啓動,最終未能到達預定軌道。2022年再次發射時,「星際客機」上的兩個推進器未能按預期點火,最終通過備用推進器停靠在空間站。
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原計劃於2023年發射升空,但因飛船降落傘等存在問題,推遲到2024年春。2024年5月6日,任務工程師發現星際客機正在洩漏用於給推進系統加壓的氦氣,發射再次推遲。經過美國航空航天局數周的檢測後,最終於6月5日發射。而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洩漏等問題,直接把兩名美國太空人困在國際空間站,無法按時返航。
美國媒體稱,「星際客機」和近年來多次的民用飛機事故表明,波音公司存在系統性的質量控制問題未得到解決;公司管理層更注重的是股東回報,而不是公司的核心工程業務。
太空人返回地球的過程包括脫離空間站、制動減速、姿態調整、再入大氣層和著陸回收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確控制。今年3月16日凌晨12點04分,此前被反復推遲發射的「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美國的政治亂象也嚴重干擾了航天活動的正常進行。在第二任期開始一周後,特朗普公開要求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迅速接回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同時指責前總統拜登「拋棄了」他們。
滯留女太空人承認健康出問題,太空行走時間創紀錄
在太空中生活數月會對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包括肌肉萎縮、視力損害。經過9個多月的太空生活,女性太空人威廉姆斯在國際空間站的照片出黑眼圈明顯,讓各方對她的身現了明顯的消瘦,體健康狀態產生擔憂。但她表示自己在太空中規律「做gym」,以最大程度防止肌肉流失。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都曾在海軍服過役,愛好橄欖球、長跑和游泳等高強度運動。
AP圖片
此前,威廉姆斯瘦成「錐子臉」的照片在網絡流傳,照片中的她瘦骨嶙峋,面容憔悴,引發不少人對她健康狀況的擔憂。不過當時,威廉姆斯堅稱,自己的狀況良好,她和威爾莫爾也並沒有感覺被遺棄。
媒體報道威廉姆斯瘦成「皮包骨」。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今年1月底報道,威廉姆斯在滯留太空大約7個月後,承認自己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受到一定影響。威廉姆斯在受訪時說:「我現在一直在努力找回走路的感覺,在太空我沒走路,沒坐下,也沒有躺下。」
央視新聞截圖
1995年3月22日,俄羅斯太空人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待了近438天,創下在太空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的紀錄。而威廉姆斯在這9個多月里累計進行了62個小時的太空行走,創下「女性太空人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紀錄。
威廉姆斯。AP圖片
滯留太空超9個月,「加班費」總共1148美元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兩人此次在太空中總共度過了286天。據悉作為GS-15級聯邦僱員,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每年工資在125133美元(約合97萬港元)-162672美元(約合126萬港元)之間,但286天的「加班費」總共只有1148美元(約合8920港元)。
但是,兩名太空人曾在與地面對話時表示,自己被迫「加班」不是政治原因所致,也並非像外界所聲稱的那樣「被困」在太空中,或是被「遺棄」,因為載人航天任務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挑戰,同行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並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
為什麼中國太空人能按時回地球?
有網友好奇,中國空間站會不會發生類似的太空人「滯留」情況?
航太專家介紹,我國任何一個太空人乘組在軌期間,地面都有一枚運載火箭和一艘飛船處於待命狀態。如果遇險,可在極短時間內接回太空人。同時,神舟飛船具有自主應急返回能力。一旦發生嚴重威脅太空人生命的故障時,神舟飛船具備隨時緊急撤離空間站返回地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