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終告喘定,過去兩星期每日確診病者回落至三位數,全港各大方艙醫院入住率大跌。政府將於本月內停運其中六所方艙醫院,相關的空置單位該如何運用?本報邀請多位建築師、藝術創作者、關注基層組織及經濟學家,一同發揮創意,有人提出大膽建議,認為可趁Staycation(宅度假)熱潮,將部分方艙醫院改為度假營,或變作臨時青少年活動中心、外展教育場地、藝術社區,甚至月租制的青年臨時房屋,以便疫情再爆發時隨時回收。當疫情全面受控,可改裝為公屋或學生宿舍,以善用資源。 

今年二月,第五波疫情最嚴峻時,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援助興建九所方艙醫院抗疫,其中在三月內包括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粉嶺、洪水橋及元朗潭尾等六所方艙先後落成啟用,共提供兩萬張牀位。至於規模最大的竹篙灣,和落馬洲河套方艙醫院及中央援港應急醫院,近日亦分批竣工,連同即將落成的啟德方艙共提供三萬張牀位。面對近日確診者大幅減少,大量牀位空置,當局稱將集中運作部分主要設施,餘下轉為備用。

疫情回落,當局將停運六所方艙醫院,空置牀位用途令人關注。

疫情回落,當局將停運六所方艙醫院,空置牀位用途令人關注。

作過渡房屋或外傭隔離設施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對此表示同意,指現時染疫個案大幅回落,社區暫不需要過多隔離設施,停運部分設施有助善用人力資源,集中處理染疫病人。他認為現時疫情緩和,是合適時間讓當局檢討防疫安排,將病人集中管理,減少悲劇發生。

事實上,興建方艙醫院作隔離抗疫用途的多為亞洲國家,如中國、越南及馬來西亞,還有伊朗及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等,現時不少尚在運作,當中內地的方艙多由體育場館或展覽中心改建,當疫情漸緩便「休艙」清拆,經消毒後還原為原本用途。本港的方艙醫院則多建於政府土地,當中於元朗、新田及粉嶺的方艙,則為地產商借出的土地。

乘「宅度假」熱潮 搞活露營

地產商新地近日已向城規會申請,擬將涉及元朗方艙醫院一帶的土地,發展為大型屋苑,令人關注餘下方艙去向。早前有人建議將方艙醫院改作過渡性房屋,或供跨境司機及來港外傭作隔離居住。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則提出大膽建議,指可將方艙醫院改建為臨時度假營地。他解釋,疫情持續逾兩年,市民無法外遊,近年本地掀起Staycation(宅度假)熱潮,建議加配簡單煮食工具,將方艙改裝為大眾化的度假營,「相比酒店更為基層和大眾化,又有空曠地方給年輕人搞活動和露營,加上臨時場所的性質,方便爆疫時回收,重新改裝為方艙。」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他也指,部分方艙醫院的設備與醫院相若,附設負壓病房等,認為這類設施較完善的方艙較適合用作療養用途,特別是提供給患上傳染病及有照顧需要的長者,可避免他們留在院舍,增加其他長者的感染風險,以防安老院舍爆疫危機重現。

保留設施彈性方便還原

即將落成的啟德方艙,位於郵輪碼頭旁,將提供三千隔離單位,本身是設有升降機的四層高設施,不少單位更可合併為較大型家庭式單位。有本港藝術工作者指,現時不少藝術家面對工作空間不足的問題。雕塑家何遠良指,啟德方艙交通適中,若當局能從中撥出部分空置單位作藝術用途,並容許臨時打通單位,增加空間,相信可以招攬不同創作人及藝術團體進駐,有望累積及增加藝術氛圍,孕育出一個藝術小社區。

雖然確診數字回落,但第五波疫情爆發的陰影猶在,建築師吳永順強調,改建方艙醫院的大前提是要保留彈性,對全面改為過渡性房屋的說法有保留。他指,一旦再爆疫,便要另覓地點安排居民搬遷,擔心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建議當局改裝部分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的同時,預留其他空間作臨時處所,如臨時青少年訓練營,供學校舉辦活動或集訓營地,即使第六波疫情來襲,亦可盡快還原,騰出牀位安頓患者。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作月租制青年臨時房屋

今年中小學生史無前例提早放暑假,現時已重投校園上課,資深工程師及前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良指,空置備用的方艙醫院可以作為如北潭涌度假營,或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等康樂營地,讓學校租用作短期訓練營,或舉辦宿營活動,協助學童紓緩繁重的學習壓力。建築師林雲峯亦認同,方艙醫院可臨時改建為學校的外展教育場地,甚至青年臨時房屋,「可採每月租約制,方便疫情再爆時隨時回收,但大前提是必須先『清零』,否則一切只是空談。」

經濟學者曾淵滄亦說,應保留所有方艙醫院,以防疫情再現。他指出,本港每日仍錄得數百宗確診,反映病毒已在社區潛伏,加上內地及台灣每日都有新疫情,擔心病毒未來可能隨時再變種,甚至演變成新一波疫情,「正如一月時無人預料有第五波,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他指,要時刻警惕疫情,香港土地寸金尺土,難以找到多個處所興建方艙醫院,既然已建成,就不應急於清拆或改建。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亦說,方艙醫院不能全部拆除,始終要防範疫情反彈,但認為若當局做好全面的居住及交通配套,長遠而言當疫情全面受控,可將方艙改裝為公屋或學生宿舍,有助紓緩困擾多時的房屋問題。

啟德方艙醫院。 資料圖片

啟德方艙醫院。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