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史空穿梭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2022年08月05日 20:00

「唾手可得」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所寫的《後漢書·公孫瓚傳》,而在西晉司馬彪所書的《九州春秋》上,唐代的李賢也有相關的引注,謂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東漢末年,風雲詭譎。豪族出身的公孫瓚因為生母出身低微,也只能任書佐。不過還好他機智善辯,所以很快就得到太守侯某賞識,而與劉備等人共事盧植。

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公孫瓚總是敗於袁紹(網上圖片)

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公孫瓚總是敗於袁紹(網上圖片)

公孫瓚真正在歷史上留下痕跡是他曾與烏桓、鮮卑等外族交戰。他多次憑着謀略,成功以十應百。因為這樣不可多得的軍事才能,公孫瓚很快被封都亭侯。因為他那近衛隊騎的都是白馬,所以他又被稱作「白馬義從」。

談到公孫瓚,就要提及他的宿敵袁紹。公孫瓚與袁紹的淵源可以追溯至陽城之戰。當時袁術派孫堅駐屯陽城。恰好,袁術的兄長袁紹也想分一杯羹,於是便派周昂圍攻陽城。袁術自然要有所反擊,因此便派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抵抗周昂。可惜刀鎗無眼,公孫越為流矢所中傷而不幸身死。公孫瓚悲痛不已,便把堂弟之死歸罪於袁紹,而此事亦標誌着兩人之間那不死不休的的北方爭奪戰。

由於公孫瓚之前將與他政見相左的漢室宗親劉虞斬殺於薊城,哪怕他往後佔據了幽州,其勢力也開始逐步衰退。為了快速發展勢力,公孫瓚的施政亦越發急躁,甚至不惜迫害當地名士富商者以獲得更多的錢財,所以不少賢士能人選擇離他而去。因此當他與袁紹對峙時,多半是敗多勝少,所以原本的雄心壯志難免也被消磨殆盡。

比起擴大疆土,公孫瓚決定閉門自守。他以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在那打造了堅不可摧的堡壘。建造堡壘還不夠,他還要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然後又在塹壕內填起多座土丘以作防備。在這土丘之上,便是他所住的高樓了。有人問公孫瓚為何避門不出時,公孫瓚就搖搖頭說:「情勢本來大有可為,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沒想到從今日的形勢看來,我竟略顯頹勢。倒不如暫時退守,以待良機。」

可是在建安四年,袁紹還是踏平了那所謂牢不可破的高樓。袁紹不但擊敗了公孫瓚,還把他的姊妹妻兒全部縊死。正當公孫瓚覺得大勢已去,想自焚而亡時,袁紹士兵便登上了公孫瓚所在高臺,并將其斬首示眾。就這樣,兩人的恩怨仇恨就此落下帷幕。

高樓崩塌,繁盛不再(網上圖片)

高樓崩塌,繁盛不再(網上圖片)

後來「唾手可得」如「唾掌可決」一樣,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