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元代脫脫所撰寫的《宋史・李全傳》中,當中有言:「寶慶三年二月,楊氏使人行成於夏全曰:『將軍非山東歸附耶?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願將軍垂盼。』全諾。」
南宋時期,金人侵略,因此形成了南北兩地宋金對峙的情況。然而,金朝作為新興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仍然十分濃厚。不堪其苦的山東老百姓都紛紛加入了起兵抗金的陣營,而當中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便是規模較大的起義軍隊。
紅襖軍。(網上圖片)
可是,起義軍隊又怎會敵得過金人的軍隊呢?早在義軍起事前,金人就憑着精銳的鐵騎兵和火器先後打敗了許多強國,所以在金人殘酷的鎮壓下,起義軍首領楊安兒不幸犧牲。為了安撫群龍無首的紅襖軍,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唯有肩負着兄長的遺願,繼續率領起義部到各地鬥爭。
楊妙真因為能騎善射,所以自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甚至在紅襖軍中被眾人尊稱為「姑姑」。隨着金兵在戰事上的逐步施壓,就算是楊妙真也感到相當吃力。在看到起義軍人數日溢遞減後,楊妙真與另一位紅襖軍首領李全在磨旗山會合,並結為夫婦。由於情況不樂觀,夫妻兩人為了抗金事業能夠順利進行,只好投歸宋朝。接受了南宋朝廷招安後,紅襖軍不但被冠以「忠義軍」之名,更可獲得糧餉,實在是喜事一樁。
影視劇中的楊妙真。(網上圖片)
只是好景不長,駐紮在楚州一帶的忠義軍終被南下的金兵包圍。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忠義軍只得向金軍投降。沒想到金軍來襲沒多久,宋朝就馬上派太尉夏全前來攻打楚州,這令李全的處境十分危急。眼看早已疲倦不堪的將士們,楊妙真心中也焦慮萬分。突然,她靈機一觸,心想:夏全這人先前不也是山東起義軍的將領嗎?說不定可以從他那入手呢!
一想到這,她就立刻派人求見夏全。待夏全接見她後,她就恭恭敬敬地低着頭說:「夏將軍,我知道您跟我們也一樣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也知道我們一路走來多不容易啊!您怎麼忍心帶兵攻打我們呢?狐貍和兔子本是同類,要是狐貍死了,兔子也自然會悲傷;如果把李全消滅了,難道您以為自己可以獨自活下去嗎?」說完,楊妙真還大大地嘆了一口氣,側身拭淚道:「真希望我們之間不要相互殘殺啊⋯⋯」聽過楊妙真一番情深義重的話後,夏全也似乎被說服,打消了攻打楚州的念頭。
網上圖片
後世便據此典故引申出「兔死狐悲」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感到悲傷;含貶義。
「曾子殺彘」這個成語出自於韓非所寫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當中有言:「⋯⋯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作為孔子的弟子,曾參除了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外,還寫下《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也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宗聖」。然而,曾子不但在儒家學說上有著自己的一番見地,他在育兒方面也頗具心得。
網上圖片
有次曾子的妻子如往常般在梳洗完畢後準備到集市進行採購時,兒子就哭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她轉頭,便見兒子鼓著腮幫子,一臉執拗地攥著自己的裙擺。她無奈地停下了腳步,蹲下身跟兒子說:「乖,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點東西很快就回來了。」誰知兒子一點也不領情,哭鬧聲越發響亮。只見他眼噙淚水,不依不饒地嚷著:「不要!我也要跟著媽媽去!」就這樣,兩人在家門前拉扯了數十分鐘,最後她為了不再耽誤時間也只好柔聲哄著說:「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要是你乖乖的在家等媽媽,媽媽回來後就給你殺豬吃,好嗎?」這話倒也靈驗。兒子一聽,馬上就安靜了下來。他鬆開了媽媽的裙子,拭乾了眼角的淚珠,然後乖乖地目送著媽媽離去。
網上圖片
一個下午過去了,曾子的妻子也剛好從集市回來。然而,當她正準備跨進家門時,她卻聽見了院子里傳來捉豬的聲音。她心中訝異,不禁加快腳步往院子那去。她探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吃。她一見丈夫就知道他把她早上哄孩子的話當真了,她沒好氣地搖了搖頭,急忙上前攔着他說:「家裡就養了這幾頭豬,多珍貴啊!平時咱們都只是逢年過節時才會殺豬,你怎麽就相信我剛才跟小孩說的戲話呢?」
曾子聽後,皺了皺眉頭,辭嚴意正地說:「你怎麼能在小孩面前撒謊?他們年幼無知,只會從父母那學習知識。如果我們現在欺騙了他,就等同是在教他以後如何哄騙別人!」妻子倒不是很把丈夫的話放在心上,她輕笑道:「那有你說得這麼嚴重啊!」曾子嘆了一口氣,緊緊地盯著她說:「我沒有再跟你開玩笑。你這樣做母親能哄得孩子一時,卻會失去他一生的信任。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語音剛落,她的臉色就凝重了起來,似乎也覺得他言之有理。於是,她便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三人就一同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網上圖片
後人從中提煉出「曾子殺彘」這個成語,意指做人一定要遵守諾言,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