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煲煮食爆炸 女廚師遭撞飛身亡疑忽略1事引爆
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當使用壓力煲,可能會導致爆炸,引發致命危機。巴西一名女廚師早前在餐廳廚房內使用壓力煲煮食時,懷疑因忽略1事引致爆炸,更被爆炸的衝擊力炸飛撞向一旁,身受重傷,最終因流血不止死亡。本港消委會曾指出壓力煲爆炸的原因,又列出安全使用壓力煲的7大貼士,提醒市民使用時要留意,避免發生意外。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綜合外媒報道,涉事餐廳位於巴西聖保羅。該名女廚師在事發當日首日入職,當時她將一隻雞放入壓力煲內燉煮,其後壓力煲突然爆炸,令她被強大的爆炸衝撃力炸飛,撞向旁邊的枱上,更流血不止。事後其他員工馬上報警求助,但醫護人員到場時已發現女廚師當場身亡。餐廳老闆表示不清楚壓力煲為何爆炸,又表示以往從未發生壓力煲爆炸意外。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消委會曾表示,壓力煲內的蒸汽壓力會在加熱過程中增加,如果壓力過大,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壓力煲煲蓋上都有限壓閥,當達到操作壓力時,限壓閥便會自動釋放過剩的蒸汽,以減低煲內的壓力。女廚師疑似沒有正確使用,導致壓力鍋爆炸。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7大安全使用壓力煲貼士
本港消委會又提醒市民安全使用壓力煲的7大貼士,以免發生危險,甚至引致爆炸:
1.依足說明書的指示使用,以免因誤用而發生危險。
2. 使用前,檢查限壓閬及安全是否暢通。
3. 烹調後,開蓋前必須先行降壓。
4. 烹調流質(如煲粥或煲湯)或易膨脹的食物時,切勿使用排汽方法降壓。以免食物随蒸汽噴出或堵塞閥門,應讓其自然冷卻降壓。
5. 膠圈應該定期更換,並選用原廠膠圈,確保安全。
6. 儲放時,將煲蓋反轉蓋在煲身上,不要將煲合蓋,以免膠卷因長期受壓而加快變形。
7.在烹調或降壓過程中,慎防被排出的蒸汽燙傷。

Getty示意圖
延伸閱讀:3種廚具或含毒素應停用
台灣腎臟科醫生顏宗海醫生在當地節目《健康2.0》中分享廚具的安全問題,指出以下3種廚具若長期使用,有機會把毒素、細菌吃進肚裡,嚴重起來更可能患上腦退化症:
1.鋁鍋
好處:輕便、傳熱快,方便使用。
壞處:長久使用,釋出的鋁質可能會污染食材,從而被人體吸收。鋁可經腎臟由尿液排出,但如果需洗腎的人可能無法排走鋁。當體內累積太多會造成骨病變及腦退化。
2.生銹鐵
好處:耐熱性高、較耐用。
壞處:家用鐵使用度不高,容易氧化生銹,造成微生物隱藏,形成衛生問題。
3.發霉木砧板
好處:重量足夠,較耐用。
壞處:長時間使用會有刮痕,容易導致發霉。即使用水及清潔劑亦無法清洗,持續使用更會令霉菌污染食材。顏醫生建議使用塑膠砧板,較耐用且不易藏菌,PP聚丙稀材質耐熱程度可達攝氏120至130度,可處理熱的食材。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易潔鑊會釋出微塑膠 致癌風險高4.5倍
有研究指,易潔鑊暗藏健康危機,在1個情況下使用可導致230萬粒微塑膠釋出,煮食時更可能令食物沾上塑膠微粒並被人體吸收,而易潔鑊中的塗層更可能導致引發免疫系統疾病或癌症。
易潔鑊塗層研究
研究由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進行。研究人員用拉曼成像技术,以光子散射水准測量易潔鑊上的特氟龍(teflon)塗層。結果發現只要出現1道5厘米(cm)的刮痕就會釋出9100個塑膠顆粒。
而破損的特氟龍塗層在模擬烹煮30秒的過程中,就已釋放出多達230萬個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和納米塑膠。特氟龍塗層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PTFE),屬「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一種,難以自然分解。
曾有其他研究指, PFAS會誘發癌症、免疫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生殖發育障礙等病,經常接觸更可能增加患病風險高達4.5倍。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cctv拍攝到壓力煲爆炸事發現場的片段(影片截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