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超哥上任大半年,我每次與不同朋友碰頭,大家多會問:他與前任林鄭的作風有何不同?要回答這問題,須有實例,剛巧特首顧問團開首次會議,我找一位與會者就此作比較,他說超哥開會效率高好多,會上聽多講少,各顧問提意見聚焦又實在,林鄭就試過自己講咗成粒鐘,其他人發言時間極短,會議流於吹水。在這方面,他認為超哥勝林鄭N倍。
特首顧問團與會者同我講,超哥主持會議的效率,比林鄭高很多,而且分3個小組開會,也更加聚焦和實在。
在林鄭時代,這位人士也是「特首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成員,他說當時沒有分成幾個小組討論,35位顧問一齊開會,每人發言時間很短,而且較鬆散欠焦點,有時大家各說各話,泛泛而談。
他說當時林鄭很着意向顧問們「匯報」自己的宏圖大計,試過有一次,她用了成個鐘頭講述北部都會區計劃,餘下的會議時間因而很有限,每人講幾句就夠鐘。
林鄭試過在顧問團會議上,自己用了成個鐘講述北部都會區大計,顧問發言時間很短。
新一屆顧問團就不一樣,他說大夥分成3個小組,早上的一組談「經濟高質量與持續發展」,超哥的開場白簡簡單單,講明宗旨、多謝幾句後,就馬上開波,他大部分時間都只是聆聽意見,而每位顧問則根據小組設定的主題發言,意見聚焦,不會離題,而且多有實質,吹水成分大減。
另外兩個小組安排在下午開會,分別討論「創新與創業」和「區域和環球協作」,意見都相當有料到,可惜匯控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 和瑞銀集團主席 Colm Kelleher因瑞信事件引起歐洲金融動盪,未能來港開會,令這次頭砲會議有少少失色。
論陣容,超哥新組的顧問團,比起林鄭的顧問班底,也「升了呢」,除了有幾位國際金融巨企的大孖沙加入,加重了份量,還多了一批科技企業界超級猛人,包括世界級AI高手李開復、商湯 CEO湯曉鷗、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等,他們肯幫香港發展創科度橋,政府真係要好好把握,如果像過往那樣,開完俾面派對就散檔,便太可惜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曾開檔為JPEX大吹大擂宣傳的林作,被捕後今午首次開記者會,說自己近幾個月低處未算低,還柙時曾冷靜思考人生,但對於與JPEX的瓜葛,他就一概不談。林作成為今次事件的焦點人物,許多人想,他師父陶傑會說什麼?陶傑昨天終於在fb帖文開腔,說林作本是好材料,但由英返港回到「醬缸」,雖頂戴牛津花翎,若定力不足,任何師父也沒辦法。陶傑引用台灣作家柏楊的「醬缸論」,曲筆與徒弟割席,意即他做的事,是香港環境使然,不能怪加持者。一位朋友同我講,對陶傑的說法不能苟同。
林作被捕後,師父陶傑首次開腔評論,借「醬缸論」曲筆與徒弟割席,說其行為不應由「加持者」負責。
陶傑說,林作剛從牛津畢業回香港,囗齒伶俐,讀書出眾,康德哲學、邱吉爾軼事如數家珍,彬彬有禮,確實是塊好料子。所以當年(2015年)林作參加區議會選舉時,他決定順應潮流,站在年輕人的一方。
陶傑稱當年曾與林作長談,說錢很重要,人很現實,他選擇回香港,不能算錯,但要小心,有機亦必有危,遠東社會環境,與哈羅牛津不同。林作其後另有上位軌跡,那就是後話了。
林作今午開記者會,說近幾個月自己低處未算低。其實陶傑與他劃清界綫,並非首次。
有記者問陶傑是否看錯了人,陶傑沒有正面回答,只引用了源於台灣作家柏揚的詞彙「醬缸」,說英國名校把一個香港年輕人帶上正路,但走了幾步,還要回到那個「醬缸」,若定力不足,牛津和香港的任何師父,也沒有辦法。意即林作行歪路是「環境」的錯,不應要加持者負責。
陶傑與林作釐清師徒關係,這並非首次,年前林作與女友裕半裸拍豐胸廣告,十分猥褻 ,有人就問陶傑:「點解教出咁嘅徒弟?」他回答說:「本人係林作的非正式人生通識師父.....佢嘅全職師父係大狀清洪。多年來向林作灌輸文化品味的,係牛津和哈羅,如果英國教育產出一件令你覺得不安的產品,你以後可以叫仔女去大灣區升學,杯葛英國教育,為何要針對我?」
陶傑那次撇清與林作關係,卻沒有用「醬缸」邏輯,去怪責香港環境把徒弟染污,而指牛津和哈羅也可能出壞產品。不論說法是什麽,他要講清楚的,是不應將徒弟的劣行,算在他身上。
一位朋友看完陶傑的帖文後同我講,對他的「醬缸論」不能苟同,如果說英國教育產出林作這塊好材料,只是回到香港環境被染污,即所謂「橘越淮而枳」,那麼英國本土就不會有壞人,牛津劍橋畢業生也冇人在當地走上歪路,為何今日的英國,治安如此敗壞,末代港督肥彭的女婿也會光天化日與兄弟持槍尋仇?
陶傑若還當自己是林作的師父,就不應把徒弟的劣行歸咎「社會的錯」,藉此給香港踩兩腳,而應直斥其非,好好點醒他,不能再走歪路,要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