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簡慧敏:如何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博客文章

簡慧敏:如何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簡慧敏:如何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3年03月25日 10:32 最後更新:11:12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兩會閉幕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又表明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首於2022年《施政報告》中公佈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這是本屆政府構建新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的重大舉措,回應了筆者去年於立法會大會及政制事務委員會倡議,從體系建設著手,提升高層領導,強化跨司局協作。接下來的挑戰就是怎麽樣開展工作,並取得成效。

3月22日的立法會就如何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議員議案進行辯論,筆者拋磚引玉于立法會上發言,從定位、態度和工作方式和內容上提一些建議。

首先,定位上要由香港本位,提升層次至服務國家大局,找准香港的定位和優勢,方能真正享「一國兩制」之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四大範疇的工作都非常重要,但絕對不是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單一個政策局,甚至一個跨部門工作組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其次,態度上要更積極主動,所謂「上行下效」。在特首率領下,近來主要官員積極與內地不同部委和廣東省增強合作互動,這是良好勢頭。只有溝通,方能融入。

第三,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政府對內應要求各政策局、政府部門完善職能和服務,使上下同欲,勁往一處使,自上而下推動政策有效落實,制定具體的指標。建議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先要了解港人港商究意面對什麽問題和困難,就著要解決什麽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比如:是不是法律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呢?最近,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都講得比較多的數字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課題,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否與此相適應呢?各個司局有沒有專人,以此專題梳理哪些法規不相適應數字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要怎樣立法或修訂法律讓我們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更好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無論是香港、深圳還是廣東省的領導都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至關重要。

公營機構參與公共管理是香港管治的一個特點。因此,此議員議案亦提到公營機構也不例外,要完善職能和服務。以機場管理局為例,她是香港的法定機構,正正要服務「十四五規劃」中做好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她的成效量度就應以能否做到國際航空樞紐?公營機構也應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目標制定自己每年工作重點和工作計劃。

再好的計劃也需要有人執行。不論是政策局制定政策,是部門提供服務,還是公營機構按其法定授權,在其職能範疇內提供服務,設定專人專隊,將具體問題和工作交予專人處理專題,比如:特首與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面後說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藥械通」,醫務衛生局應就此專題設專人負責跟進匯報。

再舉一個例子,財政預算案提到「北部都會區」規劃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布局。筆者曾建議趁「北部都會區」仍在進一步規劃階段,利用好兩地專班機制,與深圳和廣東省加強溝通,共同規劃邊界地帶利用,利用地理之便,增強產業規劃協同發展合作,從而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運輸及物流局、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就此重大課題就應有專人專題負責,好讓局長們按時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報告。

最後,內交方面,香港推出不少與內地有關的政策,但內地官方、企業甚至在內地的港人港商,未必能及時知曉。特區政府要積極做好對内地溝通,包括讓他們了解港人港商的需要和意見,期待政制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中心」扮演好內交角色。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香港發展的未來。筆者期待香港特區政府緊抓未來五年的新機遇,在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課題上,充分釋放治理上的創造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經濟發展動能更強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立法會議員簡慧敏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習近平

往下看更多文章

吳秋北:尋找香港的勞動模範、大國工匠 ——論新時代工運之六

2024年04月19日 23:17 最後更新:23:21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今年工聯會一如既往高度關注勞工權益,為打工仔提出了五大勞工政策倡議,分別是:

1. 配合八大中心發展制訂人力資源規劃 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

2. 監督輸入外勞和人才計劃 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3. 加強新就業形態保障 完善三方協商機制;

4. 遏止嚴重工業意外 改善職業安全健康;及

5. 完善退休保障 優化強積金制度。

除了權益,工聯會也高度關注勞動精神的弘揚。

香港工人具有一百多年、源遠流長的愛國傳統。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參與抗日、擁護新中國成立、支持兩航起義、支援解放海南島、支援祖國建設,特別是80、90年代,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回內地,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助力發展;回歸後,堅定不移支持「一國兩制」方針,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維護國家安全……無論甚麼時期,香港工人都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強大力量,也是最堅實強大的建設力量。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資料(2024年4月18日),香港總就業人數為368.84萬,失業人數為11.17萬(失業率3.0%),就業不足人數為4萬。香港人崇尚勞動,這種精神在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日趨完善的今天,仍能保持,更顯寶貴和崇高。數百萬的勞動者在香港發展建設中,貢獻出無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勞動階級理應得到與之貢獻相匹配的待遇和社會認同。

勞動者撐起香港三次產業結構轉型,為經濟帶來新增長動力

1840年以前,香港還是傳統的自然經濟體,被英國殖民統治後成為自由港,逐步轉為開放型經濟體。隨著航運、貨倉、碼頭等行業的發展以及船塢、製糖等新式企業的出現,香港產生了近代的第一批產業工人。經過百多年的歷史變遷,香港發展成為了遠東的國際大商埠,直到今天,貿易和物流仍是香港四大傳統產業之一,國際航運中心更是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初期製造業包括造修船業、生產針織品、食品等,踏入70年代,電子產品、鐘錶及塑膠製品等發展起來,到80年代,全盛時期製造業約佔整體GDP30%,產業工人佔就業人口四成半,被認為是第二次經濟轉型。隨後因應內外環境及條件的變化,上世紀末,香港又進入第三次經濟轉型,由工業化轉為多元化服務,其中以金融業、旅遊業、服務業和運輸業為主要支撐。分析香港經濟發展的週期性會發現,每次產業轉型都將經濟推向更高層次。而香港能夠順應變化,成功轉型,勞動和資本同為生產要素,產業工人功不可沒。然而工友卻沒能公平的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香港貧富差距與日俱增,按照樂施會的分析,今年首季度最貧窮及最富裕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差距已達到57.7倍。按照統計處的資料,1985年至2007年,香港人均GDP增加了133%,而香港就業人士每月入息中位數則只增加了69%。

肯定勞動價值,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實現由治及興偉力

勞動是社會生活的基本體現,人類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勞動發展的歷史。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也是伴隨著工運一路發展。在實行殖民統治的時期,統治者以壓榨被殖民者為目的,培植買辦,獲取最大經濟效益,懶理勞苦大眾死活。在這種歷史背景影響下,勞動者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被忽視,將勞動簡化為「搵食」,將僱傭關係等同於勞動力買賣。《共產黨宣言》描述早期的資本主義,深刻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流行歌曲《半斤八兩》就揭示了長期被殖民統治下,打工仔爭取的是,付出「半斤」力,得回「八兩」的卑微和無奈心態。事實上,一個人決定工作,投身一個行業,可以是出於興趣、熱愛、抱負,也是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以勞動就業謀生,不畏辛勞,肯付出,有理想、有追求,是基本需要也有精神境界。工資作為勞動的報酬,從一開始便沒有公平可言,更遑論體現勞動價值的全部。現代文明進步、有利發展的勞資關係首先是合作,以共贏為目標,而非剝削和壓榨。野蠻資本主義、殖民統治下的扭曲價值觀是時候扭轉了,片面狹隘的認知必須徹底改變,社會需要重新建立對勞動價值的認知,給予勞動應有的尊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由治及興新時代更應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真真正正提升勞動階層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勞動者才能以主人翁的立場,為一國兩制建設,激發更大的勞動熱情和動能。

全國五一勞動獎在內地已經歷史悠久,是全國勞動人民的盛事,顯示出國家對勞動價值和勞動者的重視,國家發展要依靠勞動階級,勞動生產、技術攻堅、科技創新歸根結底都要依靠廣大勞動者。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樑。我們要把職業教育發展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他們的待遇條件保障好。」去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總書記向全國廣大勞動群眾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時表示,「依靠勞動創造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激發廣大勞動群眾的勞動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切實保障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用心幫助廣大勞動群眾排憂解難,推動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內地的做法怎麼不能作為香港的借鑒呢!

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

香港也有很多勇於擔當的勞動者,儘管在資本主義的勞動關係下,他們的付出更令人動容,是照亮社會的人性之光,只是我們沒有嘉許的機制和相關宣傳,所以更多的優秀先進人物只能默默無聞。去年香港經歷百年不遇的強降雨天氣,有港鐵車站出現嚴重水浸,幾名前線鐵路技術工人,無懼艱險,涉水及頸,及時搶修,把影響降到最低,盡顯專業敬業風範。再如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冒著感染的風險照顧病人,前線清潔工友依然冒著健康風險,保持環境的清潔衛生,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這些堅守崗位、捨己為人的精神,是香港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標兵典範,是我們尋找的勞模精神。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包括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香港在培養科技、高技能尖端人才方面獨具優勢。正如總書記所強調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要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為核心。香港要為國家培養人才,才能成就自我,落實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希望特區政府能領悟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深意,在香港出產「大國工匠」。

為了更好弘揚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在由治及興新形勢下,工聯會將制定詳細計劃,聯同特區政府,結合勞資官力量,選拔香港的勞動模範,舉辦「先進工作者評選計劃」,所有當選者將得到政府嘉獎、社會肯定,聞名全國。今年更首次推出「五一勞動週」系列活動,以更多元的形式和內容全面表達勞工訴求和期望,破天荒邀請特首及各官員慰問、探訪不同行業工友,透過互動,引起社會對勞動尊嚴、勞動價值的重視,起到改變社會風氣、振奮人心的效果。

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讓我們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理念構建新型勞動關係,彰顯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樹立香港新型勞動價值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