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初創公司研發新型液流電池 進軍全球市場
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其中一個技術樽頸,是依賴有過熱著火風險的鋰電池作為能源儲存。本港有初創公司成功研發既安全,成本又低的新型液流電池,預料可取代鋰電池,成為大規模儲能設施。該初創公司更獲煤氣公司垂青,成為戰略投資者,現正與政府部門、企業洽商合作,準備大規模生產,進軍全球的儲能設備市場,隨時成為另一間衝出香港的獨角獸。

易池新能盧怡君(中)及其團隊致力研發及優化「安全及低成本的液流電池」。
現時本港路邊停車收費錶用鋰電池供電,雖然能量密度高、體積小,但如果頻繁地反覆充電和放電,鋰電池可能過熱甚至著火,因此咪錶不會安裝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要靠人手定期更換電池。Luquos Energy(易池新能)創辦人盧怡君正與咪錶管理公司合作,最近忙於測試於咪錶應用液流電池。她解釋,液流電池的儲電介質是水溶液,不會有火警風險,如改用其公司開發的「鋅—碘—溴電解液液流電池」,便可實現在咪錶安裝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使用百分百的綠色能源。電池預計使用15至20年也毋須更換,對比壽命只有幾年的鋰電池,划算很多。
兩項液流電池雙線發展開拓儲能市場
「液流電池儲備的電量,除了足夠供應咪錶日常運作,更可為三至四部電動單車充電。如果位置足夠放置更大型液流電池,日後市民甚至可以在咪錶為電動車離網充電。」盧續謂。
成立只兩年多的Luquos Energy,除了發展鋅—碘—溴液流電池,團隊又研發新一代「離子交換膜」,提升「硫—碘液流電池」產電效能,較舊有的「全釩液流電池」高一倍。盧表示目標是量化生產,兩種電池雙線發展。

易池新能團隊現正與停車咪錶管理公司合作,進行「鋅—碘—溴電解液液流電池」咪錶試驗計劃。
煤氣公司提供戰略投資及場景應用支援
本身為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的盧怡君坦言,初創公司的路並不易走,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作研究、實驗,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建立實驗室或研究中心也非常困難,她慶幸項目早前獲煤氣公司和國家電投聯合舉辦的首屆「TERA-Award 智慧能源創新大賽」季軍,並得到煤氣公司青睞,獲數千萬港元的戰略投資,令綠色能源科技有機會發展。

上年,易池新能有限公司憑「安全及低成本的液流電池」項目於由煤氣公司和國家電投聯合舉辦的首屆 「TERA-Award 智慧能源創新大賽」中勇奪季軍。
盧透露,已有不少企業、機構,包括停車場公司、污水處理公司向他們洽商購買液流電池,或找合作提供充電服務。盧教授表示:「煤氣公司除了資金上的支持之外,還為團隊於科學園設置實驗室,最重要是提供了場景應用,率先試用『鋅—碘—溴電解液液流電池』,為重載電動車充電,加快項目落地和推廣。」
隨著第一屆TERA-Award得獎團隊迅速發展,第二屆TERA-Award亦將於本月廿八日公布結果,今屆特設五大全新目標範疇,分別為「可再生能源」、「儲能及能源轉化」、「節能與減碳」、「氫能與燃料電池」,以及「能源數字化」。大會接獲275個參賽項目,並從中選出16個項目入圍決賽, 冠軍可獨得100萬美元(折合約780萬港元)獎金。

易池新能有限公司主席盧怡君(左)與煤氣公司首席投資總裁陳英龍簽訂投資協議,獲數千萬港元的戰略投資及場景應用支援。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