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獲佳績焦點被轉移感錯愕 冰球隊員:罰冰協如「打自己人出啖氣」

政事

獲佳績焦點被轉移感錯愕 冰球隊員:罰冰協如「打自己人出啖氣」
政事

獲佳績焦點被轉移感錯愕 冰球隊員:罰冰協如「打自己人出啖氣」

2023年04月06日 11:58 最後更新:12:36

世界冰球錦標賽播放國歌出錯事件,港協暨奧委會啟動暫停冰協會員資格的程序,若港協落實暫停冰協會員資格,政府會考慮削減對冰協的撥款資助。有份出賽的冰球隊球員顏卓朗接受6日早上接受電台訪問,指不應該懲罰冰協,因為是主辦方播錯歌,懲罰冰協有如「打自己人出啖氣」,白費運動員的努力,影響香港冰球的發展,又說整件事並不合理,比起憤怒,他更感到傷感。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鄭泳舜指港協已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解釋,事件提醒各體育總會往後帶隊出賽,不可再有同類事情發生。資料圖片

鄭泳舜指港協已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解釋,事件提醒各體育總會往後帶隊出賽,不可再有同類事情發生。資料圖片

鄭泳舜:冰協管理出問題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世界冰球錦標賽播放國歌出錯事件,港協暨奧委會啟動暫停冰協會員資格的程序,若港協落實暫停冰協會員資格,政府會考慮削減對冰協的撥款資助。有份出賽的冰球隊球員顏卓朗接受6日早上接受電台訪問,指不應該懲罰冰協,因為是主辦方播錯歌,懲罰冰協有如「打自己人出啖氣」,白費運動員的努力,影響香港冰球的發展,又說整件事並不合理,比起憤怒,他更感到傷感。

鄭泳舜指港協已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解釋,事件提醒各體育總會往後帶隊出賽,不可再有同類事情發生。資料圖片

鄭泳舜指港協已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解釋,事件提醒各體育總會往後帶隊出賽,不可再有同類事情發生。資料圖片

港協早前就播錯國歌事件召開董事會,霍震霆會後見傳媒。資料圖片

鄭泳舜:冰協管理出問題

前排左起:楊祖賜、霍震霆;後排左起:何劍暉、黃寶基、郭志樑、王敏超、蒙德揚。

前排左起:楊祖賜、霍震霆;後排左起:何劍暉、黃寶基、郭志樑、王敏超、蒙德揚。

資料圖片

對於有消息指,港協暨奧委會有人曾稱冰球港隊打來打去都是4至6隊,得第3名很容易。顏卓朗指感到難堪,亦認為說法離譜,強調球隊取得佳績是基於多年的練習,對方抺殺了球員努力,質疑是否真心支持香港運動。

冰協港隊領隊關婉儀(左三)。資料圖片

冰協港隊領隊關婉儀(左三)。資料圖片

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鄭泳舜尊重港協決定,強調播放國歌是非常嚴謹的事,不可出錯,冰協做得不足,過分依賴一兩位成員處理,反映管治上出現問題。鄭泳舜指,港協已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解釋,事件提醒各體育總會往後帶隊出賽,不可再有同類事情發生。他明白球員有擔憂,冰協亦要明白管理層並非只是員工,帶隊出外比賽時要留意。

顏卓朗認為,事後大眾目光只聚焦播國歌出錯,未有提及港隊奪獎,令他感到錯愕。他指今次比賽是港隊歷史性取得第3名的成績,港協暨奧委會未有給予任何肯定,隊內多名資深球員基於工作及家庭負擔準備退役,今次賽事可能是最後一次強陣出戰,對球隊有特別意義。他指球隊應對世錦賽亦幾番波折,因波斯尼亞天氣寒冷,令多名球員不適,領隊關婉儀一方面照顧球員,一方面要與國際冰聯開會,壓力很大。

港協早前就播錯國歌事件召開董事會,霍震霆會後見傳媒。資料圖片

港協早前就播錯國歌事件召開董事會,霍震霆會後見傳媒。資料圖片

前排左起:楊祖賜、霍震霆;後排左起:何劍暉、黃寶基、郭志樑、王敏超、蒙德揚。

前排左起:楊祖賜、霍震霆;後排左起:何劍暉、黃寶基、郭志樑、王敏超、蒙德揚。

對於有消息指,港協暨奧委會有人曾稱冰球港隊打來打去都是4至6隊,得第3名很容易。顏卓朗指感到難堪,亦認為說法離譜,強調球隊取得佳績是基於多年的練習,對方抺殺了球員努力,質疑是否真心支持香港運動。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冰協港隊領隊關婉儀(左三)。資料圖片

冰協港隊領隊關婉儀(左三)。資料圖片

雷雄德:若暫停會籍以年計影響較大

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主任雷雄德在同一節目表示,港協做法發出清晰訊息,有關情況日後不可再出現,多次播國歌出錯事件,或顯示有體育總會在管治上出現問題。至於如果冰協會員資格被暫停帶來的影響,要視乎事件進展,若暫停兩三個月影響未必太大,但若以年計就影響較大。他認為,在運動員產業化專業化情況下,對精英運動員未必有影響,政府削減資助或影響一些基礎訓練班,但體育項目不只涉及運動員,亦牽涉教練及工作人員等,或會帶來整體影響。

Tags:

冰協港協

往下看更多文章

近日多宗舊樓石屎剝落 議員建議讓專業團體協助檢驗維修

2023年08月05日 09:26 最後更新:10:59

針對近日接連有舊樓石屎剝落,有議員建議,讓專業團體協助檢驗維修工作,當局可研究能否投放資源協助。

本港近期有多幢舊樓石屎剝落,發展局早前表示,屋宇署已識別約1千幢狀況緊急的樓宇,署方會先安排維修,再向業主追討費用,又指目前約有2700幢樓宇的驗樓通知到期,但至今仍未遵辦。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在港台節目表示,不能夠單靠一個部門負責跟進舊樓維修,需要有專門機制,以及特定機構負責,又建議政府考慮以一條街或一個小區為範圍,容許舊樓做聯合維修,交由承建商檢驗,以及維修高風險的部分。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出席同一節目的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業主和屋宇署都有責任做好舊樓的檢驗和維修,但他認同單靠屋宇署一個部門執法並不足夠。他認為現時欠缺一個協調機制,讓屋字署、民政事務署及區議會協調商討,如何做好舊樓維修問題,他說民間其實有不少專業團體希望可以協助檢驗維修工作,當局可以研究是否能夠投放資源予這些團體協助解決問題。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就指,現時最重要是以風險為本,先解決最高風險的樓宇失修問題,其次是做好防範工作。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有議員建議專業團體協助舊樓檢驗維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