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BNO移英港人過完嚴冬,但心中寒氣未減,除了英國通脹與衰退繼續夾擊,生活苦過DD,取回強積金亦無望,皆因港府立場企到好硬,正訪英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張宇雖被英國官員施壓,依然理直氣壯,寸步不讓,在英「黃友」與所謂人權組織呱呱叫效果為「0」。據最新數字,去年第4季申請BNO簽證的宗數續創新低,熱度下降之勢明顯,看來低處未算低。
英國事務大臣卓雅敏「係咁意」表表態,促港府容許BNO移英港人提早取回強積金,但許正宇企硬拒絕,立場堅定。
許正宇今次訪英,除了出席財經論壇推銷香港,也與英國官員與商界高層會面,其中包括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卓雅敏。對方在社媒表示,她在會上提及黎智英案和初選案,也促請港府容許持BNO移英的港人提早拿回強積金。
據知在會面中,許正宇對此問題的態度十分堅定,表示港府早已表明不承認BNO護照是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根據規例,參加強積金的港人不能以BNO及相關簽證,作為永久離港的證據,提早取回強積金。
港府不承認BNO的有效性,皆因英國打茅波在先,本來中英聯合聲明講明BNO冇居英權,但英政府卻打橫嚟,單方面容許BNO港人可移居英國,破壞了協議的原則。既然你擺明犯規,中央與特區當然不能再承認BNO是有效證件,基於這原則,積金局也不會讓BNO移英港人以此作為永久離港的根據,提早取回強積金。
卓雅敏見許正宇時提出「呼籲」港府鬆手,看來只是循例表一表態,以表示關注香港人權,放了幾句空砲後,就算交了差。在英的「黃友」 和背後的支持組織顯然不收貨,指她講得不夠力,更說她竟與「專制政權」的官員會晤是可恥的事。一直在旁吶喊的「香港監察」,也說民選政府的大臣竟以紅地毯歡迎港官,實在令人失望。
他們其實也沒說錯,英國政府本來就是兩面派,在此經濟低迷之際,當然不想斷了香港這條「大財路」,積極接待港府官員完全不令人意外,只是在英「黃友」alway naive而已。
去年第4季申請BNO簽證續創新低,熱度明顯不斷下跌。
BNO移英港人連強積金都拿不到,對後來者的熱情,肯定有一定打擊。朋友把BNO簽證的最新申請數字傳給我看,指去年第4季的申請宗數是10100宗,與第3季相約,但因去年11月30日開始將申請人擴大至1997年7月1日後出生的子女,人數本應增加,持平等於稍減。這個數比起2021年第1季高峯時的約34300宗,就下跌得十分厲害,熱度明顯不斷降低,看來跌勢還會繼續。
另外,去年第4季有353宗申請被英政府拒絕,而第3季被拒宗數是193宗,也出現顯著增幅,第2季時只有96宗而己,反映當局對申請揸得緊咗,開始擰實個水龍頭了。
今次「黃友」出到截擊許正宇座駕一招,但迴響微之又微,只被視為一場鬧劇,看來BNO這台戲,已到了台上聲嘶力竭、台下無聲無氣的境況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英國政府推出「史上最嚴厲」的落閘政策,大幅削減移民人數,BNO港人雖非在受限之列,但也感到刺骨寒意,不知何時政府會「翻轉豬肚」,收緊簽證和入籍審批,例如早前已有風聲吹出,內政部考慮將居英5年可申請入籍,延長至8年,若如此,10多萬BNO港人便半天吊。
英國政府放大批BNO港人入境居留,背後動機十分「偽善」,其實是為了解決「脫歐」後國內一個大難題。
政策隨政治風向而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不僅英國,加拿大也同樣有變數,政圈朋友指,兩國當年向港人開閘,背後都另有盤算,只是披着「偽善」面紗,騙了不少天真的港人。
英國政府於2020年7月大出茅招,針對《香港國安法》實施,夾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內有關BNO持有人沒有居英權的條文,大開中門讓港人移英。這一招有雙重目的,表面上藉「支持港人抗爭」,打擊中國,與美國鷹派相呼應。
另一秘而不宣的盤算,是放大批港人進來,以解決當時英國國內一個大難題。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政府為了向支持脫歐的選民兌現承諾,引入新的移民積分制,歐盟國家在英工作的勞工失去優勢,近七成離開了英國勞動市場;此外,不少來自歐盟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以至專業人士,也紛紛流回歐陸,中下層加起來,兩年內少了40多萬員工。隨之出現的大惡果,就是多個行業都飽受勞工短缺之苦,企業嗌晒救命,更嚴重打擊經濟。
BNO簽證居英計劃就是在那段時間推出,英國政府沒有說白的是,大量港人移居英國,成為了勞動市場的生力軍,他們不少受過大專教育,又拿着在港賣樓套現的資金赴英,既可填補勞工短缺的「大窿」,又給市場泵水,這條數計落真係冇得輸。還有另一bonus ,就是這批港人都對英政府「感恩圖報」,對它而言,可說賺到盡。
英國於2020年「脫歐」後,數十萬歐盟勞工流走,勞動市場人力短缺嚴重,吸納BNO港人可填補「大洞」,這才是2021年推BNO居英計劃的真正目的。
不過這只是當時的說法,之後兩年多,烏克蘭10多萬移民湧入,其他國家來讀書及打工者,又扶老携幼大舉殺到,去年淨移入人數升到爆晒燈,近75萬人,政府只好匆匆閂閘。對放入來「填窿」的10多萬BNO港人,也開始嫌棄了。
至於加拿大,年前政府給港人推出「救生艇」計劃,學歴和資歷限制大大放寬,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表面上,同樣是「扮晒正義」,慷慨打救港人,但背後真正原因,是近年移居加國的新移民不斷減少,流走的卻有增加之勢,如情況惡化下去,經濟必然大鑊。
據加拿大公民協會調查發現,移民離開加拿大或繼續遷移的比例,近年一直穩步上升。由2001年至2021年,新移民抵加後10年內選擇入籍的人數,減少了40%。
加拿大政府愈來愈有危機感,因此看中想移居他國的香港人,希望吸他們居加可把移民人數推高,於是急急拉閘放人。由此可見,所謂「救生艇」,救的不是港人,而是加國的經濟。
相比而言,還是美國政府比較老實,不怕做「真小人」。早前有美國記者爆料,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國務卿蓬佩奧的顧問團曾提出給港人放「救生艇」,但被政府內極右勢力阻止,恐怕港人會源源湧入,最後不了了之。
說到底,英加的「偽善」也好,美國的「真小人」也好,移民政策首先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實際利益,永遠反覆無常,話變就變,港人對此不要太幼稚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