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士的報》主辦、高昇基金贊助的「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4月21日在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舉行中學組複賽。複賽由8支隊伍分兩組進行,結果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4隊成功躋身決賽。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更及時回勇,表現較初賽時有明顯進步,以480分成為當天各隊中最高得分隊伍,表現出有力衛冕冠軍。至於英華書院則以470分緊隨其後,成為最強對手,兩隊鹿死誰手也許要到決賽當日方見分曉。
點擊看圖輯
由《巴士的報》主辦、高昇基金贊助的「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4月21日在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舉行中學組複賽。複賽由8支隊伍分兩組進行,結果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4隊成功躋身決賽。
第一節賽事4隊分別為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陳瑞祺(喇沙)書院、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參考初賽各組成績分別為460分、310分、440分及390分,若以分數而論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被看高一線,但保良局董玉娣中學是去屆且是連續兩屆冠軍,在心理質素方面佔優。
第二節賽事4隊分別為聖若瑟書院、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參考初賽各隊成績分別為380分、480分、500分及410分,若以分數而論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實力明顯較強,但初賽分數不能帶入複賽,所以實際上各隊臨場表現更為重要。
圖片說明: 中學組複賽在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舉行
第一節賽事4隊分別為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陳瑞祺(喇沙)書院、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參考初賽各組成績分別為460分、310分、440分及390分,若以分數而論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被看高一線,但保良局董玉娣中學是去屆且是連續兩屆冠軍,在心理質素方面佔優。
在必答環節,各隊表現緊張,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甚至未能在限定時間內回答全部10條問題,完成後各隊得分為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250分、陳瑞祺(喇沙)書院240分、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260分、保良局董玉娣中學260分,沒有一隊取得明顯優勢。
進入搶答環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開始發力,並且接連得手,順利拉開與三隊間的差距。進入賽事中段,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開始積極搶答,而其餘兩隊也在賽事尾段變得積極搶答,三隊中又以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表現較佳,結果成功以290分第二名躋身決賽。至於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則以480分第一名躋身決賽,也是當天中學組各隊中最高得分隊伍。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以第一組第二名躋身決賽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以第一組第一名躋身決賽
第二節賽事4隊分別為聖若瑟書院、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參考初賽各隊成績分別為380分、480分、500分及410分,若以分數而論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實力明顯較強,但初賽分數不能帶入複賽,所以實際上各隊臨場表現更為重要。
在必答環節,聖若瑟書院率先登場但表現緊張,最終未能在限定時間內回答全部10條問題,僅得230分。隨後登場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似乎克服了緊張的問題,成功答對全部10條問題並以滿分300分完成該環節。接下來登場的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雖然也略帶緊張,但兩隊同以270分完成必答環節,表現可以。
進入搶答環節,早段是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兩隊之爭,並且成功拉開與其餘兩隊差距,及後聖若瑟書院開始發力,但始終未能克服表現不穩問題。結果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分別以第二及第一名躋身決賽,兩隊得分分別為340分及470分。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以第二組以第二名躋身決賽
英華書院以第二組第一名躋身決賽
「後起之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世說新語》,當中《賞譽》一篇有言:「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
東晉武帝時期,有個人叫范寧。因為他年少專心勤學,博覽群書因此很快就得到朝廷的賞識。在擔任餘杭縣令時,他廣辦學校,施行儒家。在他的努力下,當地大行儒家風化,大家都以禮為重。因此不消數年,他便從縣令擢升為遷臨淮太守,甚至後來一度晉升為中書侍郎。可是由於他直言不諱的性格得罪了權臣司馬道子,所以他就被貶為豫章太守,人稱范豫章。
范寧像。(網上圖片)
范豫章有一個名叫王忱的外甥,而王忱跟他舅舅一樣,自小都是聰明好學之人,所以范寧對他甚是喜歡。他把這個外甥帶在身邊,每天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會親自教導他為人處世的道理。 王忱長大後也自然成為了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所以他的仕途可以說是順暢無比。不到30歲,他就擢升為荊州刺史,其地位甚至已經在范寧之上。
雖然地位被外甥所超越了,但范寧並不介意。反而在與社會名人交往時,范寧總毫不吝嗇地答眾人介紹着自己的外甥王忱。有次,有位名叫張玄的人來到范寧的家中做客。范寧因為想讓王忱和張玄兩人先增進一下感情,所以別先假裝離席。本來張玄也聽說王忱志趣不凡,所以也很想與他交流。於是張玄便正襟危坐地坐着,就等着王忱自己上來給他打招呼。沒想到張玄這副裝腔作勢的樣子,令王忱心裡感到十分不痛快,所以他並沒有如張玄之願給他打招呼,而是始終一言不發地坐着。張玄見王忱並沒有主動來跟自己打招呼,也自討沒趣地稱病告辭。
東晉士子清談。(網上圖片)
客人走後,范寧覺得王忱實在太沒有禮貌了,於是就批評他說:「張玄是吳中之秀,你為什甚麼不和他談天呢?」誰知,王忱卻笑着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交流,就應該專程來拜訪我,而不是找舅舅你呀!」
范寧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他言之有理,所以誇獎道:「哎呀,你風流俊望,真是後來之秀!」王忱被舅舅稱讚後,也沒有得尺進寸,笑着回道:「沒有你這樣的舅舅,也不會有這樣的外甥。這還是得多導舅舅的教導。」後來,范寧把王忱的話轉告了張玄。張玄知道後也不氣餒,反而覺得王忱確實如傳聞所說的那樣與眾不同。因此,他專程找了一天來拜訪了王忱。這次,王忱見他誠意滿滿也以禮相待了他,從此兩人就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提煉出「後起之秀」這個成語,並用來比喻後輩中的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