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寨是石塘古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築之一。雙峰寨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900年),竣工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此時距離清朝滅亡僅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大革命時期,雙峰寨成為石塘鄉農會的辦公地點、農民運動的紅色戰鬥堡壘。1928年3月15日,中共與國民黨軍爆發雙峰寨保衛戰,在中國農民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被譽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

雙峰寨正門,留意門楣上方書有「雙峰保障」4個大字(網上圖片)
1928年3月15日中共仁化縣委、縣革委撤出華陽寨後,兵分兩路,其中第八獨立團第四營和第一營部分指導員鎮守雙峰寨,與敵人開展了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戰。3月17日,國民黨軍用三個營的兵力包圍了雙峰寨。在威迫投降無效的情況下,國民黨軍從4月8日起連續用迫擊炮、大炮轟擊,但由於寨牆高大堅固,炮擊受阻。於是,國民黨軍採取「水火並攻」的戰術,在寨外四周的水塘邊築起矮牆,挖塘放水,以斷絕寨內水源。同時,強迫農民交茅草,堆放在寨外西北角一帶,企圖用火燒寨。守寨軍民首先用土炮把國民黨軍的矮牆摧毀,然後用自製的「守火炮」對準草堆發射,使草堆著火化為灰燼,粉碎了國民黨軍「水火並攻」的計畫。

雙峰寨俯瞰圖,可見四周環水護寨,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國民黨軍久攻不下,又變換花招,使用「鐵烏龜」 進攻,用鐵板做蓋,下有四個輪子,內可藏兩人和炸藥。在炮火掩護下,推進到寨牆角企圖爆破寨牆,守寨軍民居高臨下,當「鐵烏龜」進至寨腳時,即拋下一塊塊巨石把「鐵烏龜」砸爛。就這樣,雙峰寨保衛戰一直持續到了11月初,國民黨軍開始出動飛機進行轟炸,同時集中兵力發起衝鋒,都一一被英勇不屈的守寨軍民擊退。
寨內700多軍民在營長李載基的領導和指揮下,堅持了8個月之久,但因傷亡慘重,彈盡糧絕,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決定於11月11日深夜組織三路突圍,可惜只有一路突圍成功。雙峰寨遂被國民黨軍攻破,寨內殘病軍民200多人被捕,其中100多人慘遭殺害。

以青磚石灰砌成的長方形古堡 (網上圖片)
雙峰寨保衛戰斃敵100多人,在中國農民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被中共廣東省委譽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在大革命時期,雙峰寨還是石塘鄉農會的辦公地點,是農民運動的紅色戰鬥堡壘。現在,雙峰寨是石塘古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築之一。
雙峰寨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竣工於清宣統二年,籌金三萬兩。雙峰寨呈長方形,青磚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69.65米,建築面積4164平方米,占地總面積9042平方米。有1個主樓和4個炮樓,其間有圍牆相連,圍牆高9米,厚1.3米,最厚處為1.7米;4個炮樓均為4層,高13米;主樓5層,高15.3米;圍牆四面均建有瓦面頂的走廊,寬1.2米;主樓的下層稱為半層,寬315米。

寨牆上的炮眼 (網上圖片)
主樓和4個炮樓共有55個炮眼。寨堡另設一個正門,共兩重。第一重大門用粗大樟木特製而成,拱形,門板厚16釐米,表面鑲鐵板,門楣上方書有「雙峰保障」4個大字。第二重大門的結構與第一重大門相似,門上方刻「保安門」三字。雙峰寨四周均設護城濠,濠寬13.7米,水深約2米,原可通過吊橋進寨,1976年改造為水泥橋,後改造為木板橋至今。2019年列入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爭取項目資金997.08萬元用於開展提升工程。

內部設有不少銅像及壁畫 (網上圖片)
雙峰寨於2000年4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9月被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7年8月成功申報為市級社科普及基地。2017年12月成功申報為市級國防教育基地和韶關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活動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