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一張戰時卡片說歷史 深圳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歷史長河

從一張戰時卡片說歷史 深圳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從一張戰時卡片說歷史 深圳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2023年05月23日 10:00

有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在深圳東門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存有一間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該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前身為民國時代的鴻安酒店,佔地面積240平方米,樓高三層,建築面積794平方米。在這裏,葉挺將軍曾經組建了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指揮著深圳乃至整個東江地區的抗日鬥爭。

葉挺在1938年使用過的名片(複製件)。可見當時葉挺官階是「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資料圖片)

葉挺在1938年使用過的名片(複製件)。可見當時葉挺官階是「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資料圖片)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葉挺擁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積極參與將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並於1938年1月出任新四軍首任軍長。1938年10月12日,日軍登陸廣東大亞灣,21日攻佔廣州,自此開始了葉挺將軍與深圳的關係。11月下旬,葉挺接受國民黨委任,於深圳鎮鴻安酒店組建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負責進行深圳乃至整個東江地區的抗日鬥爭。他向轄區各地的國民革命軍散兵及地方游擊組織發佈前來接受統一指揮的命令,計劃以曾生、王作堯二部為核心,發動當地群眾和華僑等力量在短時間內建成一支上萬人的部隊。他還親自前往香港,動員海外華僑為抗戰大業貢獻力量。雖然葉挺在深圳僅駐留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這位北伐名將深圳舉旗抗日的壯舉,堅定了東江軍民保家衛國的決心,推動了東江地區抗日武裝的建立和發展。

更多相片
葉挺在1938年使用過的名片(複製件)。可見當時葉挺官階是「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資料圖片)

有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在深圳東門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存有一間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該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前身為民國時代的鴻安酒店,佔地面積240平方米,樓高三層,建築面積794平方米。在這裏,葉挺將軍曾經組建了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指揮著深圳乃至整個東江地區的抗日鬥爭。

葉挺任副總指揮時使用過的望遠鏡(複製件) (資料圖片)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葉挺擁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積極參與將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並於1938年1月出任新四軍首任軍長。1938年10月12日,日軍登陸廣東大亞灣,21日攻佔廣州,自此開始了葉挺將軍與深圳的關係。11月下旬,葉挺接受國民黨委任,於深圳鎮鴻安酒店組建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負責進行深圳乃至整個東江地區的抗日鬥爭。他向轄區各地的國民革命軍散兵及地方游擊組織發佈前來接受統一指揮的命令,計劃以曾生、王作堯二部為核心,發動當地群眾和華僑等力量在短時間內建成一支上萬人的部隊。他還親自前往香港,動員海外華僑為抗戰大業貢獻力量。雖然葉挺在深圳僅駐留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這位北伐名將深圳舉旗抗日的壯舉,堅定了東江軍民保家衛國的決心,推動了東江地區抗日武裝的建立和發展。

12月底,因形勢發生變化,國民黨當局下令撤銷對葉挺的任命,催促葉挺重返新四軍。中共中央也希望葉挺重回新四軍,在江南抗日。葉挺結束在深圳的工作,於1939年1月返回新四軍軍部。此後,葉挺在深圳領導過的曾生和王作堯部隊,不斷成長壯大,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鬥爭,及至打戰勝利,已經成為一支擁有萬餘人的重要武裝力量--東江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鼎足而三,成為華南地區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日方對攻佔廣州的報導 (資料圖片)

日方對攻佔廣州的報導 (資料圖片)

1938年11月26日,日軍在竹下大佐率領下攻佔廣九鐵路重鎮深圳市。(資料圖片)

關於葉挺為何選址在深圳鎮鴻安酒店,背後又有這樣一段故事。據說葉挺接受任命後,得知在深圳墟南慶街20號有一家鴻安酒家,老闆娘「鴻安婆」是一位愛國歸僑,於是決定把總指揮部設在鴻安酒家。

1938年12月19日,香港《申報》以「福田新作塘均收復」為題,報導惠州、博羅一帶的游擊隊均由葉挺指揮的消息。(複製件) (資料圖片)

深圳淪陷前,經營有道的鴻安酒家已是深圳墟的旅業龍頭。「酒家當時生意很火爆,地上都睡滿了人。」鄭光明表示,許多從國外和香港返鄉的人都喜歡在該酒家落腳,人們都習慣稱呼老闆娘「鴻安婆」。

1939年1月18日,香港《申報》一則「東江華軍圍攻石龍」的報道。主要講述1938年12月28日,葉挺所部便衣隊由博羅羅浮山包抄夜襲石龍一事。(複製件) (資料圖片)

1939年1月18日,香港《申報》一則「東江華軍圍攻石龍」的報道。主要講述1938年12月28日,葉挺所部便衣隊由博羅羅浮山包抄夜襲石龍一事。(複製件) (資料圖片)

在深圳期間,葉挺積極發動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支持游擊隊。(資料圖片)

指揮部撤走後,鴻安酒家仍經常接待愛國志士和回鄉抗日的港澳台同胞。這家酒店足以媲美《沙家浜》裡的「春來茶館」,「鴻安婆」也成了深圳墟的「阿慶嫂」。

紀念館四周商店林立,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資料圖片)

1939年8月16日,日軍佔領深圳後,崗田部隊也將司令部設在鴻安酒家。「鴻安婆」利用擁有通行証的便利條件,經常為抗日遊擊隊送情報。有一次,她護送3名愛國人士從香港到深圳,路上被日軍抓住,關押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因「鴻安婆」有通行証,日軍將她放了。出來後,她又利用各方關系,多方周旋,終於將3名愛國人士擔保出來。

紀念館的正門入口 (資料圖片)

紀念館的正門入口 (資料圖片)

葉挺任副總指揮時使用過的望遠鏡(複製件) (資料圖片)

葉挺任副總指揮時使用過的望遠鏡(複製件) (資料圖片)

12月底,因形勢發生變化,國民黨當局下令撤銷對葉挺的任命,催促葉挺重返新四軍。中共中央也希望葉挺重回新四軍,在江南抗日。葉挺結束在深圳的工作,於1939年1月返回新四軍軍部。此後,葉挺在深圳領導過的曾生和王作堯部隊,不斷成長壯大,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鬥爭,及至打戰勝利,已經成為一支擁有萬餘人的重要武裝力量--東江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鼎足而三,成為華南地區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日方對攻佔廣州的報導 (資料圖片)

日方對攻佔廣州的報導 (資料圖片)

關於葉挺為何選址在深圳鎮鴻安酒店,背後又有這樣一段故事。據說葉挺接受任命後,得知在深圳墟南慶街20號有一家鴻安酒家,老闆娘「鴻安婆」是一位愛國歸僑,於是決定把總指揮部設在鴻安酒家。

「鴻安婆」本名何華益,9歲跟隨父親到美國舊金山謀生,20歲那年回國。經親戚介紹,與深圳下梅林村人鄭滿容結為夫妻。婚後二人將位於深圳墟南慶街20號的兩間祖屋改為旅館,由何華益負責經營。

「那時阿婆從美國回來不久,也沒有多少錢,籌辦旅館的錢大都是借來的。」何華益的嫡孫鄭光明回憶到,旅館先後經過3次裝修擴建,才有了一定的規模。

1938年11月26日,日軍在竹下大佐率領下攻佔廣九鐵路重鎮深圳市。(資料圖片)

1938年11月26日,日軍在竹下大佐率領下攻佔廣九鐵路重鎮深圳市。(資料圖片)

深圳淪陷前,經營有道的鴻安酒家已是深圳墟的旅業龍頭。「酒家當時生意很火爆,地上都睡滿了人。」鄭光明表示,許多從國外和香港返鄉的人都喜歡在該酒家落腳,人們都習慣稱呼老闆娘「鴻安婆」。

深圳淪陷後,鴻安酒家被日軍強佔為駐軍司令部。「鴻安婆」及其員工被統統趕走,直至日軍撤離後才返回。鴻安酒家復業不久,就收到要設立游擊隊指揮部的消息。「鴻安婆」二話沒說,把酒家一樓和二樓都騰出來,作為總指揮部的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及中共秘密聯絡點。

1938年12月19日,香港《申報》以「福田新作塘均收復」為題,報導惠州、博羅一帶的游擊隊均由葉挺指揮的消息。(複製件) (資料圖片)

1938年12月19日,香港《申報》以「福田新作塘均收復」為題,報導惠州、博羅一帶的游擊隊均由葉挺指揮的消息。(複製件) (資料圖片)

1939年1月18日,香港《申報》一則「東江華軍圍攻石龍」的報道。主要講述1938年12月28日,葉挺所部便衣隊由博羅羅浮山包抄夜襲石龍一事。(複製件) (資料圖片)

1939年1月18日,香港《申報》一則「東江華軍圍攻石龍」的報道。主要講述1938年12月28日,葉挺所部便衣隊由博羅羅浮山包抄夜襲石龍一事。(複製件) (資料圖片)

指揮部撤走後,鴻安酒家仍經常接待愛國志士和回鄉抗日的港澳台同胞。這家酒店足以媲美《沙家浜》裡的「春來茶館」,「鴻安婆」也成了深圳墟的「阿慶嫂」。

抗戰期間,「鴻安婆」不但給各地來的愛國志士提供食宿,還用旅館的部分收益資助抗日遊擊隊的活動,以創辦商會為名奔走港澳為抗戰義務籌款。

在深圳期間,葉挺積極發動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支持游擊隊。(資料圖片)

在深圳期間,葉挺積極發動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支持游擊隊。(資料圖片)

1939年8月16日,日軍佔領深圳後,崗田部隊也將司令部設在鴻安酒家。「鴻安婆」利用擁有通行証的便利條件,經常為抗日遊擊隊送情報。有一次,她護送3名愛國人士從香港到深圳,路上被日軍抓住,關押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因「鴻安婆」有通行証,日軍將她放了。出來後,她又利用各方關系,多方周旋,終於將3名愛國人士擔保出來。

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鄭福榮也投身革命,加入東江抗日遊擊縱隊,在鄭福榮的帶動下,村裡先後有10多名青年參加革命。

紀念館四周商店林立,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資料圖片)

紀念館四周商店林立,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資料圖片)

紀念館的正門入口 (資料圖片)

紀念館的正門入口 (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鴻安酒家成為深圳郵電局。1983年5月30日,鴻安酒家作為東江抗日遊擊隊指揮部舊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